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气口诀的配图】第46章 改变你的生活习惯——打造不生气的平衡生活

2019-10-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为工作需要而上夜班者,基本上不是习惯问题,为享受夜生活者则是.值得注意的是,前者可能转化为后者,即为工作需要"上惯了夜班",现在不需要上夜班了,仍是"夜不成寐".为"享受"夜生活者起初也未意识到这是坏习惯,只是为了"玩",在"夜玩"中养成了习惯.[不生气口诀的配图]第46章 改变你的生活习惯--打造不生气的平衡生活不论哪种原因,都希望"夜习"者改掉这种坏习惯.首先要真正认识到这是一种坏习

为工作需要而上夜班者,基本上不是习惯问题,为享受夜生活者则是。值得注意的是,前者可能转化为后者,即为工作需要“上惯了夜班”,现在不需要上夜班了,仍是“夜不成寐”。为“享受”夜生活者起初也未意识到这是坏习惯,只是为了“玩”,在“夜玩”中养成了习惯。

【不生气口诀的配图】第46章 改变你的生活习惯——打造不生气的平衡生活

不论哪种原因,都希望“夜习”者改掉这种坏习惯。首先要真正认识到这是一种坏习惯,并具体认识其危害性,才能下决心改正,因为这种改正并不容易,要经过一个时期的痛苦——正常作息反而不习惯了。要想有一个好的身体,就从现在起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不然只能让身体陷入恶性循环,造成总体的生活不规律的恶习,从而影响后半生。

【不生气口诀的配图】第46章 改变你的生活习惯——打造不生气的平衡生活

告别影响健康的坏习惯

生活中,人们的“烟酒”习惯缘于传统消费趋势。短时间内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它们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以酒为例,过量饮酒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和肠胃疾病,具体来说主要包括: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酒精性心肌病、胃溃疡等。因此,饮酒要适量,懂得自我控制,如果有心血管、胃炎等疾病病史就应戒酒。

【不生气口诀的配图】第46章 改变你的生活习惯——打造不生气的平衡生活

吸烟是人类健康最大的敌人,每吸一口烟,都要吸入包括氢化氰、一氧化碳和钋等30余种致癌物质,人们惊呼:吸烟是20世纪的鼠疫,是仅次于战争、饥荒、瘟疫的第四大威胁。

此外,吸烟的危害远远超过了酒。当欧美等发达国家兴起强大的禁烟运动时,“烟祸”开始横扫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调查资料显示,全世界约有12亿人吸烟,其中8亿在发展中国家,仅我国就有3~4亿。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和肺癌有很大关系,并容易诱发心脏病,加速皮肤衰老。与饮酒不同,吸烟不仅危害本人,而且还会殃及周围的人群,特别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事实上,周围的人被动吸烟(也叫吸二手烟)的危害更大。

如果你还没有吸烟、饮酒,一定要保持现在的状况;如果你已经成为其中的一员,那么要懂得控制烟酒的摄取量,酒要少喝,烟最好要戒除。

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一种致癌物质。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尽管惧癌、恐癌、谈癌色变,却又对改变生活习惯不以为然,无动于衷。积习难改的一大原因是,许多人不相信疾病会真的降临在自己的头上而心存侥幸。在很多人心目中,吸烟是一种享受、一种时尚,更是男性的象征。

在饭店、茶坊、酒吧、咖啡厅、街道,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人悠然自得地吞云吐雾。人们对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已经麻木,但是为了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健康,我们还是要尝试着做出改变,迎接新的生活挑战。

人们对酗酒之害早有认识,并愈来愈深刻。酗酒者,心脑血管、肝脏、神经系统、胃肠等脏器均受损害,慢性酒精中毒加速衰老,故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酒精消费是引起健康损害的最严重的世界性问题,是仅次于烟草的第二号杀手,由它引起的死亡比所有非法药物引起的死亡加起来还多。”

