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岳麓山诗词 莲花镇:岳麓山下的“诗和远方”
一幅醉人的“莲花漫谷,花香小镇”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岳麓山向西南方向绵延30公里处,有一座小镇,高空俯视宛若一朵莲花盛开,名为莲花镇。这座小镇,是长沙市内五区最大的“绿肺”,森林覆盖率高达64%,曾摘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文明村镇、全省两型建设示范镇、省新型城镇化试点镇”等多项荣誉。
刚刚过去的以“多彩漫谷,缤纷名产”为主题的2019长沙(莲花)新春花市暨岳麓区特色农产品推介会上,举办企业爱格设施农艺园搬出了精心栽培的花卉1000多个品种,对6个展馆共14000平方米的面积进行花卉展示和植物造景,摆放有200大类、1000小类近200万盆鲜花,郁金香、朱顶红、洋水仙、大花葱、兰花、茶花、杜鹃、多肉植物等花卉产品,吸引了近10万游客。
新春花市是莲花镇的品牌活动。这不仅是一个展花卉产业、游花香小镇、办花事盛宴的平台,更是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的引爆点。据悉,近年来,莲花镇现代生态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态势愈发蓬勃,“都市田园、现代两型”格局愈发明显,乡村经济、文化振兴的动力愈发强劲,一幅醉人的“莲花漫谷,花香小镇”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每年夏季,莲花生态走廊两侧,百亩荷塘里,莲花次第绽放。莲花,镇如其名。但要打造“花香小镇”的莲花镇,还不仅仅只有莲花。早春时节,走进爱格花卉基地,千余种鲜花让人顿觉进入了花的海洋。
“莲花的土壤和水分条件,特别适宜种养鲜花。”2015年,爱格花卉创办人夏白华在莲花镇流转千亩土地,搞起了鲜花大棚。如今,千亩盛放的鲜花成为莲花镇的标志性景观之一。“每天基地都要迎来上千位赏花买花的长沙市民,爱美的长沙人当然爱花!”夏白华说。
莲花不但有花,还有果。即使在冬春之际,莲花山连片的果树上却挂满沉甸甸的果实,一派喜人的景象。圣峰果业在此的500余亩基地种植了黄金梨、脐橙、黄桃等20多种水果,几乎四季有果。“水果好吃,摘果有趣,我每年都要带孩子来好几次。
”一位市民一手牵著孩子,一手挎著竹篮穿行在果树间,不一会儿就摘了满满一篮。“每个周末,平均800多名‘摘果客’来到圣峰果业,享受亲手采摘绿色水果的乐趣。”圣峰果业总经理黄莲花说,“有花有果,才是莲花特色、品位。”
从古至今,花果飘香一直是人们的追求。莲花这座“长沙的后花园”不仅丰富了长沙市民的文化生活,而且还提升了莲花镇老百姓的素养。一位在爱格花卉种花的村民欣喜地说:“每天看到的是花的缤纷,闻到的是花的芳香,谁不羡慕我们莲花镇老百姓的生活?”
桐木村的水果、立马村的草业、云盖村的蔬菜……一个个颇具规模效应的产业基地正在莲花的农业版图上崛起,人气也在迅速集聚。不断延伸产业链,把莲花镇打造成为长沙市的“大花园、大果园、大乐园以及后勤基地”﹔让农业插上电商的翅膀,走订单农业发展之路﹔打造“莲花漫谷,花香小镇”精品旅游线路,让莲花四季有花、四季有果……让村民的文化生活自然跃上新台阶,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富有。
黄墙黑瓦、青砖铺地、树掩凉亭、鲜花盛开……特色民宿吸引四方亲子家庭
一处处用木栅栏围住的小菜园里泛著片片绿色,点缀著房前屋后,别有一番田园风味。
在莲花镇金华村,房前屋后就有不少这样的菜园子。而这些菜园子以前却是一处处空心房、危房,不但有碍观瞻不说,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017年,莲花镇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启动了“空心房”“一户多基”清理工作,让一处处“老旧危”的“空心房”华丽变身为一处处菜地、绿地。
“老旧危房空在那,不好看不说,小孩进去玩更危险,现在政府出面全部拆掉、复绿,让它们变成了一处处新美景呢。”金华村村民文国辉告诉记者,“现在我家房前屋后都是绿色,人都精神多了!”
黄墙黑瓦、青砖铺地、树掩凉亭、鲜花盛开……每到周末,只有6个房间的莲遇民宿就会迎来6个组团的亲子家庭。“以前就觉得莲花镇很美,可每次玩上半天就得回去,不过瘾。现在有民宿了,可以安安心心地用一整天时间来细细品味,享受乡村慢生活。”前来体验的市民在熹微的晨光和悦耳的鸟鸣里苏醒,做瑜伽、慢跑、登山﹔白天则去赏花、采果,夜里数著天上的星星,伴著月光入眠,谁不向往这样的生活?
