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盛慢三花样教学】夏斌盛慢三 夏斌:名中医的三大理想
近日,历时近半年的重庆市名中医评选活动经过推荐评审、现场考核及公示等环节终于揭晓了。当选的27名优秀中医师大多供职于城区医院,只有2名来自乡镇卫生院,夏斌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一直在乡镇卫生院工作,夏斌对自己的要求可不低,他说:医生要能做、能写、能讲。能做,就是能够在实际工作中,针对不同的病倒正确地诊断、治疗;能写,就是要著书立说、发表文章,把经验上升为理论;能讲,就是能讲课,肚子里有“料”,能够把自己的知识拿出来与人分享。
事实上,年逾花甲的夏斌不仅做到了能做、能说、能讲,还实现了他人生的3大理想:念大学、写专著、拿高级职称。
40多年行医,26万患者 夏斌是重庆市合川市太和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生。1945年6月,夏斌出生于重庆市潼南县的一户中医世家,他的祖父夏明清和父亲夏鸿熙都是一生行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这种浓厚的家传氛围的浸润下,他从小就对中医有了特殊的感情。在学校读书时,他已经开始阅读家里的医书。
1960年,初中毕业的夏斌开始侍诊于祖父和父亲的案侧。由于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再加上他自己天资聪颖,没过多久,他就开始独立接诊病人。 20多岁时,夏斌曾经自修过西医,他觉得在基层工作,只有中医药知识是不够的,有一定的西医基础,在临床工作中适当地使用一些西药,能够缩短病人的病程。
但他强调,他还是以中药为主。当地居民比较信赖中医,这与地方经济状况有关。
夏斌告诉记者,在4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他遇到过不少贫困病人,有的甚至连几元钱的药费都无法支付,有些时候他就自己帮这些病人垫付医药费。“这种情况也不是很经常,没钱就不要了,也没关系,我比他们的经济条件肯定要好一些。
”夏斌非常质朴,他说做医生的总比那些看不起病的人经济状况好一点。 由于技术精湛、为人和善,行医至今,夏斌说他已接诊患者26万多人次。
常年在基层工作的夏斌对乡镇居民常见的脾胃病、心肺病、咳喘、泄泻等疾病的治疗都很有心得,对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危重症也很有研究,但他依然不改多年的淳朴,记者很想知道这么多年来遇到最有感触的事情是什么,他想了想,笑笑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就是治病救人而已。
” 52岁的本科毕业生 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夏斌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了。
但夏斌一直很遗憾,年轻的时候读书太少,很多时候,他知道怎么治病,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治。不满足于现状的他渐渐萌生出一个想法——读书,要系统地学习中医理论!
夏斌决定从学习高校中医学的教材入手。对于身处太和镇的夏斌来说,想买齐这些教材并不容易,只能去合川市新华书店。那时,只要有机会到合川市,他一定要去的地方就是新华书店。
每次看到一本需要的书,他都如获至宝,细心地包好,带回家后就反复阅读。很快,新华书店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他的“胃口”了,他就托人从北京、上海买,遇到出差的同事或者朋友,他都会“分配”给他们一个固定的任务——买书。
就这样,高等院校的中医学教材他几乎通读了一遍。 夏斌告诉记者,他人生有3个愿望,其中1个就是拿到本科文凭。虽然15岁就开始行医的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他明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21世纪光靠自己的经验是不够的,仍然需要学习。
45岁时,在熟读各种教材的前提下,夏斌通过自考获得了专科文凭。 夏斌仍未满足。
当他得知成都中医药大学在重庆开办了专升本的函授班后,他又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当时有人并不能理解他的行为,都年近半百了,还“折腾”啥?夏斌不这么想。他认准的事情,10头牛也拉不回来。
1997年,52岁的夏斌终于拿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本科文凭。 118篇论文与高级职称 1981年,夏斌曾经到重庆医科大学进修,并于1983年在合川市卫生学校中医师理论提高班执教,主讲《金匮要略》。
此外,他还多次参加各级学术会议,在一些学校开讲座——夏斌做到了“能讲”。
在太和中心卫生院,他觉得习惯,人熟、地熟,“有群众基础”,而且卫生院的条件也越来越好。目前太和中心卫生院是合川市第一大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中有4个是副高级职称,16个是中级职称,而他是唯一一个具有高级职称的——2005年8月,因为多年的医学积淀和各方面的丰富资历,不服老的夏斌顺利通过了主任中医师的资格评审。
按理说,人生几大理想都达到了,夏斌也该满足了,可夏斌笑呵呵地说:他又有了新的理想,不过暂时保密。
截至目前,夏斌已经在38种不同的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18篇,还撰有医学专著《雅俗医学》。
乡村医生写专著,在国内还是一件新鲜事儿,但夏斌做到了。看得出来,这本书足以让朴实的他沉浸于无边的满足和开心中。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4期(魏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