所以想要收获健康人生须控制烟酒。

很多习惯看起来不起眼,却会给你的健康带来无穷的后患。不要对改掉坏习惯这一点既想下决心,又心存疑惑,生活中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只要你做了,就会达到目的。尽量养成好习惯,摒弃坏习惯,会对我们的一生大有裨益。

树立健康意识,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这是我们拥有健康生活的根本途径。实际上,威胁人体健康的一些疾病大多是由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由于我们不注意日常的身体维护,结果健康的肌体在不知不觉中遭受了侵害。

以谈虎色变的癌症为例,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专家委员会的一项报告指出,80%的癌症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引起的,35%~40%的癌症是由不科学、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引起的,30%的癌症是由吸烟引起,5%的癌症与饮酒有关。对我们来说,改变上述生活习惯并不是困难的事情,关键是我们是否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行动。也就是说,健康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最后要看个人的作为。

习惯之于健康有个“积累效应”,在时间的进程中日积月累,于不知不觉之中便增进了或损害了健康。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健康,要坚持;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利于健康,要下决心改正,须知这是你自己在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为自己的生命投保,是一生中的大事,要付出些代价才可取得“利息”。何况付出的代价不会太大。

生活方式病的主要病种有心脏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老年痴呆症等慢性病,缺乏体育锻炼是其中的一大“病因”。缺乏体育锻炼、运动不足可导致心肺耐力、功能下降,肌肉强度减弱和机体平均脂肪增加,这正是不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表现。医学研究结果表明:坚持科学的锻炼可预防和治疗这些慢性病——生活方式病。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有1000万人死于生活方式病。我国部分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中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平均死亡年龄为58.5岁(还未到退休年龄)。寿命比全国人均寿命短了10余年,导致他们“英年早逝”的两大病症是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这都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病。要改变,就只有靠自己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自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我们需要告诫自己,从现在开始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这既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也是谱写幸福人生的关键。

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保持健康的身体,还可以在精神上获得巨大的动力,使我们在学习、工作中更容易走向成功。在整个人生过程中,生活方式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和追求,它既是健康的问题,也是个人生活品位的问题。清代作家李渔的《闲情偶记》、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都为我们展示了生活方式魅力的一面。

在运动中永葆活力

一个人要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一个健康身体的获得要靠长期坚持不懈的锻炼。要在高节奏的工作之余坚持锻炼,就要有明确的健康意识和健身习惯。

运动让生命充满活力,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它们所带来的益处也同样让你受益无穷。

下面是一些基本的运动项目。

步行

——走路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从事的锻炼。它的优点是动作柔和,不易受伤,特别适合于老年人和体重过重的人。实践证明,全力以赴地快步行走甚至比速度最慢的跑步效果更显著。步行的缺点是费时间,你得用大约两倍于跑步的时间来取得同样的效益。

跑步

——跑步被称为有氧代谢运动之王。它是周身的全面运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果。跑步也不需要什么技术,不需要用具和场地,只要有平整的道路,较干净的空气就行了。跑步除了提高有氧代谢功能以外,还可以增强骨骼密度,对于中年人锻炼慢跑可以从每分钟跑50米的速度开始,跑与走交替,以走作为休息,每次锻炼不少于10分钟,1~2周后可逐渐增加到每分钟跑100米,适应了再适当加快速度。

时间也可从l0分钟增加到20~30分钟。

慢跑中注意身体反应,脉搏数维持在每分钟170次范围内,如40岁的脉搏数维持在每分钟130次左右为好。慢跑时因吸进足够氧气,所以在跑步后会感到头脑清醒,能增加工作的信心,并可有效防止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生。

游泳

游泳是全身运动,能全面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增强体质。由于它是在水里进行的,水的浮力减轻了关节和韧带的负担,所以游泳对老年人和超重的人是非常适宜的。游泳的限制性(实际并非游泳本身的问题)是它对场地的要求,必须天天能够到室内游泳池,否则坚持常年锻炼是有困难的。

