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瓜什么时候种最好】惠水好花红镇:种上佛手瓜 抱回“金娃娃”

2019-12-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春风起,春耕忙.记者走进位于惠水县好花红镇的佛手瓜产业园,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惠水县把培育和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紧紧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机遇,在好花红镇发展佛手瓜产业,做好做实"佛手瓜"文章,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佛手瓜种植基地--好花红镇佛手瓜产业园.产业干出来"去年收成好吗?"记者问."好!在家种地比在外打工还挣得多呢."弄苑村村民周太裕笑呵呵地说.惠水县好花红镇弄苑村村民正在地里查看佛手瓜长势.(惠水县委宣传部供图)&

春风起,春耕忙。记者走进位于惠水县好花红镇的佛手瓜产业园,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

惠水县把培育和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紧紧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机遇,在好花红镇发展佛手瓜产业,做好做实“佛手瓜”文章,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佛手瓜种植基地——好花红镇佛手瓜产业园。

产业干出来

“去年收成好吗?”记者问。

“好!在家种地比在外打工还挣得多呢。”弄苑村村民周太裕笑呵呵地说。

惠水县好花红镇弄苑村村民正在地里查看佛手瓜长势。(惠水县委宣传部供图)

“佛手瓜的藤蔓很长,必须搭竹架,有的竹架老化了,我正准备换一批新的。”周太裕已经在地里忙活一上午了,“现在,政府帮助我们打开了销路,佛手瓜有市场,我要抓住机遇,好好种植佛手瓜”。

去年,由于家庭原因,周太裕决定返乡种地。返乡之前,周太裕曾担心过经济收入问题。但是2018年种植佛手瓜的收入,给周太裕吃了一颗“定心丸”。

“以前在外面打工,辛辛苦苦一整年,也攒不到多少钱。去年,我种了15亩佛手瓜,收入7万多元。”周太裕说,在家种地收入高,还可以照顾老人、小孩,他准备今年再多种几亩。

一月搭竹架,二月发新芽,三月始施肥,四月重管护,五月忙摘瓜。这已经成为好花红镇人人皆知的“时间表”。

“从五月开始,佛手瓜进入盛产期,一天最多可以采摘200多斤。”好花红镇副镇长罗正红告诉记者,佛手瓜有半年的采摘期,只要不打霜,村民可以一直摘瓜至11月份。

据了解,在2018年“春风行动”的号召下,好花红镇充分利用各种帮扶资金和帮扶力量,联合组织弄苑、石头关、幺关、六马、清水5个村发展佛手瓜产业;使用广州对口帮扶资金、县级整合资金增加佛手瓜种植面积1660亩,扩大了种植规模,培育和建设了佛手瓜扶贫产业带。

佛手瓜逐渐从庭院种植向规模化种植发展,实现了“小捧瓜”向“大产业”的转变。

如今,绵延8500余亩的佛手瓜产业园辐射带动了周边十余个村寨发展,年产量达3.5万吨,实现了4200万余元的产值,累计带动860户农户增收致富,其中贫困户320户。

佛手瓜长在地里,甜在心里,美了村庄,富了百姓。绿油油的佛手瓜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金娃娃”。

钱包鼓起来

今年50岁的叶乔珍,是好花红镇弄苑村第一户种植佛手瓜的村民,有十余年的佛手瓜种植经验。谈起佛手瓜从“难销”到“脱销”的变化,叶大娘打开了话匣子。

“最开始是我家是用摩托车把佛手瓜运到集市上去卖,为了保证新鲜,天不亮就要去地里干活。”作为全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叶乔珍提起去集市上零散售卖佛手瓜的经历感慨不已。

“前几年开始有小商贩到村里收购佛手瓜,但是价格波动得厉害,价格高的时候能卖到6毛钱一斤,价格低的时候才2毛。”叶乔珍告诉记者,销路打不开,佛手瓜收益低,越干越没劲儿。

