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化痰的药一览表】化痰止咳平喘药 清热化痰药:川贝母
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乌花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 var.
ecirrhosa Franch. 或棱砂贝母 Fritillariadelavayi Franch. 等的鳞茎。味苦、甘,性凉。入肺经。功能:润肺散结、止嗽化痰。主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瘿瘤、瘰疬、喉痹、乳痈。内服:煎汤,3~10g;研细粉冲服,每次 1~1.5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川贝母含多种生物碱,如川贝碱(Fritimine)、青贝碱(Chinpeimine)、白炉贝碱(Beilupeimine)、炉贝碱(Fritiminine)、松贝碱(Sonpeimine)甲和乙、西贝母碱(Sipeimine)、西贝素(Sipemine)、岷贝碱甲(Minpeimine)、岷贝碱乙(Minpeiminine)、川贝酮(Chuanbeinone)。
药理作用:
1. 镇咳、祛痰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给小鼠灌服贝母总生物碱及非生物碱部分均有镇咳作用(氨水引咳法)。从川西北地区野生及栽培的暗紫贝母中,提取出总生物碱及贝母皂甙Ⅰ、Ⅱ、Ⅲ号。
实验证明:总生物碱对小鼠未见镇咳作用(二氧化硫引咳法);贝母皂甙Ⅱ号给小鼠灌胃(0.2g/kg),能明显延长咳嗽的潜伏期,表现镇咳效应。家种及野生川贝母 70%乙醇提取的流浸膏,经口给药,未见明显镇咳作用(氨水引咳法)。
小鼠酚红排泌法证明,灌服家种及野生川贝流浸膏、川贝母生物碱及川贝母皂甙Ⅰ~Ⅲ号,均有不同程度的祛痰作用,其中以生物碱和皂甙Ⅲ号的作用较强。
2. 对血压的作用 给猫静脉注射川贝碱 4.2mg/kg 可产生持久性血压下降,并伴以短暂的呼吸抑制。西贝碱对麻醉犬亦有降压作用。贝母碱及贝母碱宁极少量时可使血压上升,大量生物碱则致血压下降。
3. 对血糖的作用 给家兔静脉注射川贝碱 7.5mg/kg,可使血糖升高并维持 2 小时以上。
4. 对平滑肌的作用 西贝碱对豚鼠离体肠管、兔十二指肠及在体犬小肠有明显的松弛作用,该作用不被新斯的明和氯化钡所对抗,其解痉作用类似罂粟碱。1:167000~1:50000 的贝母碱能使豚鼠离体子宫张力增加。
5. 其他作用 川贝母醇提取物可提高小鼠的常压耐缺氧能力;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川贝母水浸剂(1:25)在试管内对星形奴卡菌有抑制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百日咳 川贝、白芨、冬花各等份,研末。1岁以下每日 1.0g,1岁以上者酌情加量。治疗56例,结果痊愈51例,显效4例,无效1例。〔中医药学报1988;(6):23〕
2. 治疗乳头皲裂 川贝母10g,黑、白芝麻各 20g,炒黄研细末,用香油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效果良好。〔浙江中医杂志 1984;19(7):309〕
3. 治疗前列腺肥大 贝母、苦参、党参各25g。水煎服。治疗35例,以排尿困难,急性尿潴留入院者占98.4%。结果治愈27例,无效8例。随访有2例复发改手术治疗,其余25例随访5年未复发。一般连服3~5剂即见功效。〔辽宁中医杂志 1986;10(9):29〕
4. 治疗宫颈癌 川贝9~15g,与雄家兔同炖服。治疗晚期宫颈癌11例,好转9例,其中4例临床症状缓解。〔新医学 1976;(2):19〕
5. 治疗婴幼儿消化不良 川贝粉碎,过80~100目筛后分装备用。每日按每公斤体重0.1g 分3 次服用。治疗10例,全部治愈(2日痊愈者4人,3日痊愈者3人,4日痊愈者3人)。〔黑龙江中医药 1991;(3):38〕
方剂选用:
