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仲云的子女 冯仲云女儿冯忆罗回忆光芒街40号老房子里的时光
冯忆罗,1932年4月26日生于哈尔滨市,13岁时,冯忆罗就爱看新四军印制的有关苏联卫国战争方面的书,后来她参加了新四军。解放后,冯忆罗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俄语,后去北京从事翻译和外事工作。
[满洲省委秘书处的卧室原貌] 记者拨通了冯忆罗北京家里的电话,冯忆罗声音朗朗,讲起爸爸冯仲云,讲起冯家与光芒街40号的故事。
那时的光芒街,叫小戎街。1933年夏,冯仲云一家三口搬至小戎街2号,这里以家为掩护,实际上是当时的中共满洲省委机关,爸爸是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妈妈薛雯是省委交通员,而冯忆罗才不到两岁。
冯忆罗说,从小她就听妈妈讲,她只有6个月大的时候,妈妈就抱着她,在市内跑来跑去传送秘密文件。敌人到处设岗搜查行人,妈妈常常机智地将文件藏在小忆罗的身上。
其实,发生在小戎街的事,大多是冯忆罗长大成人后才知道,小时候,出入家里的伯伯和叔叔,有很多是中共满洲省委负责人,这里是指挥东北地方党组织和抗日部队的“中枢”。
1934年10月,中共满洲省委机关遭到侵略者的破坏,小戎街秘密地点暴露,冯仲云被派往珠河游击区工作,妈妈的交通员工作交给姑姑冯永莹,妈妈带着她和刚刚4个月大的弟弟,将转移到上海寻找党组织。
“那是一次难忘的生离死别”。冯忆罗说,当时,日本宪兵队拿着薛雯的画像,在哈尔滨大街小巷四处搜捕。
爸爸和妈妈已经几个月未见,临别时的一面,妈妈流泪了,爸爸嘱咐妈妈,“这可能是长期分离,也可能是永别。不管怎样,我们都要无愧于革命。”“给囡囡起个名字吧”。
冯仲云此时已经得到了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在南京雨花台就义的消息,他说,就叫“忆罗”。 那一别竟是12年。冯忆罗回忆,爸爸留在东北,“铁岭绝岩,林木丛生,荒原水畔战马鸣”、“蚊吮血透衫”、“霜晨火不燃”……是他和抗联战友们那些艰苦抗日斗争岁月的真实写照。
而她和妈妈后来在苏北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小忆罗参加了新四军时,刚满13岁。新四军办事处的同志看她年龄小,一再劝拒她,她坚决地说,只有参加抗日的队伍,我才能找到我的爸爸。
抗战胜利后,冯仲云和薛雯1946年在哈尔滨重逢。薛雯参加了东北烈士纪念馆的筹备工作,曾任东北烈士纪念馆副馆长,直到调入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
解放后,冯仲云先后担任松江省政府主席、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水利电力部副部长等职。 今年73岁的冯忆罗说,她后来成为北京外交学院培养的中国第一批外交官,离休前,在外国专家局负责国际人才交流工作。
2000年和2001年,她两次回到黑龙江,重走抗联路,在尚志、汤原、佳木斯等地,寻找冯仲云和抗联战士们当年的战斗足迹。
[相关资料]: 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光芒街40号(小戎街2号)。
为俄式木结构平房,占地面积621平方米。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机关从沈阳迁到哈尔滨,几经转移后,1933年夏迁到这里,省委秘书长冯仲云以大学教授的身份为掩护在这里安家。1933年至1934年,这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总指挥部”和“文件库”。1987年,成为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