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五散人的故事

2019-01-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传统的武侠小说中作者们经常用一些人们熟悉的历史人物,来个真人假事的加工制作,穿凿附会,无中生有,大肆铺陈,纵横渲染,似真似幻,扑朔迷离,使人亦信亦疑.既增加了文章的阅读性,也容易使读者增加更多的好奇心一探其中历史究竟.明教五散人的故事在这方面金庸和梁羽生的作品都有常例,特别是金庸先生的作品经常借鉴历史上的帝王将相.释道儒医,都可信手拈来,点染发挥,成为小说中的客串人物.而古龙则不同,他的作品更多的是市井人物,或者人物横空出世,其身世也带有很大的神秘色彩.明教五散人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和大家聊一聊金

在传统的武侠小说中作者们经常用一些人们熟悉的历史人物,来个真人假事的加工制作,穿凿附会,无中生有,大肆铺陈,纵横渲染,似真似幻,扑朔迷离,使人亦信亦疑。既增加了文章的阅读性,也容易使读者增加更多的好奇心一探其中历史究竟.

明教五散人的故事

在这方面金庸和梁羽生的作品都有常例,特别是金庸先生的作品经常借鉴历史上的帝王将相、释道儒医,都可信手拈来,点染发挥,成为小说中的客串人物。

而古龙则不同,他的作品更多的是市井人物,或者人物横空出世,其身世也带有很大的神秘色彩。

明教五散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和大家聊一聊金庸先生一篇名著《倚天屠龙记》中的几位人物,看看金庸先生是如何借鉴历史人物并把其引入到其作品中的。

《倚天屠龙记》是金庸先生的一部长篇名著,也是射雕三部曲的第三部,故事主角是明教教主张无忌,明教也是书中最大的教派,最后推翻了当时的元朝统治,最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明朝,而曾经的明教教徒朱元璋则更是当上了开国皇帝。

明教五散人的故事

在书中出现的常遇春在正史中也是明朝的开国将领,这些都被金庸先生拿到他的文章中引用。不过我们今日所要聊的是明教中的另外一些人物,这几个人在书中的明教虽不算权高位重也不算武功超群,但却也算得上是响当当的人物,更多的游走在江湖之上,百姓之中。而且他们的出现也是十分重要,为书中很多环节中起到了贯穿作用。

他们就是明教旗下——五散人。

五散人是对五个人的总称,他们分别是彭和尚彭萤玉、铁冠道人张中、周颠、冷面先生冷谦和布袋和尚说不得。

首先说说彭莹玉在历史上真有其人。他又名彭翼和彭国玉,人称彭和尚,元末红巾军徐寿辉是其信徒。他是袁州人,在袁州南泉山慈化寺出家为僧,会治病,曾以白莲教组织群众,宣传「弥勒佛下生」,与其徒周子旺发动起义。子旺被捕牺牲後,他出走淮西,继续进行宣传组织活动。至正十一年秋,他与邹普胜等人聚众响应刘福通起义,推举徐寿辉为首领,於 水建立政权,出任军师,攻占湖广、江西许多地方。後在瑞州战死。

彭莹玉在《倚天屠龙记》中出场较早,是五散人中出现最早的一个。观其初出场时掩护白归寿和回护纪晓芙的语言行动,便见其正气凛然,刚强不屈。他为人比较公正持平,不像周颠那样偏激。当五散人与青翼蝠王韦一笑相约同上光明顶,协助光明左使杨逍抗击武林六大派围攻明教时,周颠因与杨逍有怨,坚不肯去,彭和尚道∶「周颠,倘若六派攻破光明顶,灭了圣火,咱们还能做人吗?杨逍得罪五散人当然不对,但咱们助守光明顶,却非为了杨逍,而是为了明教。

」後来他又劝道∶「颠兄,当年大家为了争立教主之事,翻脸成仇,杨逍固然心胸狭窄,但细想起来,五散人也有不是之处……」彭和尚明事理,识大体,一事当前,以大局为重,观此寥寥数语,便见其胸襟开阔,识见过人。

当五散人与杨逍、韦一笑在光明顶上被圆真(即成昆)突然袭击,同受重伤倒地後,彭和尚想及今日命丧圆真之手,平生壮志,尽付流水,不禁慨叹道∶「我早就说过,单凭咱们明教之力,蒙古鞑子是赶不了的,总须联络普天下的英雄豪杰,一齐动手,才能成事……」他在垂危之时,尚念念不忘驱除蒙古鞑子之事。