1. 治疗肺热咳嗽痰多,咽喉中干:贝母(去心)一两半,甘草(炙)三分,杏仁(汤浸去皮、尖,炒)一两半。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含化咽津。(《圣济总录》贝母丸)
2. 治疗伤风暴得咳嗽:贝母(去心)三分,款冬花、麻黄(去根节)、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各一两,甘草(炙锉)三分。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贝母汤)
3. 治疗伤寒后暴嗽、喘急、欲成肺萎、劳嗽:贝母一两半(煨令微黄)。桔梗一两(去芦头),甘草一两(炙微赤、锉),紫菀一两(洗去苗土),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药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二十丸;如弹子大,绵裹一丸,含咽亦佳。
(《太平圣惠方》贝母丸)
4. 治疗久嗽咽嗌妨闷,咽痛咯血:贝母不以多少,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含化,日可三服。(《鸡峰普济方》贝母丸)
5. 治疗肺痈肺萎:川贝一两,天竺黄、硼砂各一钱,文蛤五分(醋炒)。为末,以枇杷叶刷净蜜炙,熬膏作丸,芡实大,噙咽之。(《医级》贝母括痰丸)
6. 治疗吐血衄血,或发或止,皆心藏积热所致:贝母一两(炮令黄)。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温浆调下二钱。(《太平圣惠方》)
7. 治疗瘰疬便毒:贝母、皂角子各半斤。为细末,用皂角半斤锉碎,搓揉浓水,滤过作膏子,和药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早晨酒下。
(《普济方》贝母丸)
8. 治疗乳痈初发:贝母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即以两手覆按于桌上,垂乳良久乃通。(《仁斋直指方》)
9. 治疗小儿咳嗽喘闷:贝母(去心,麸炒)半两,甘草(炙)一分。上二味捣罗为散,如二、三岁儿,每一钱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入牛黄末少许,食后温分二服,更量儿大小加减。(《圣济总录》贝母散)
10. 治疗小儿鹅口,满口白烂:贝母去心为末,半钱,水五分,蜜少许,煎三沸,缴净抹之,日四、五度。(《太平圣惠方》)
配伍效用:
贝母配伍瓜蒌 二者均苦甘而寒,但贝母偏于润肺化痰、开郁散热;瓜蒌则擅长清热化痰、宽中散结。二药合用,其清热化痰散结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热邪壅肺之咽干喉燥、咳痰不利等症。
贝母配伍厚朴 贝母甘苦而寒,清热化痰、止咳散结,长于润肺;厚朴苦辛性温,燥湿化痰、行气散满,功擅温中燥湿。二药合用,共奏降气止咳、燥湿化痰、消食除胀之功效,用于治疗气滞痰凝之气逆咳嗽;湿浊中阻、脾失运化之胃脘痞满、腹胀不适。
贝母配伍知母 贝母清热化痰而止咳;知母清热泻火而养阴。二者伍用,并走上焦,共奏清热养阴、化痰止咳之功效,用于治疗痰热或肺阴虚所致之发热口渴、咳吐黄痰或咳嗽痰少、日久不愈者。
【注意事项】
宜忌: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
毒副作用:川贝母碱给小鼠静脉注射,最小致死量为40mg/kg,死前有痉挛现象。
临床曾有服用川贝母引起猩红热样药疹的报告。
【医家论药】
“贝母,肺有热,因而生痰,或为热邪所干,喘嗽烦闷,必此主之,其主伤寒烦热者,辛寒兼苦,能解除烦热故也。淋沥者,小肠有热也,心与小肠为表里,清心家之烦热,则小肠之热亦解矣。
邪气者,邪热也,辛以散结,苦以泄邪,寒以折热,故主邪气也。《经》曰:一阴一阳结为喉痹,一阴者少阴君火也,一阳者少阳相火也,解少阴少阳之热,除胸中烦热,则喉痹自愈矣。乳难者,足厥阴、足阳明之气结滞而不通,辛能散结气,通其结滞,则乳难自瘳。
