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小说】聚焦权力和种族 《悲惨世界》或成戛纳最大黑马
每年戛纳片单的艺术政治都是记者和影评人之间争论的主题,一年二十几部的戛纳主竞赛片单,除了要满足艺术标准,在国家,性别以及阶级上也要面面俱到。每年排片也是有迹可循的,拿去年的片单对照,《悲惨世界》对应的是同为处女作的埃及卖惨片《审判日》,在片单里承担的应该是对少数群体的关怀功能,功能性越强,完成度反而越弱,谁想到《悲惨世界》放毕,全场记者哗然。
这部《悲惨世界》也是改编自他之前在凯撒奖获得提名,又在克莱蒙费朗短片电影节上拿奖的同名短片。虽然《悲惨世界》是拉德·利的处女作长片,但他已经有十五年的从影经验了,其作品多以纪录片的形式为主。
由于生在巴黎北郊的社会底层,拉德·利对多民族和多文化的环境感触甚深,常常把目光放在郊县的底层阶级身上,之前拍摄过的纪录片《声不在高》,故事就是发生在全法国留学生最多的巴黎北部圣但尼大学。
《悲惨世界》的故事发生在民族大熔炉:法国巴黎北郊。新警察史蒂芬最近转入了蒙费梅伊(Montfermeil)的重案组的分队,蒙费梅伊有着每个巴黎北郊都有的问题:民族混杂,帮派丛生,犯罪率居高不下。在史蒂芬加入小分队之前,另两个警员已经有和帮派独特的相处方式。
史蒂芬入职的当天,吉普赛帮名下的马戏团丢了一只幼师,并且有人看到是一个黑人少年干的,于是,愤怒的吉普赛人前来向黑人帮的首领"市长"要人,帮派火拼一触即发,为了缓解矛盾,史蒂芬所处的小分队决定承担起寻找马戏团幼狮的任务。
偷幼狮的罪魁祸首并不难找,黑人小孩伊萨是这一带的闯祸精,几经盘问就找到了,而在警员前去抓捕的时候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伊萨的同伴不想伊萨被带走,于是对三个警员进行攻击,一来二去,形势越发严峻,警员失手射伤了趁乱想要逃走的伊萨,然而这一幕,却被一架无人机录了下来……
拉德·利在《悲惨世界》里所呈现的,首先是种族问题。电影第一幕是开始于法国夺得世界冠军之后,所有人跑去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狂欢画面,有点魔幻的是,镜头环顾之下,竟然一个白人也没有。拉德·利在随后的采访中解释过,足球是一项不分种族和阶级的运动,足球胜利时,所有公民都以他们国家自豪。
电影下一瞬间就从世界杯国族认同凝聚的高光时刻切换到了北郊的日常生活。巴黎北郊几乎成为了近几年炙手可热的焦点:远有金棕榈《流浪的迪潘》,近有威尼斯《近敌》,社会阶级的讨论和不同族裔之间的纷争常常在北郊上演。不同族群各自聚居,作为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也许会有少数族裔会像柯西胥《宿命吾爱》里的突尼斯人过着超越族裔超越阶级的生活,但现实是更多的少数族裔活在城市的边缘,活在社会的底层。
虽然法国是倡导平等的国家,但国家宣传总是虚伪的。殖民时代已经过去,不同种族之间的分化犹在,显性的歧视已经逐渐消失,但白人的统治地位仍然不可动摇,戏里作为权力机关的警察分队三人组中,就有两个白人;隐形的歧视却从来没有消失过,可能会以新的形式出现,就比如戏里新来的白人警察史蒂芬无视不同族群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拿着白人世界至高无上的道德标准强行加之于黑人同事身上,其洋洋得意的嘴脸似乎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的殖民主。
《悲惨世界》的另一个主题,是权力。三个男人一台戏,除了引发矛盾的黑人警察之外,警队的另外两个肤色偏白的警察史蒂芬和克里斯,可以被看成权力的两面:新来的史蒂芬有着极强的善恶观念,同情弱者,充满正义感,维持社会秩序,象征着权力的积极意义;而老油条警察克里斯,躁狂,无视人权,肆意执法,代表着权力的消极一面。
故事中的偷狮子的情节是短片里不存在的,如果结合结局中被欺凌的青少年的反抗来看的话,狮子的意义似乎就不言而喻了:它是权力的象征。男主角偷小狮子的情节,则是代表着底层阶级去分割统治阶级权力的一次尝试。人生而平等,种族和宗教都不是阶级分割的真实原因,真正赋予人支配和控制能力的,是权力;放纵权力欲也是人纵欲的天性,真正应该得到控制的,也是权力;化身在电影里,应该是那头已经在笼子里,却还蠢蠢欲动的雄狮。
近几年,欧洲恐怖袭击接连不断,族裔之间矛盾也越发加深,不少人任由媒体来牵引着自己,盲目憎恨某些特定的宗教和族群。《悲惨世界》传达的一个信息是,任何族裔,无论肤色,无论职业,都是有兄弟姐妹父母子女的普通人。
妖魔化少数族裔的前提是对其一无所知,认识和了解是化解矛盾的第一步。与此同时,《悲惨世界》让人重置了是非观念,打碎了一般意义上的善恶二元观念,警察,黑帮和郊县青年,大多数角色没有绝对的善与恶,而是处于一种灰色地带:本来应该是正义化身的警察克里斯,却肆意骚扰在车站等车的问题少女;整部电影里最有良心和正义感的角色史蒂芬,却把枪对准了受害者。
《悲惨世界》最精彩之处在于,他打破了人类社会很多固有的结构,让人重新思考不同概念:权力,权威,合法性。
以克里斯为例,如果他不强调自己是警察,其流氓的气质和作派便和一众黑帮没有什么两样,那究竟是谁赋予了他不同于其他黑帮的权力,使之成为权威,最后可以合法的使用暴力来维持秩序?
外媒评论:
1、《悲惨世界》揭示了一些人的行为,无论正义与否,都会被法国当局抛弃。导演为了达到戏剧效果,夸大了现实。但他也以同情和敏锐的幽默感,展现了街头的孩子、铁面无私的暴徒和势力的执法人员,如何在这个狗咬狗的世界里努力维持生计。这部影片有些不守常规,但在国内能大放异彩,在国外也能找到观众,很可能会被拿来与《海滨小镇》(La Haine)和《流浪的迪潘》(Dheepan)等影片作对比。
2、《悲惨世界》偶尔会让人想起斯派克·李的作品,在狂热的形式中,影片像一项对日常权力结构的研究,先经受住考验,然后被利用到崩溃的边缘。片中最精彩的场景,是令人不安的打斗场面,这促使观众思考,主角们何时以及如何干预各种不受约束的权威。电影几乎没有同情警察的成分,但令人惊讶的是,影片的大部分情节都是通过他们时而疲惫、时而恐惧的眼睛来呈现的。
3、与导演的处女作相比,《悲惨世界》试图探寻任何社会和经济裂缝,可能需要一个社会集体革命胜利愤怒只是几天,限于法国的裂缝。
4、剧本有几个创意点,导演在第一幕中设置了各派系之间的意想不到的层次结构,比如导航经销商、神职人员、警察之间的矛盾关系。在当地青年揭露了警察暴行的时刻,各方就陷入像对抗像地狱一样的境遇。导演聪明的拍了一个大家以前都见过的故事,他在影片中坦率承认,几百年来这些阶级矛盾的故事几乎完全相同,而且这些可以避免的悲剧和毫无意义的不公正一直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