就在叶乔珍想要放弃的时候,产业革命的春风吹进了好花红,吹进了广大农民的心坎里。

叶乔珍加入了产业合作社。

“我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佛手瓜的销售问题了!有事干,有钱赚,我觉得我的生活已经初步达到小康水平了。”叶乔珍两眼笑得弯弯的。

据了解,佛手瓜产业园采取“一社两户”即“合作社 农户 贫困户”的专业合作经营发展模式,让贫困户参与种植,动员劳动力较少的群众将闲置土地入股合作社,除正常发放土地流转费,另外按照每亩每年100元—300元进行分红。合作社负责集中管理,统一收购和销售,年终按比例分红给贫困户。

“政府牵头组建了佛手瓜销售专班,不仅在贵州省内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还吸引了全国各地客商前来收购。”省编办挂职惠水县委副书记周奠苏告诉记者,通过市场经济杠杆的调节,有效防止了小商贩随意压价,避免了“菜贱伤农”的现象发生。

“要打破他们原有的供货渠道和合作模式,建立新的稳定的供销关系是很难的。”周奠苏坦言。

面对困难,周奠苏没有退缩。为了找准产业发展的症结,寻找稳定的销售渠道,他在贵阳和好花红之间来回跑动。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贵州省监狱管理局、省戒毒管理局向好花红抛出了“橄榄枝”,好花红的佛手瓜走进了全省26所监狱和5所戒毒所的食堂。

与此同时,周奠苏还积极完善“农校对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产销机制,推动佛手瓜进学校、进机关、进超市、进医院、进企业、进社区,拓展省内外市场,拓展销售渠道,发展订单农业,助力“好货出山”。

目前,好花红已与贵州多所大学签订购销合同,与希望教育集团达成了100吨的意向性合作。

“做实产销对接服务后,不仅让瓜卖出去了,还稳定了市场价格,2018年佛手瓜价格较上一年同期上浮了30%。”周奠苏说。

品牌强起来

走进位于好花红镇六马村的好花红食品厂,一栋栋整齐排列的现代化厂房映入眼帘。这是一家以开发佛手瓜附加产品为主的食品加工厂。

2016年,好花红食品厂厂长陈玉平返乡创业。得知许多瓜农卖瓜难,陈玉平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一心想带动乡亲发展。

“我把瓜送到专业机构去化验之后,发现瓜皮呈碱性。”陈玉平立马想到:“面条含碱,瓜皮也含碱,如果用佛手瓜来加工面条会怎样呢?”

说干就干!很快,陈玉平研究出了第一批佛手瓜面条。“经过化验对比,我们发现佛手瓜面条蛋白质含量高,营养成分高。”这一发现让陈玉平十分欣喜,“不仅可以解决佛手瓜的销量问题,还可以延长佛手瓜的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2017年3月,好花红食品厂正式投产,每天“消化”1600余斤佛手瓜,日产4000斤面条,投入市场不到两个月实现销售上万斤。同时,食品厂还解决了周边村寨12名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除了参与政府展销会和熟人购买的渠道,工厂还和惠水县5家大型本土超市签订了供货协议,产销基本持平。”陈玉平说,此外,他还在积极对接其他销售渠道,已与永辉超市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据了解,目前,好花红正加大力度研究佛手瓜的衍生产品,实现佛手瓜从“单品”向“多品”发展,拉长和拓宽产业链条。

“我们正在对接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等优势资源和蔬菜产品研发企业,结合佛手瓜营养价值和品质,研发佛手瓜面条、佛手瓜牛奶、佛手瓜干、佛手瓜面包、佛手瓜泡菜等衍生产品。”周奠苏说,佛手瓜产业园已成功申请了贵州省无公害蔬菜产地,这对培育、推介和打造惠水佛手瓜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进一步整合各省直部门的资源,发展订单式农业,推动产销机制更加成熟和完善;多在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提升佛手瓜的附加值;积极探索立体化农业发展,在佛手瓜林下套种食用菌和季节性蔬菜……”谈及下一步的产业扶贫计划,周奠苏胸有成竹。(记者 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