金庸如此刻划彭和尚,是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梁羽生在《萍踪侠影录》中,把彭和尚写作朱元璋和张士诚之师,并写他留下武学秘笈《玄功要诀》。既是义军领袖,又是武林高手,同样有一定的历史依据。

铁冠道人张中字景和,历史中也却有其人,记载是临川人,因平常喜戴铁冠,故称「铁冠道人」。他少遇异人,学得太乙神数,能观云望气,预言祸福,十分灵验。据传当朱元璋驻军滁阳时,他看出朱元璋龙瞳凤目,相貌贵不可言,预言他日必登帝位。

开国名将徐达还在做将军的时候,张中便说他两颊鲜红,目光如火,定必官至极品,可惜只得中寿,享年不永。後来徐达果然官至魏国公,死後被追封为中山王, 武宁,富贵至极,但中年只得五十四岁。

凉国公蓝玉曾载酒去访张中,张中便服出迎。蓝玉很不高兴,讥笑地说∶「我这里有一个上联∶脚穿芒履迎宾,足下无礼。请你对个下联。」张中随即指着蓝玉手上的椰杯说 ∶「手执椰瓢作盏,尊前不忠!」後来蓝玉以谋反罪被诛,证实了张中说他「不忠」的预言。张中在京城中住了多年,後来无端投水而逝。皇帝下令寻他的尸体,却遍寻 不获。第二年潼关守卫上奏说,某月某日,看到铁冠道人策杖出关。一查对日期,正是张中投水那天。

张中此类异事甚多,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时,他从云气中察知陈友谅已中箭身亡,便劝说朱元璋撰写祭文,让死囚在军前颂读,动摇对方军心 。朱元璋依计行事,陈友谅的军队果然迅速崩溃。

在明朝人王世贞所编的《列仙全传》中铁冠道人张中、冷面先生冷谦和周颠三人,都是元末明初人,据说後来都成了仙。并在史书中有所记载。

周颠又名周颠仙,名字不详,自称是建昌人。十四岁时得了狂疾,经常胡言乱语,人以为颠。叁十多岁时,狂态更甚。凡有新官上任,他必往拜访,并说∶「我来预告太平。」新官们视之如疯子,均命人赶出,不予理睬。据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时,周颠正在南昌行乞。

他口唱《太平歌》,预言「天下将属朱」。朱元璋得知大喜,便邀周颠同行。在渡江攻南京时,风雨大作,兵马不能前行,周颠立於船头,向天呼叫,不久便风平浪静。後来周颠辞归庐山竹林寺。

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後,遣使至庐山寻周颠,却杳无踪影。朱元璋感念周颠之功,便在庐山仙人洞西北的锦绣峰上,建亭立碑,以记其事。碑高约四米,碑文为朱元璋所撰之《周颠仙人传》,故此亭被称为「御碑亭」。

亭前石门上刻有一副对联∶「姑从此处寻踪迹,更有何人告太平。」便写出了周颠「告太平」後「踪迹」杳然的情况。周颠除了预言「朱元璋做皇帝定太平」外,还在朱元璋攻打张士诚时,预言张士诚「天上没有他的位子」。

于是朱元璋放心攻打,一举获胜。周颠在预言之外,颠狂之处亦不少。据说朱元璋每次出巡,他都要上前遮拜「告太平」。朱十分厌烦,下令赐酒灌他,谁料他量大如海,狂饮亦不醉。元璋心中刚涌起杀他的念头,周颠便说∶「你想杀我吗?水火金杖,对我如同无物!

」元璋大怒,下令把他丢进大缸里,下面用火来烧。火熄後开缸一看,周颠晏然端坐,毫发无损。朱下令加大火力再烧,周颠依旧无事,反更容光焕发。元璋无奈,只得把他寄放在蒋山寺中,但不久和尚来告知,说周颠脾气古怪,老爱和小沙弥争饭,生气後已有半个月没吃饭了。元璋赶去一看,周颠却毫无倦色,一点饿意也没有。