骑车

骑车是腿部大肌肉群的运动,在达到一定强度的情况下(每小时至少20公里)能够增强有氧代谢功能。而且,由于骑车人的体重大部分被车座支撑着,下肢关节承受的重量较小,不太容易受伤。但骑车的姿势对腰背不是很有利,上肢肌肉也得不到足够的运动,所以必须辅以其他活动才能全面地锻炼身体。骑车的另一个局限是天气和道路,拥挤的交通与频繁的红灯会使骑车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健身操

健身操由于有音乐的伴奏,给人以美感,而且又是集体一起操练,所以对许多不习惯独自锻炼的人来说有特别的吸引力。如果套路和动作编排得当,一套45分钟的健身操,可以给人以全面的健身效果。可是健身操很难进行统一的评定,只能取决于锻炼者自己,是以运动和运动量为标准还是以心率的高低为标准,锻炼者要做到心中有数。

这其中,步行是日常锻炼最方便最能有效执行的方式,步行不需要任何专门的锻炼器材。你从快速步行这一好习惯里还能够得到别的益处:步行能够燃烧卡路里,帮助你燃烧多余的脂肪、减轻体重。

步行有助于改善你的姿态。

步行有助于降低血压,以及防止心脏的紊乱。

快速的、有氧的步行可以向你提供其他运动(如慢跑、骑脚踏车)所具有的益处,同时又可避免这些运动可能带来的危险和身体受伤。

晚上步行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步行可以提高血流中的含氧量。

步行有助于提高好胆固醇(如高密度胆固醇)水平。

步行有助于改善精神状态和心境。

步行有助于使骨骼更强壮。

步行有助于减轻焦虑和压力。

步行有助于推进免疫体系。

步行有助于延缓衰老。

步行有助于预防某些癌症。

步行有助于防止骨质疏松症。

培养步行习惯其实是很容易的——只要走出屋门,再继续往前走就行!步行最好的时间是在早晨。因为在早晨你很少受打扰。记住:你的目的是使步行成为你的一个好习惯,在早晨你更容易掌握时间,而你在一天中的其他时间很容易受到打扰,从而使步行的计划破产。

当然,如果你无法在早晨步行,那就在其他时间吧,总之只要步行就比不步行要好。最好的做法是,一开始步行的时候只进行10分钟,然后慢慢增加到20分钟,再增加到30分钟。你的目标是使每日步行30分钟成为日常的好习惯。

你知道怎样散步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吗·应安闲自如,散而不拘,且行且立,且立且行,身心俱闲,掌握好运动量和时间,精神应放松,心情愉快。现代科学已证明,悠闲之步和愉悦心情两者是既健脑、健心,又健身强体的双重措施。

前苏联著名生理学专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巴甫洛夫有一著名论断:若要脑灵,必先腿勤。1928年,莫斯科一条绿树掩映的人行道上,年已八旬、白发苍苍的巴甫洛夫背着包裹蹒跚而行,一群孩子要帮他背东西,他谢绝了,他说:“孩子们,谢谢!

我这是负重散步,锻炼身体呢!”他还和孩子们比赛,看谁走得快呢。运动伴随他一生,70岁后他练习快走,80岁高龄坚持练习负重散步。长期步行,使他身体健壮、思路敏捷,在生理学研究中取得了辉煌成就。

散步时,野外的清新空气、山林瀑布的美景、鸟语花香,都可成为脑力劳动者启发智慧的良好催化剂。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散步能促进我的思想,我的身体必须不断运动,脑力才会开动起来。”

1988年10月12日,著名作家丁玲80寿辰时说:她的健身“秘方”十分简单,那就是“散步”。散步成了她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像离不开布帛椒粟一样,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她每天都要挤出一个多小时,到马路的树阴下散步。

1985年3月16日,艺术大师刘海粟九轶华诞:他和夫人夏伊乔在《蓝色多瑙河》舞曲中,舞态轻盈,风度翩翩,令人难以相信这是年高九旬的老人。舞前,他披露了他的健康之道,刘老说:“我年轻时就喜欢运动,如骑马、打网球等等”,“现在年事高了,就争取经常散步”。把“身体疗法”和“身心疗法”结合起来,“胸中无垒寿自高”是他身心疗法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