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里巴人典故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典故
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以下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典故内容,欢迎阅览!
有一次,楚襄王在和宋玉谈话时故意为难宋玉,对他说:“先生有什么不检点的行为吧?为什么官员士大夫以及一般的民众这样多的人说你的坏话呢?”宋玉说:“啊!是吗?可能有这种情况吧,请大王宽恕我的不是。听我讲个故事给你听,也许你会改变这个看法。
咱们这里的老百姓都爱唱歌,有一个外地来的歌者也来到郢中想展示一下。刚开始他唱了一首《下里巴人》,咱郢中和着他唱的人有成千上万;于是他就改唱有一定难度的《阳阿薤露》,咱郢中能和着他唱的人就只有几百人了;后来他又接着唱《阳春》、《白雪》,咱们郢中中能应和的人就很少了。
如果这位客人再唱更高雅的歌曲,使出花腔手段,扩大音区,飙高音,甩长音,加顿挫,飘如流云,急似飚风,那咱们郢中能有几人勉强和着唱很就不错了。为什么,其原因就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所以,鸟中有凤而鱼中有鲲。你看那凤凰迎风而上高飞九千里,隔断云彩,背负苍天,在辽阔无边的高天之上。而那些在农家低矮的篱笆上跳上跳下的小家雀,能同凤凰来比天上地下谁更高吗?再看那鲲吧,它清晨从昆仑山下出发,中午就到达山东,在大海边的碣石山晒自己的背鳍,晚上又到孟诸歇息,那些生活在浅水沼泽里的小泥鳅,怎么能比江河湖海的广阔巨大大呢?然而,并不只是鸟中有凤、鱼中有鲲,士人之中也是有凤和鲲的。
一般的人又怎能知道我就是那凤凰和鲲鹏呢?
赏析:
这个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相传宋玉是屈原的学生,也是战国后期著名的词赋家,当过楚怀王和楚襄王的文学侍从。可能是楚襄王对屈原“自投汨罗以死”的不满,转而表现在对宋玉的态度上,在对话中故意要使宋玉难堪,因而引出这一段著名对话来。
几千年来,《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早已演变成人们常用的成语,阳春白雪表示高雅、高难或少数人欣赏的艺术作品,而下里巴人代表着简单易唱或大众喜欢的通俗艺术作品。这个故事的本意是通过音乐作品的高下象征人品的高下。宋玉以此向襄王表达了自己是“阳春白雪”是“ 瑰意琦行,超然独处”的高人,委婉地回应了襄王对他的讽喻。
从历史角度来看,历来的怀才不遇的文人雅士比较喜欢用这个典故。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才情绝不在宋玉之下,其遭遇与宋玉略有相似之处。他的《古风第二十一 郢客吟白雪》也借“曲高和寡”之意,抒发了自已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中这样写道:郢客吟白雪,遗响飞青天。徒劳歌此曲,举世谁为传?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吞声何足道,叹息空凄然。
从音乐角度来看,说明我国古代的音乐文化相当繁荣。作品多,演唱者多,欣赏者也多。如果要编写中国通俗音乐史的话,一定要追溯到这个故事。以后楚汉之争中出现的“四面楚歌” ,更是这个故事的流风余韵,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之笔。
从艺术角度来看,作者想象超群,浪漫绮丽。特别后半段,对比强烈,髙下明了,展示了宋玉放纵不羁的性格特点。文是妙文,章是华章,历千秋而弥香,经万世而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