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水壶烧水致癌真假】电水壶烧水会致癌?真相在这里!

2019-08-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最近几天,你的朋友圈是不是被这样一则消息刷屏了↓↓太可怕,我们常用的水壶怎么了?咋就引发人心惶惶?都不能愉快的喝个水吗?当你知道这个消息时,你是啥态度?从广东回到郑州的魏先生说,关于"毒水壶"的说法在广东传得"更厉害".[电水壶烧水致癌真假]电水壶烧水会致癌?真相在这里!而在淘宝,大河报记者搜索"不锈钢电水壶"发现,"304不锈钢"."认准304,拒绝重金属"等宣传语充斥在不少电水壶的广告之中.那么,家里的

最近几天,你的朋友圈是不是被这样一则消息刷屏了↓↓

太可怕,我们常用的水壶怎么了?咋就引发人心惶惶?都不能愉快的喝个水吗?当你知道这个消息时,你是啥态度?

从广东回到郑州的魏先生说,关于“毒水壶”的说法在广东传得“更厉害”。

【电水壶烧水致癌真假】电水壶烧水会致癌?真相在这里!

而在淘宝,大河报记者搜索“不锈钢电水壶”发现,“304不锈钢”、“认准304,拒绝重金属”等宣传语充斥在不少电水壶的广告之中。

那么,家里的电水壶到底还能用吗?

针对不锈钢电水壶系“高锰钢”材料制成,加热过程中会使“锰”析出,长期使用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消息,记者向多位从事金属材料、冶金等方面研究的学者核实此说法时,几乎所有专业人士均表示“用不锈钢电水壶烧水,几乎不可能造成锰的析出”。

【电水壶烧水致癌真假】电水壶烧水会致癌?真相在这里!

那么,网传“锰析出”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记者通过查询发现,目前关于“毒水壶”的稿件,均源于今年3月17日,由江苏省质监局发布的一份“2016年电水壶产品风险监测质量分析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记者发现,文中确有“锰析出”的数据显示,但记者注意到,在报告“锰析出量”的这个检测项目中,检验依据是一种名为“SN/T2829-2011《食品接触材料金属材料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以下简称SN/T2829-2011)”的检验方法。

【电水壶烧水致癌真假】电水壶烧水会致癌?真相在这里!

记者查阅这种方法及其依照的“GB\T5009.81《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发现了该试验的操作方法:把煮沸的4%乙酸倒入成品容器或盛有板材的烧杯中,加玻璃盖,小火煮沸半小时,取下,补充4%乙酸至原体积,室温下放置24小时,将以上试样浸泡液倒入洁净玻璃品中供分析用。

与此同时,试验方法还要求“在煮沸过程中因蒸发损失的4%乙酸浸泡液应随时补加”。这就意味着存在“锰析出”结果,源于不锈钢产品持续浸泡在酸性液体中,但这与平时电水壶“煮开水”的工作环境有着极大的不同。

更为重要的是,在“SN/T2829-2011”试验的开头记者发现了这样的表述:“本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类食品接触材料(搪瓷制品、不锈钢制品、铝制品)于4%乙酸食品模拟液中砷、镉、铬、铜、汞、镍、铅、锑和锌含量的测定”,但在这其中,唯独不见此次事件的主人公“锰”的身影。

“问题就在这里,打个比方,去医院查血,却用一种查汗液的方法去检测,这能查出来个啥?”谈及此次“高锰钢”水壶事件,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不锈钢分会秘书长李强直言不讳,对这份日前发布的检测报告提出了质疑。

同时,李强还认为,部分网传报道中称,用4%乙酸加热、浸泡方法所得溶液中的锰含量去对比饮用水相关标准也存在问题。“如果用这种检测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对比饮用水标准,不光是锰,镍、铬等元素都有可能超标,甚至更多。”李强表示,在生活中,只要是正常使用,“高锰钢”所制成的水壶不会出现“锰析出”的问题。

为何要使用乙酸检测法?为何得出的结果能对比饮用水标准?记者多次向江苏省质监局进行询问,但无论记者拨打通过114查询到的值班总机,还是通过江苏省“12365”质量技术监督电话查询到的江苏省质监局监督处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随后,记者又辗转与进行此次试验的江苏省质检院电器产品检测中心取得了联系,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此次检测确系该中心进行,但因分属部门不同无法回答记者的问题,并留下记者的姓名和电话表示让相关人员电话回复,但截至发稿,大河报记者仍未接到任何反馈。昨日下午5时30分,记者再次与该中心联系,但电话已无人接听。

“这次事件可称为一种‘高明的营销技巧’,更是一种卑劣的‘混淆技术’的手段。”在李强看来,这是“300系不锈钢”产品对其他不锈钢制品的一次“在营销策略上的打击”。李强告诉记者,现在,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商家正是看中了这种“商机”,炮制出了所谓“高锰钢”制品会对健康造成伤害的传言。

那么,“高锰钢”与“304不锈钢”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光强向记者介绍,不锈钢在生产过程中,因添加各类元素比例的不同而有着“系列”的区别,“高锰钢”与“304不锈钢”相比,是增加了“锰”的含量而减少了“镍”,这种不锈钢与“304”不锈钢相比,耐腐蚀性稍弱,外观光泽度也不如“304不锈钢”白亮,但因其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在不少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实在国外,刀、叉等不少餐具都是高锰钢制造的。”李光强说,根据掌握的文献资料显示,“高锰钢”不建议用于存在酸、碱等化学环境中,在日常的使用环境中可广泛应用于餐具、室内储水设备以及工程“非关键结构件”的制造中。“有条件的用‘304’当然更好,但也不是说‘高锰钢’就不能用,只要是正规厂家出产的产品,大可放心使用。”

对于这个问题,李强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喝一辈子高档矿泉水和自来水能有啥差别?第一价格差别,第二心理差别。”

根据专家的说法,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由“高锰钢”所制成的水壶烧开水并无明显风险隐患。其实,在江苏省质监局发布的调查报告中也有类似的表述:“目前国家标准中并未对食品用不锈钢容器或工具的不锈钢材质进行明确的牌号限定。”这就意味着使用“非304不锈钢”制成的电水壶并非“不合格产品”。

这两天,受网络中“毒水壶”文章的影响,“锰”似乎成了许多人避之不及的危险元素。那么这个在元素周期表中排行25,符号为“Mn”的元素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身份呢?

河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营养医师文静告诉记者,锰,是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对人体的骨骼正常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食物和饮水中都含锰:饮用水含锰不足0.1毫克/升,谷物中锰含量为0.4~40毫克/公斤,蔬菜和水果中锰含量为0.2~10.4毫克/公斤。

据文静介绍,锰的毒性远低于铅、砷、镉、镍等元素。对于成年人,锰的适宜摄入量为3.5mg/d,最高可耐受摄入量为10mg/d,长期超标摄入锰,确实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一定损害,主要表现为它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引起记忆力减退、嗜睡、精神萎靡不振、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

“临床上所见锰中毒的患者多是通过呼吸系统所致且多由职业原因造成,因饮食而造成锰中毒的病例十分鲜见。”文静介绍说,锰是一种高度不溶解元素,存在于食品容器材料中的锰并不会“从锅里跑到饭菜里”,与此同时,因人体消化系统对于锰的吸收概率只有1%~5%,大部分通过饮食进入到胃肠道的锰会随粪便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