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道理爵士住宅
祝小朋友们真正的快乐!学校近点,校车老点,束缚少点,书包轻点,作业少点,题目易点,游玩多点。
本想继续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作博名,后来想想还是用嘉道理爵士住宅做博名合适,毕竟少年宫的房子是这么沿革过来的,嘉道理家族对中国还是不错的。民间称“大理石大夏”也很贴切;一是整个建筑大理石用量确实很多。二是建筑不像别墅或住宅,能容800人跳舞的大厅非常震撼,像宫殿、像大厦。
英籍犹太富商埃黎·西拉斯·嘉道理爵士(Kadoorie,Sir Eleazer Silas)于1867年出生在时属英国殖民地的伊拉克的巴格达(又是英籍犹太人)。1881年,年仅14岁的他离开故乡,投奔在香港新沙逊洋行做事的哥哥摩西,成为该洋行里的一名书记员,此后被派往宁波办事处任职。
当时宁波城里发生瘟疫,嘉道理未经上司同意便从仓库里提取了一桶消毒剂,为此受到严厉指责。他觉得这很不公平,于是提出抗议,结果被洋行开除(嘉道理一直乐善好施,见义勇为可见一斑)。
事后哥哥给了他500港元,说这是他的全部财产。于是嘉道理与人合开了商行,做起了经纪人生意。据其长子劳伦斯回忆:“他以天生的聪颖勤奋地工作着,很受人欢迎,在积聚财产方面运气不错。”1897年嘉道理在英国娶同为犹太人的劳拉·摩卡塔为妻,生了劳伦斯与霍瑞斯两个儿子。
1919年,嘉道理在今黄陂南路上的住宅失火,妻子摩卡塔为救被困屋内的家庭女教师而丧生(按现在的说法绝对见义勇为模范)。嘉道理悲痛欲绝,为避免触景生情,带着两个儿子去伦敦暂住。行前委托好友建筑师格莱姆·布朗为他在大西路(即今延安西路上)重建新屋。
没想到布朗酗酒成性,将新屋交英商马海洋行的斯金生设计后,便不再过问此事。1924年新屋落成,嘉道理重回上海时,看到的是“一幢宫殿式的建筑和一个烂醉如泥、正躺在医院里的布朗”,而管理这幢花园洋房至少得用三、四十个佣人,更让他吃惊的是,承包商寄来的账单上竟是高达100万两白银的天文数字,按当时米价折算,可买大米5000万斤,足够14万人吃一年。
整个公馆占地约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92平方米。主楼为砖、木、石混合结构,原为两层,1929年加建一层。正面朝南,主楼正门前的大平台两侧各有铁塔形灯座一具,中间台阶两侧的石礅上原有石狮一对,今为男女少先队员的塑像取代了。面对花园中央入口处有仿爱奥尼式券柱廊。
底层有可容800人跳舞的大厅和近百人用餐的餐厅,另辟3间休息室。
公馆有大小房间20余间,主人卧室及起居室位于二楼。主楼内部装饰仿18世纪欧洲皇宫样式,可谓富丽堂皇。
大厅东面的一间为牌室,顶部呈拱形,这种拱顶在上海似不多见。
嘉道理家族一直热衷于慈善事业。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会曾多次在此举办各种游园会、舞会和救济难民的义卖活动。如1948年11月20日,福利会举行义卖舞会,买品有瓷器、茶具、工艺品、烛台等,其中不少是宋庆龄自己捐献的。儿童剧团上演活报剧《乞儿》,筹得款项15万。老嘉道理在世时,还在上海捐资创办了肺结核病防治所和中山医院皮肤病防治所,向医院捐赠了不少医疗设备。
楼梯和护墙用大理石砌就,柚木扶手,铜质栏杆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由肖耶少校率领的一支美军小分队在上海登陆。他们通过瑞士驻沪领事馆与嘉道理兄弟取得联系,要求入住“大理石大厦”。兄弟俩欣喜若狂,5年来,第一次打开了公馆内的所有电灯,用印有“嘉道理”英文第一字母“K”的特制食品款待盟军,据说这种食品兄弟俩也从未尝过。不久,嘉道理公馆便成了美、英、澳军人的活动中心。
1902年,老嘉道理在白克路(今凤阳路)开设了一家私立补习学校----育才书社,自任校长。书社招收百来名青年,分几个班级上课,专攻中英文两科,主要是为租界内的洋行、工厂及工部局培养翻译人才。1910年前后,工部局有意为纳税华人子弟创设一所普通学校。
老嘉道理闻讯后,向工部局表示愿意将原来的育才书社改建为工部局学校。为此,他在山海关路购地10亩,建造了一幢有15个教室的三层楼房作为新校舍。1912年3月12日,育才书社迁入新址,并更名为“工部局立育才公学”,归工部局管理,即今育才中学的前身。鉴于嘉道理在世界各地兴办了许多慈善事业,1926年荣获英国二级爵士称号。
至于劳伦斯,抗战胜利后不久即去香港再谋发展,后出任嘉道理集团总裁,被港英当局授予勋爵称号。晚年积极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投资兴建大亚湾核电站,受到中国领导人的高度称赞。1993年8月25日在香港去世,享年94岁。
1939年,大批欧洲犹太人为逃避德国纳粹迫害纷纷流落上海街头时,霍瑞斯(小儿子)子承父业,在今东长治路91弄内出资兴办了上海犹太人青年会附属学校,内设2所幼儿园和9个班级,有学生600人,使得这些失学同胞能重返课堂,完成学业。
1942年1月,学校迁入东有恒路(今东余杭路)627号新址(今纺织集团党校所在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嘉道理学校”,据说是当时虹口地区最漂亮的建筑。该校出来的学生在1946年的剑桥高级考试中成绩优秀,成为上海犹太难民区的骄傲。建国初期,霍瑞斯曾留在上海处理嘉道理洋行上海办事处善后事宜,后赴港与兄劳伦斯(大儿子)团聚,1995年病逝。
大厅四壁用大理石雕刻,顶上悬挂8盏玻璃珠子吊灯,成三、二、三排列,华灯齐放,满堂生辉。
与上图共同组成舞厅顶部和吊灯的装饰情况
经宋庆龄先生提议,1953年5月31日,上海市有关领导在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的联欢晚会上宣布: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正式开幕了!地址就选在正在举行晚会的“大理石大厦”。随后又在院内先后修建了科技楼、游艺楼、小剧场和天象馆。这里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对此,劳伦斯感慨道:“我父亲喜欢款待朋友,大理石大厦在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中出了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它被改为少年宫,从各个学校中挑选出来的小学生们在那里接受艺术培训。岁月流逝,得知我父亲特别喜欢的这幢建筑现被成千上万的儿童使用着,他们从那里提供的课程中受益,这对我来说是件高兴的事。”
“大理石大夏”的大理石装饰
“大理石大厦”的内部装饰是我见过的最精美、豪华的建筑之一,以前也从未曾见过其内部装饰的图片;网上更有甚者,把长宁区少年宫(原王伯群私宅)的图片充作“大理石大夏”,可见人们对该建筑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上海人很少有不知道市少年宫的;“陌生”是很少有人了解这栋花园洋房的历史故事和她的“心灵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