《倚天屠龙记》中写他出语无状,动辄骂人,行事怪僻,专好斗嘴,是非常符合周颠的性格的。

冷面先生冷谦为明代武陵人,字启敬,号龙阳子,自称黄冠道人,杭州人,初为僧人,博学,静音乐,善书画,通易经,著有琴书《琴声十六法》。

明朝洪武初年任太常协律郎,不少郊庙乐章,大都由他撰定。着有《修龄指要》一书,内谈修炼长生之术。传说在永乐年间得道成仙。冷谦有个穷朋友,曾向他请求救济。冷谦说∶「我可以指点你一条发财之路,但千万不能贪得无厌。

」说罢在墙上画了一道门,门边有一只鹤在守着。他叫那个朋友敲门进去。门一敲就自动打开了。那个朋友进去一看,只见满眼都是金银珠宝,便忘了冷谦的吩咐,不顾一切地拼命拿取,在迷乱中却把自己的名片遗落了。过了几天,宫中金库发现少了一批财宝,守吏在库中捡到那张名片,便把那人抓去。那人供出了冷谦,冷谦也一同被治死罪。

当冷谦被刽子手押解出城门时,他对刽子手说∶「我就要没命了,能否给我喝一点水?」刽子手给了他一瓶水,他一边喝一边把脚插入瓶中,不一会,全身都缩进瓶内。刽子手大惊,恳求他从瓶中出来。冷谦说不要紧,只要把瓶子拿到皇帝面前就没事了。

刽子手只得照此去做,把瓶子呈到皇帝面前。皇帝凡有问话,瓶中立即回答。皇帝说:「你快出来见我,我不杀你!」冷谦在瓶中答道∶「臣有罪,不敢出来!」皇帝一怒之下把瓶子打得粉碎,却不见冷谦的踪影,但每一片瓶子碎片,都发出「臣有罪,不敢出来」的声音,回响在大厅四壁,弄得皇帝十分尴尬。

仙人游戏人间,戏弄帝王之事,古已 有之。冷谦此举,亦是一例。《列仙全传》写他乐於相助穷朋友,又把皇帝戏弄得尴尬不堪,却是心肠颇热的。

《倚天屠龙记》中冷谦被称为冷面先生,在五散人中武功最高,性格冷静,说话简短,从不多说半句废话,为人正直忠实,但不爱处理大事。但书中并无太多描写。[

布袋和尚说不得,在五散人中,是作者杜撰出来的人物。布袋和尚的原型,是五代後梁的僧人契此,号长汀子,浙江奉化人,在岳林寺出家。他身材矮胖,长相猥琐,常以杖背一布袋,四出化缘,随处坐卧。天将下雨,他便着湿鞋;天将干旱,他便 拖木屐。

人们据他穿鞋着屐,便得知晴雨的变化。他虽疯疯癫癫,但与人谈祸福吉凶 ,却很灵验。他死前口占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时人便据这佛偈,把布袋和尚看作是弥勒佛的化身。

因此现在寺院门口的弥勒佛,塑造的就是蹲坐大笑的布袋和尚的形象。弥勒像旁常有这样一副对联∶「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口开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联语诙谐幽默,是颇合身矮腹胖、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的造型的。

在《倚天屠龙记》中布袋和尚的布袋,名叫乾坤一气袋,质料奇妙,非丝非革,乃天地间的一件异物,寻常刀剑也无法把它刺穿。《西游记》中的弥勒佛有一个人种袋,法力巨大,神妙无方。黄眉童子盗去後,竟使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及诸天神将也束手无策。

乾坤一气袋虽无人种袋那样的无边法力,但其神异之处也是不可思议的。金庸塑造布袋和尚说不得这个人物,比较符合当时元末的历史事实。元末的农民起义,大都以白莲教宣传组织群众。当时的白莲教,是个混合有佛教、明教、弥勒教等内容的秘密宗教组织。

其教义是崇尚光明,认为光明定能战胜黑暗。各地起义首领,便常以「弥勒降生」、「明王出世」相号召,发动起义。因此作为弥勒佛化身的布袋和尚,被金庸选作明教五散人之一,是很合情理的。小说中有一段情节描写布袋和尚说不得因指责周颠不肯同上光明顶,而被周颠一掌打落几枚牙齿时,竟是一言不发,淡淡一笑。这正是「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具体表现。

明教五散人在此向大家介绍完毕,大多是都是历史中记载的却有其人,看来金庸先生真是造诣颇深,了解中国历史,而有把历史人物拿来引入到文中是如此的恰当,并对每个人物刻画的惟妙惟肖,不愧为武侠文学界的泰斗,这也值得众多武侠爱好者在创作出新时拿来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