莲遇民宿老板李红宇用“一见钟情”形容他与莲花的相遇。2017年,他和妻子开著车在莲花镇转,选中了杨文礼的老宅,由村上出面与老杨协商,双方与村里签下合约。为了鼓励特色民宿发展,莲花镇政府还在院中配套修建了凉亭、花园。
特色民宿不但乐了城里人,同时给村民带来了全新的精神生活。“我不但能在家门口赚到钱,还可以享受到村民的文化生活。”忙著做晚餐的莲遇民宿女厨师一脸微笑,原来在外地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而今的她,赚钱顾家两不误,生活特别充实。
“去年村里引入了两家特色民宿,老杨家的老宅,光是租金收入1年就有1万多元。”桐木村村主任张艳文告诉记者,根据初步摸排,目前全村有30%~40%的房屋闲置,均可用于发展民宿。为了扶持特色民宿,镇政府还出资对部分农舍进行了改造、新建,并在租金等方面拿出优惠政策鼓励投资。
特色民宿的红火,让更多村民得到了启发。天然的好环境,吸引了许多人来此养老,往往一住就是好几个月。桐木村村民李超将家中闲置房间修饰一新,开始接待城里来的“养老客”,每月可增收数千元不说,还给村民带来了全新的文化生活。
“达到‘绿’和‘美’还不是终点,美丽生态、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这是一个递进的关系。”张艳文表示,村里要把风景变成产业,把美丽转化成生产力,带动村民走向富裕之路,“我们村民不仅仅是赚钱,还追求丰富的文化生活。现在,每天傍晚,村民广场跳舞、唱歌的人越来越多,村民们个个精神抖擞!”
莲花镇的蝶变,吸引了越来越多能人的返乡,他们带来天泉草业、爱格设施农艺园、森蓝蓝莓产业基地、圣峰果业等一大批产业项目,相继在莲花落地、投产、运营,不仅为莲花镇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发展动力,更让莲花未来可持续发展有了底气和条件。
全村70%的人都是张栻后裔,“田园诗人”“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互为唱和
记者在龙洞村采访时发现,该村被层峦叠嶂簇拥著,翠竹连绵,溪水潺潺,田陌交错,鸡犬相闻,乍一看还真以为到了世外桃源了。
“九冲十岭十三湾,千户农家万亩山。两岸青岭流碧水,三千黑土产黄粮。葡萄绿叶藏珠玉,卉圃红花映海棠。鹿寨峰高连岳麓,登临一览极潇湘。”龙洞村村民一直保留吟诗作赋写词对联的传统习俗,并以此修身养性、以文化人。
村民大多擅长吟诗,村里每年都要举办诗歌朗诵会,被誉为“诗歌之村”。“虽然普通话不标准,但村民朗诵自己诗作时的认真劲头,十足令人难忘!”“每日一诗”的诗人刘伟明曾经多次受邀到龙洞村参加村民诗会,对村民的执著感慨良多:“经常能看到几位村民站在村道上谈诗,这些‘田园诗人’就守望在田野上,并快乐地延续下去。这些村民确实值得敬佩,这样的文化氛围实在罕见。”
记者看到,该村村民张运东持有一本1948年修订的《张氏族谱》,族谱记载张栻“配宇文氏赠夫人生子焯炳……(炳)配刘氏生子明经明养明衍明缣明隆。”张运东声称自己是张栻第30代传人,“我们龙洞村的张姓大多是张炳第7代孙张汉沦之后。
元朝末年,汉沦公和他的弟弟汉清公从江西吉水同迁湖南。汉清公迁到了益阳一带,汉沦公首迁长沙北门鸳鸯井一带,因龙洞可以西眺宁乡巷子口镇官山张浚张栻之墓,东望张浚生前做官的长沙和张栻生前主持的岳麓书院,所以,汉沦公就在此定居了下来。”
张栻是南宋一代学宗,曾主管岳麓书院教事,使岳麓书院闻名遐迩,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去世后葬于宁乡市巷子口镇官山村其父张浚墓旁。长沙湘江边的“朱张渡”就是为纪念朱熹和张栻而命名的。
近5000人的龙洞村张姓人口就占了70%。“在这些张姓人中,其中有一部分却是张栻长子张焯之后。”50来岁的张希自称是汉沦公第21代传人,他说前不久在翻看村里另外张姓的谱时,发现他们是张焯之后,“那部分张姓村民在村里有600多人。”
张艳文告诉记者,居住在龙洞村的张栻后人在此繁衍生息了30余代,他们晨耕暮读,与世无争,却生活得异常惬意,而且大部分的村民都知晓诗词格律,平时大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地互为唱和。
在龙洞村,遇喜贺诗,成为“村规”。凡乡亲乔迁新居、老人寿诞、婚嫁迎娶,诗赋词联必被当作一份大礼送上。村部落成,以诗庆贺:“龙腾赤县江山美,洞展红旗岁月新。国计民生天下事,勤廉清正暖人心。”村道修成,送上《鹧鸪天》:“昔日泥沙路况差,而今坦途进农家。莺起舞,浪飞花,和谐乐曲奏笙笳。”老人过寿,送上贺联:“一身朝气,七十年前,伙伴门头呼小子﹔满鬓霜花,八旬而后,孙曾堂上唤阿公。”
在龙洞村,吟诵诗词,乐趣横生。孝顺的儿女,勤快的村民,他们浓墨重彩。劳作的艰辛,丰收的喜悦,他们盛情讴歌。诗词熏陶下,龙洞人知书达理,友善勤劳。户户养花,庭洁院净。人人奋发,神清气爽。
龙洞村乡风民俗醇厚古朴,到处洋溢著“里仁为美”的和谐气氛,“与他们谈诗论文,没有半点官样文章的虚情假意,出口成章,刻烛成诗,令人感觉又回到了唐诗宋词的辉煌时代。可以这样说,张栻遗风在龙洞村四处可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村民们的‘诗和远方’。”刘伟明说。
“两铭世业,百忍家声”,是张家的祖联。张栻的后人为什么近千年来一直保持著乐观低调的生活态度,“他们虽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张栻去世后,其后人对当时的各种迫害唯恐避之不及,故只能远走高飞,以免招致秦桧余孽的加害,保存张氏血脉最后的一息孤忠……之所以张栻子嗣能延续到现在,其‘百忍家声’的祖训确实发挥了重要的思想作用。”亦是张栻后人的张艳文称。(记者 范亚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