热解则血凉,血凉则不痛,故主金疮。热则生风,故主风痉。《别录》又疗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者,肺主皮毛也。目眩者,热上攻也。项直,即风痉也。咳嗽上气,气上逆也。烦而渴邪不解,汗不出者,邪热盛也。其性专能散结除热,则上来诸证,皆自愈矣。病去则五脏自安。骨髓自利也。”(《本草经疏》)
“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则虚劳火结之证,贝母专司首剂。故配知母,可以清气滋阴;配芩、连可以清痰降火;配耆参可以行补不聚;配归、芍可以调气和营;又配连翘可解郁毒,治项下瘿核;配二陈代半夏用,可以补肺消痰、和中降火者也。以上修用,必以川者为妙。
若解痈毒,破癥结,消实痰,敷恶疮,又以土者为佳。然川者味淡性优,土者味苦性劣,二者以分别用。”(《本草汇言》)
“贝母,味苦能下降,微辛能散邪,气味俱清,故用入心肺,主治郁痰、虚痰、热痰及痰中带血,虚劳咳嗽,胸膈逆气,烦渴热甚,此导热下行,痰气自利也。取其下利则毒去,散气则毒解,用疗肺痿、肺痈、瘿瘤痰核、痈疽疮毒,此皆开郁散结,血脉流通之功也。又取其性凉能降,善调脾气,治胃火上炎,冲逼肺金,致痰嗽不止,此清气滋阴,肺部自宁也。”(《药品化义》)
“半夏、贝母,俱治痰嗽。但半夏兼治脾肺,贝母独善清金。半夏用其辛,贝母用其苦;半夏用其温,贝母用其凉;半夏性速,贝母性缓;半夏散寒,贝母清热;性味阴阳,大有不同。俗有代用者,其谬孰甚。”(《本草正义》)
“俗以半夏有毒,用贝母代之,夫贝母乃太阴肺经之药,半夏乃太阴脾经、阳明胃经之药,何可以代?若虚劳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痈,妇人乳痈、痈疽及诸郁之证,半夏乃禁忌,皆贝母为向导,犹可代也。至于脾胃湿热,涎化为痰,久则生火,痰火上攻,昏愦、僵仆、蹇涩诸证,生死旦夕,亦岂贝母可代乎?”(《本草会编》)
附注:
1.川贝母的商品主要有松贝(原植物为卷叶贝母,主产于四川,为川贝中之最优品)、青贝(原植物为乌花贝母,主产于青海、四川和云南交界处,品质亦优)和炉贝(原植物为棱砂贝母,主产于四川、云南,品质次于松贝、青贝)。
《本经逢源》指出:“贝母,川者味甘最佳,西者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一种大而苦者仅能解毒。并去心用。凡肺经药皆当去心,不独贝母也。”作为川贝母使用的尚有:①岷贝,为植物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
的干燥鳞茎,主产于甘肃;②平贝;为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nsis Maxim. 的干燥鳞茎;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③生贝,为植物伊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b.
(亦名为西贝母)的干燥鳞茎,主产于新疆;④北贝,为植物一轮贝母 Fritillaria maximowiczii Freyn 的干燥鳞茎,主产于华北、东北。
2.贝母始载于《本经》,在《本草纲目》以前,历代文献均未明确分条论述川贝母和浙贝母。明《本草汇言》有“川者为妙”之说,自此遂有川贝母和浙贝母之别。清《本草从新》首先在“贝母”条下附述“象山贝母”之性味功用。
就文献资料而论,古时方药中所提及贝母大多为“川贝”。目前大多数地区处方单写“贝母”,习惯以“浙贝母”付之,如需“川贝母”入药,当在处方上注明之。
3.川贝母与浙贝母的主要功能区别:川贝母性凉而味甘,止咳化痰之功极妙,且有润肺之力,无论痰多痰少,均可选用。常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或痰多、痰中带血等证。
因其药性缓和,气味不浓,故小儿或年老体弱病人久服亦不伤胃,然其清火散结之力不及浙贝母。浙贝母性味偏于苦寒,开泄力胜,长于清火散结,多用于外感风热咳嗽,与知母、连翘、桑叶、黄菊花、杏仁、桔梗相伍;也常用于痈毒肿痛、瘰疬未溃之证,同玄参、牡蛎、蒲公英等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