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沟银环谁唱的最好 《朝阳沟》成名背后的故事

2019-03-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英雄人物的塑造方面,原来的"拴宝"变成了"山宝",改为主角,写成正面的英雄人物,大家都形成了共识,并且从第一稿到第七稿对于塑造山宝都花费了很大的功夫.而在赋予山宝什么样的英雄思想和英雄行为方面,有人主张把他写成在农村战天斗地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典型,而有人却主张把山宝写成农村阶级斗争的标兵.生产模范.科学实验的闯将,这样在有的修改稿中,山宝的形象就比较空洞和单薄,缺乏光彩,而有些稿件中的山宝形象虽然立了起来,但是却游离了主题.朝阳沟银环谁唱的最好 <朝

在英雄人物的塑造方面,原来的“拴宝”变成了“山宝”,改为主角,写成正面的英雄人物,大家都形成了共识,并且从第一稿到第七稿对于塑造山宝都花费了很大的功夫。而在赋予山宝什么样的英雄思想和英雄行为方面,有人主张把他写成在农村战天斗地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典型,而有人却主张把山宝写成农村阶级斗争的标兵、生产模范、科学实验的闯将,这样在有的修改稿中,山宝的形象就比较空洞和单薄,缺乏光彩,而有些稿件中的山宝形象虽然立了起来,但是却游离了主题。

朝阳沟银环谁唱的最好 《朝阳沟》成名背后的故事

当时,大家认为,山宝是坚决上山下乡到农村扎根落户的先进典型,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能够以身作则,敢于向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剥削阶级轻视农民、轻视劳动的旧思想、旧习惯,向干扰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错误思想和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反革命行为和一切不正之风作坚决的斗争,应该是一个敢于反潮流的英雄。

朝阳沟银环谁唱的最好 《朝阳沟》成名背后的故事

关于戏剧冲突方面,围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场伟大革命,有来自知识青年内部两种世界观和幸福观的斗争,有来自党内错误路线的干扰,有来自剥削阶级旧思想和旧习惯势力的抵制,有来自阶级敌人的破坏,这些在豫剧《朝阳沟》中都有所展现。

朝阳沟银环谁唱的最好 《朝阳沟》成名背后的故事

但是,本剧的主线应该是通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场革命中的两种思想、两个阶级和两条路线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斗争。

在中心事件的设置方面,前几稿都为这个问题花费了不少的心思,一直想给本剧设计一个“密电码”,在三稿中,设置了抓特务;在五稿中,设置了修大坝;在六稿中,设置了试种水稻。而《朝阳沟》就是要紧紧围绕山宝坚决到农村去扎根落户,围绕这个中心,一个事件贯穿全剧,或者把几个事件有机结合,以农村的大革命为背景,同样能写出好戏。

对于这两种设想,它们在主题思想和塑造什么样的英雄人物等方面是一致的,一个要更多地利用第七稿,一个要更多地利用第三稿;前者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保持原句的比较多,在艺术风格上要求朴实清新;而后者保留比较少,要求气势磅礴,两种方案都可以尝试。

经过研究,决定让创作组人员分成两支队伍,一班以杨兰春为主,一班以段荃法为主,深入生活,争取年底以前写出修改稿,春节前试拍。

在许欣的《回顾》中有这样一段话:“一次次的修改稿写出来,又一次次被否决。过不了关就得整风学习,检讨对江青‘指示’精神领会不深刻的思想根源,表示要回到‘指示’精神上来”。可见当时杨兰春等创作人员的处境。

1963年,《朝阳沟》被搬上银幕,影响随之扩大,电影版的《朝阳沟》在原舞台剧的基础上虽然有了压缩,但主要情节、唱段仍然保持了原剧的特色。文革中,《朝阳沟》被多次修改,但改来改去都不如原版的,更由于杨兰春的坚持,终究没有乱改。

1977年元月18日河南省委宣传部给文化部电影局回复的关于对电影《朝阳沟》的复审意见中提到:在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形势下,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对于《朝阳沟》作出了认真修改,并于元旦在郑州演出。对于1963年摄制的《朝阳沟》影片,认为总体上是好的,同意上映。”

2001年,在许欣的导演下,老中青三代演员合作复排了新版《朝阳沟》,2003年,《朝阳沟》再度复排,由第三代演员杨红霞、盛红林等主演,许欣仍是导演。之所以复排《朝阳沟》,许欣称,从1978年到2000年,《朝阳沟》就再没进京演出过,但北京很多观众十分想念《朝阳沟》,为此省豫剧三团决定复排《朝阳沟》,当时是老中青三代结合,2003年再度复排全部换成青年演员。

对此,许欣及老艺术家们皆感叹:“我们终于有接班人了,咱们放心了!”老版《朝阳沟》培养出了一代艺术家,而新版《朝阳沟》同样培养了一批青年演员,因在《朝阳沟》中的出色表演,杨红霞获得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盛红林获得中国戏剧红梅金奖。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早在1976年初,曹村群众自己把村名改为“朝阳沟”,并载入《登封县志》。对于此举,中国剧协副主席、戏曲理论家张庚说:剧作家以地名作戏名不胜枚举,但因一个戏的影响而以戏名为地名者,在中国戏曲史上也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