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担担面哪的好吃 味道中的文化之担担面:四川人的勤劳与担当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太过于平淡,人们总想寻找一些刺激的感觉,重口味的川菜在不知不觉中就攻占了大江南北的餐厅、厨房,成为了许多人喜欢的菜式。女人总是引领着时尚,包括美食的流行,尤其是一些小姑娘,长相轻灵秀气,谈吐温文尔雅,但一吃起饭来,非麻辣香鲜的川菜不入口。
川菜即是四川的菜肴,亦是我国八大菜系中最为流行、最平民化的一支。川菜的种类繁多,派系各异,但是调制上都离不开麻和辣二味。其中的鱼香肉丝、口水鸡、宫保鸡丁等都被人们熟知,并被戏称为“下饭菜”,到得餐馆,实在没得点时,就来一盘鱼香肉丝,再来碗米饭,绝对可以吃的痛快。
担担面是川菜中不起眼的主食品类,以成都一带制作的最为著名。作为四川最出名的面食之一,担担面受众广泛。现在,经营担担面的面馆不要说在四川或者其它大城市,即便是在偏远的北方小城,也可随处觅得。
在八十年代末,各地的饮食文化交流还不是很发达,我幼年对担担面的印象,来自于母亲制作的“冒牌面条”。母亲不是美食大家,在制作没有亲自品尝过的食物时,完全凭借的是自己的想象力。那时候我家吃到的担担面,其实就是白水下面条,再拌上一种叫做担担面辣酱的调料,大人们吃的满头大汗畅快淋漓,小朋友就遭了秧,吃不了几口就会辣的涕泪并下,舌尖麻木。
此种情形成为了我的童年阴影,导致我此后多年对担担面有一种不自觉的抵触。直到几年前到成都旅行品尝到了正宗的担担面,才发现,担担面并不止是单纯的辣,它面条爽滑,鲜咸微辣,配上麻酱和炒好的面臊,再来几根时令的芽菜,绝对让你食欲大增,是天下一等一的美味。
任何一种面条品类的形成发展,必然会经历长期的过程。勤劳乐观的中国人,即使是面对面条这种普通的家常吃食,也会下一番心思。通过食材的不断丰富和一代又一代人的刻意或者不刻意的尝试,在各地形成了独具地方风味的面条吃法,反映出了当地的地理、文化特色。
在我国各地数不胜数的面条种类中,担担面是少有的、有较为明确记录甚至可以精确到年的面食。它是在1841年由一个名叫陈包包的自贡小贩创制而成的。陈包包是一个走街串巷的流动食摊小老板,需要用肩挑着担子沿街叫卖,“担担面”便由此得名。
在此之前,担担面的做法是由何处传承下来,已经不得而知。爽利的四川人不去计较那些虚无缥缈的名头:担担面究竟源起何处又有什么用?吃的香甜,吃的痛快就好了。
每一种面条都会有一个和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有关的传说,唯独担担面没有,实在的四川人认为:我们的美食不需要动辄上千年的历史,也不需要商家营销的噱头,我们的美食靠的是硬实力,一切用味道说话。担担面是老百姓吃的,来自民间某个不起眼的小老百姓也很正常,既然有人记载是陈包包,那就陈包包吧。老百姓的肚子装老百姓的面条,踏实。
过去担担面是四川人挑着担子贩卖的,担心上面挑着炉具炭火,食材炊具。担子很沉,小贩们走的却是轻盈,他们一边叫卖招揽顾客,一边利索的做面下面,遇到熟客,摆摆龙门阵,说说家长里短。在烟气缭绕中,整个城镇都有了活力。他们不怕走的远,也不怕路途坎坷艰难,那根担子,维系着一家老小的生计,想要放下着实不容易,反而颤巍巍的挑着心里才自然。
自古蜀道多艰,四川有数不清的崇山峻岭,也有着水土肥美的平原。外面的人历尽艰辛走进了四川,用一代代人想血泪开垦出了土地,扎下了根,成了四川人。在封建社会时期,四川经历了许许多多次兵灾人祸,一次次的尸骨遍野,荒无人烟。四川人在废墟中坚强的站立着,家园没了,田地毁了,没关系,他们用坚韧的双手,又一次次的把这里变成了天府之国,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四川是个养人的地方,物产丰富,水土气候让人倍感舒适,在城市的街头,喝茶打牌悠闲的人们随处可见,奇怪的是,你却感觉不到一丝慵懒的气息,仿佛他们玩也玩的那么勤快。四川人会享受生活,他们把工作和生活分的很开,干活就精精神神的干活,休闲就优哉游哉的玩乐,反正就是不能闲着,哪怕上了岁数不再劳作,也必须每天出去和老伙计们打打麻将喝喝茶,日子可以舒服,但时光觉不虚度。
四川人就像那碗担担面,吃,就加满佐料,痛快的吃它个人间滋味,吃完饱了肚皮,就去做事,干脆利索,绝不拉稀摆带。现在的担担面,已不用肩挑着沿街叫卖,那根担子也已经落满了灰尘。看得见的担子放下了,看不见的担子早已融进了四川人的血液,催促着他们不敢停下脚步,奋力向前。
俗话说“剃头挑子一头热”,担担面的挑子可不是这样,它是“两头热”,一头热的是家庭的生计,另一头热的是国家大义的担当。四川人的性格就像他们喜爱吃的辣子一样,热情火爆,当国有危难的时候,他们就会挺身而出。
抗日战争时期,处于大后方的四川人民没有将自己置身事外,他们在家乡父老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再喝一碗家乡的水,再吃一口老娘做的面,然后头也不回的出川而去。当时的反动派政府腐败无能,川军缺少军费粮饷,许多士兵穿着草鞋,拿着膛线都快要磨平的老跑筒、汉阳造在战场上和日寇浴血拼杀,上演了一幕幕铁肩担道义,热血报国门的场景。
他们以血肉之躯诠释了什么叫做中国人的担当。君可见,在一系列残酷的战役中,川军常常整军覆没,却未曾退却一步,怀揣“死”字旗的儿郎从未想过能够活着还家。
他们的脚步走遍了被日寇凌辱的祖国大地,每个山头都竖立着他们的坟墓,没有名字,没有怨气,有的,只是为国家奋战而死的心安理得。那一个个青春年华的战士们,不知道在牺牲的时候有没有想起家中的亲人,不知道会不会说一句:“我想吃碗家乡的担担面。”
如今,国泰民安,盛世一如他们所愿。
现在,国家高速发展,曾经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再也限制不住人们的脚步,四川人走向祖国的各个角落,生活着,努力着。不管身处何地,要问他们吃的最贴心的饭菜,肯定不是什么令人眼花缭乱的饕餮盛宴,一定那碗普普通通的担担面,因为,那碗面终归连着心和家,这一点,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