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哲获得诺贝尔奖】李远哲获得了1986年的诺贝尔什么奖?
李远哲(Yuan Tseh Lee),公元1936年11月29日生於台湾新竹,先後就读於新竹国民小学丶新竹中学;1959年毕业於台湾大学化学,1961年在台湾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考获硕士学位。1962年赴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在化学系读博士班。
1965年获得博士学位後,加入劳伦斯柏克莱实验室,跟布鲁士马亨教授做博士後研究,1967年转到哈佛大学继续博士後研究。1968年,受聘于芝加哥大学,任化学系助理教授,1971年任副教授,1973年任教授。
1974年以後在柏克莱加州大学化学系任教授,同时担任劳伦斯柏克莱实验室高级主任研究员。197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80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94年被聘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
李远哲主要从事化学动态学的研究,在化学动力学丶动态学丶分子束及光化学方面贡献卓着。分子束方法是一门新技术,1960年才开始试验成功,交叉分子束方法起初只适用于硷金属的反应,後来由李远哲在1967年同赫休巴赫(D.
R. Herschbach)教授共同研究创造,把它发展为一种研究化学反应的通用的有力工具。此後十多年中,又经李远哲将这项技术不断加以改进创近,用于研究较大分子的重要反应。他所设计的“分子束碰撞器”和“离子束碰撞器”,已能深入了解各种化学反应的每一个阶段过程,使人们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化学反应的每一个阶段过程,使人们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化学反应所出现的各种状态,为人工控制化学反应的方向和过程提供新的前景。
李远哲曾获得美国化学学会的哈里逊豪奖丶彼得德拜物理化学奖丶美源都的劳伦斯奖丶美国国家科学奖丶英国皇家化学佰法拉第奖和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等。此外,李远哲获得各国学术团体丶大学授予之荣誉博士丶荣誉教授丶荣誉讲座丶杰出校友等荣誉名衔数十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