曹操传位于哪个儿子 曹丕下了哪三步棋 迫使曹操传位于他?

2019-05-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摘要:曹丕为争夺太子位,进行精心的谋划,采用了"御之以术"的手段,网罗了各方面的人物,这使曹丕在争嗣过程中占据优势,并最终取得了成功.引言<世说新语·文学篇>:"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里讲述的是魏文帝曹丕欲害其弟曹植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何以如此呢?究其根源,是由于曹操在立嗣问题上长期犹豫不决,以致引发了丕.植之争并留下后遗症.作为一代雄才大略的英明之主,曹操何以在择嗣问题上表现得如此优柔寡断?曹操传位于哪个儿子 曹丕下了哪

摘要:曹丕为争夺太子位,进行精心的谋划,采用了“御之以术”的手段,网罗了各方面的人物,这使曹丕在争嗣过程中占据优势,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引言

《世说新语·文学篇》:“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里讲述的是魏文帝曹丕欲害其弟曹植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何以如此呢?究其根源,是由于曹操在立嗣问题上长期犹豫不决,以致引发了丕、植之争并留下后遗症。作为一代雄才大略的英明之主,曹操何以在择嗣问题上表现得如此优柔寡断?

曹操传位于哪个儿子 曹丕下了哪三步棋 迫使曹操传位于他?

一、曹操有意传位曹冲

据《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曹操与14位夫人共生有25个儿子。其长子曹昂乃妾刘氏所生,曹操将其托付正室丁夫人抚养,曹昂成为无可争议的嫡长子。此事发生在建安之前,当时曹操力量甚微,且本人又正值壮年,恐怕并没有认真地考虑过继嗣问题。

曹操传位于哪个儿子 曹丕下了哪三步棋 迫使曹操传位于他?

建安二年,曹操征宛,曹昂从征而死,丁夫人也因怨恨曹操而被废。曹操立卞夫人为正室,卞氏有四子:丕、彰、植、熊,曹丕成为所谓的嫡长子。但实际上曹操在很长时间里并未明确立嗣,他对诸子采取了平等的态度,希望他们各立其志,用之以才。

曹操传位于哪个儿子 曹丕下了哪三步棋 迫使曹操传位于他?

据文献记载,曹操首先着意培养的是环夫人之子曹冲。《三国志》载,冲“少聪察岐嶷,生六七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又据《三国志.华佗传》,操早年杀华佗,“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从曹冲病死前后的情况看,曹操悲伤至极,远远超过了一般的父子情感,他对曹冲寄予了很大的期望,魏文帝曹丕后来常说:“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

建安十三年,曹操已经54岁了,渐入老境。当时北方大势虽已基本稳定,但他统一南方的行动却遭到失败,他想把这一大业交托一位有才能的继承者来完成,他认为曹冲是最合适的人选。曹操为何会对曹冲如此看重呢?无他,唯因其才能。

曹冲机智、仁爱,常能纠正曹操“军国多事,用刑严重”的弊失。曹冲死时年仅13岁,如果假以时日,加以精心培养,可望成为一位理想的继承人。通过对此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曹操的立嗣观念:重视子嗣的才能、性情,并不以儒家传统所强调的嫡庶、长幼、贵贱作为决定性的因素。

二、曹操意欲立曹植为嗣

建安十三年赤壁败后,曹操深知一统天下尚须时日,因而把主要精力用于巩固自己的地位,为代汉作准备。他清除了一些反对他进位的代表人物,如孔融、荀彧等,又相继颁布了求才三令。建安十八年,曹操称魏公,加九锡,设置尚书、侍中、六卿;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位魏王,第二年汉献帝又“令”魏王置天子旗,出入警戒清道,俨然天子。

当时有不少人劝曹操称帝,他表示“若天命在吾,吾为周王文”,篡汉之事当由其后继者完成。确实,随着年岁的增长,渐入老境的曹操当会越来越多地考虑继嗣问题。这年曹操57岁了,立嗣问题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从册封诸子的情况看,曹丕作为卞后之长子,处于某种特殊地位,但并未明确其继嗣地位。曹操之所以没有以丕为嗣,是因为他心目中另有人选,这就是曹植。曹冲死后,诸子中惟有曹植的才情能够真正打动曹操。

植之文采非凡,性情“简易,不治威仪”,这与“佻易无威重”的曹操完全一致,加上植又机敏,有应变之才,故操“特见宠异”。曹操既有以植为嗣之意,便着手提高其声名,培养他的政治能力。建安十九年,植徙封临淄侯。当年曹操南征,使植留守邺城,并下了一条意味深长的诫文:“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

曹操以自己的经历教育曹植,情真意切,他以植为嗣的心态已昭然若揭,并开始有计划地落实此事。但是,曹操之欲立曹植毕竟是一件有违儒家传统的事,而且为使曹植将来主政后能控制大局,还必须培养其施政才能和辅助集团。与此同时,曹丕则努力交结朝士,千方百计进行权力的争夺,朝臣也发生了分化,形成了以丕、植为核心的利益集团。正是这种长时间的统治集团的分化和斗争,迫使曹操最终确定了曹丕的继嗣地位。

三、曹丕集团的构成及其活动

曹昂死后,曹丕便拥有了嫡长子的身份,较早地参与了军国大政,曹操每每出征,多以丕为世子留守邺城。这是曹操其他诸子所不具备的一个极大的优势。曹丕参与军政活动,锻炼了才干,交结了不少朝臣名士,这对他的前途是有助益的。荀氏叔侄又为士大夫领袖,曹丕对他们“曲礼”相事,自然会获得世族的好感。

从这些世族,大多坚守儒家的信念,就立嗣而言,《春秋公羊传》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立嗣原则,早已成为他们的信条。因此,世族朝臣成为曹丕最主要的支持者,他们认为曹丕是当然的继嗣人选,当曹操有意立曹植时,他们坚决反对,甚至有人要以生命维护曹丕的地位。陈群、司马懿在曹丕称帝后皆得重用,主要原因正在于他们早年“每与大谋”,所谓“大谋”,就是曹丕之争嗣与篡汉。

曹丕交结的第二类人物是文学才俊之士,这类人的出身既有儒学世族,也有寒门。当时文学艺术正呈蓬勃发展,文士显得异常活跃。因此,曹丕广泛招聚文士为自己造舆论。这些宾客中也不泛权谋之士,其中尤以吴质最为突出。正因为质为丕之心腹,丕称帝后,委以重任,成为“国之重臣。

曹丕交结的第三类势力是内廷的佞幸、后宫等。佞幸虽然社会地位不高,但由于生活在曹操身边,便于了解机密,而那些得宠的王妃、夫人则可以吹枕边风。这是历来权力争夺中的惯伎。如:曹丕刻意交结曹操的宠幸孔桂,曹丕在后宫的活动主要是通过郭后展开的。

曹丕为争夺太子位,进行精心的谋划,采用了“御之以术”的手段,网罗了各方面的人物,其中世族、元老朝臣公然抵制曹操立植之议,是曹丕的核心力量;而文学之士兴造舆论,出奇谋;佞幸、后妃“并为之说”,这使曹丕在争嗣过程中占据优势,并最终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