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秦昭王 战功赫赫的白起 在用人之际为何被秦昭王赐死
说起白起,在中国的历史上可谓赫赫有名,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成战国四大名将),因其杀人较多,据说战国整个时期共有二百多万人死于战争,光白起杀的人总数就达一百多万,被称为“人屠”或者杀神 。这样的一个人对于当时的六国来说,那可以说是灾难性的,但是对于当时的秦国却是福星或者说是恰到好处,那么作为国君的秦昭王为什么在秦国正用人的时候却把他给干掉呢?
在整个白起的军事生涯中,长平之战可以说是他最辉煌的一战,把赵国给打残了,从此一蹶不振,秦国将士却是气势如虹,于是白起就计划趁胜追击,把赵国给灭了。于是白起就把邯郸给围了起来,开始攻打邯郸,邯郸是赵国的都城,邯郸如果破了,那么赵国就完了,赵国和韩国的国君都很害怕(这时韩国赵国是盟友的关系,要不是韩国估计长平之战还打不起来呢),于是就派大忽悠苏秦的弟弟小忽悠苏代用重金贿赂秦国丞相范雎说:“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他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虽周公,召公,吕望之功也不能超过他。
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称帝,那白起必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那也办不到。
秦曾经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百姓皆奔赵国,天下人不乐为秦民已很久。今灭掉赵国,秦的疆土北到燕国,东到齐国,南到韩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却没多少。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
”范雎是个嫉妒心很强的一个人,当然不想再让白起立功,然后骑在自己头上了,于是范雎就以秦国士兵现在很疲惫,急需要修养为由,向秦昭王说可以答应韩、赵两国割地求和的事情(这时韩赵两国在求和)。秦昭王觉得有理,就答应了。韩割坦雍,赵割六城以求和,两方皆休兵。白起听说这事,很是气愤,从此就和范雎结下仇怨。
在公元前261年九月,秦国又发兵,白起这时有病,不能走动,于是派五大夫王凌攻邯郸。第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秦王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五校(一校约为8000人)秦军,也就是四万多的军队,可谓损失惨重,这时白起病好了,秦昭王就想派白起率兵攻打邯郸,但是白起却对秦昭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
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
白起这时候分析的是很有道理的,不过秦昭王不听,同时白起也不听调,于是秦昭王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说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秦昭王听说后勃然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
后来,秦军战败消息不断从邯郸传来,昭王更迁怒于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带病上路,行至杜邮(今陕西省咸阳市任家咀村),秦昭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白起无奈被迫自杀!
从某种意义上白起是死于自己的骄横,蔑视君主,不听话造成的,在当时得罪了两个大佬,一个是秦昭王,一个是丞相范雎,这还能好吗?本来自己功劳就大,对秦昭王和范雎(特别是范雎),有很大的威胁,处境很微妙,还不听话,这不是找死吗?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或者我们的周围这种人确实不少的,这就叫情商低,怨谁?因此,提高自己的情商很关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