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东女性油画 画家刘小东:当今中国人的脸是最复杂的一张脸
如果说,这次回乡作画,是他1980年离乡以来第一次“向内看”,那么,在过去30年的绘画史上,他的笔触更多是在刻画“别人”,捕捉那些被夹裹在时代之流中不知所措的陌生人。
近年来,他画过三峡库区的移民、曼谷的妓女、台海两岸的士兵、波士顿的高中生、哈瓦那公寓的古巴家庭、北川的少女……评论家汪民安说,“刘小东作品中的人物,总是处在不愤然、不沉思、不爆发和不极端的状态”,“这些人,大多是历史的匿名者……刘小东用自己的目光,抓住了他们的片刻,抓住了他们的小小欢乐、小小满足、小小意愿和小小苦恼,刻意将他们从历史长河的漫不经意的刷洗中打捞出来”。
刘小东这样解释他的动机:“今天的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人,他要应对历史形态的复杂性,也要迎接商业的复杂性。无论走到哪儿,我一看眼神就知道他(她)是不是中国人,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承受着这么复杂的生存境遇,还能模模糊糊地活下来。这种不容易写在今天每个中国人的脸上,所以我愿意画中国人的脸,因为那是最复杂的一张脸。”
在观念艺术、政治波普和后现代盛行的中国当代艺术圈,刘小东是为数不多坚持写实主义风格的画家。他强调只画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这种态度早在1990年就已得到盛名在外的陈丹青的赞许。
该年,旅居纽约的陈丹青在唐人街看到刘小东的画作,当晚便回家给素昧平生的刘小东写信,后来他回忆道,“我当时想,中国出了个天才,画得这么好。”
2007年,陈丹青再次对媒体说,在绘画层面自己只做到了结束“文革”,而刘小东用写实的笔触去描述当下,“我望尘莫及”。他甚至认为,“世界范围内,画人物那么好、那么有力量,我看不出现在活着的还有谁。”
刘小东说,如果自己一直呆在金城,那最后可能会变成一个手拿相机的工厂宣传干事,或者开一个美术培训班,赚点外快。年轻时他觉得“谁牛叉我不服谁”,但决计没有想到自己的画,日后竟可以卖到上千万的价钱,让他成为中国当代艺术财富圈中的新贵。
2006年11月,他的《三峡新移民》在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上拍出了2200万元的天价。2008年,《战地写生:新十八罗汉》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以6192.75万港元刷新了这一纪录,另一幅作品《温床》则在中国嘉德春拍中拍出了5712万元人民币,创下内地油画拍卖最高价。
金城的人们觉得他既然这么有钱,大可以把造纸厂买下来,“可我既买不下来,也治理不好一个工厂,我什么都做不了”。实际上,《三峡新移民》脱手后,就跟他没有任何关系,合作的画廊给他的酬劳是:一辆价值60多万的汽车。刘小东用果农卖西瓜来比喻自己在商业链条中的处境:“五毛钱一斤的西瓜经过层层转手,最后在五星级酒店卖出了百倍于自己的批发价,难道,五星级酒店会把那些钱给果农吗?当然不会。”
他称自己是“卖手艺的”,容忍自己成为“收藏家手中的股票”,知道“如果你不随着商业机制走,你就是在伤害别人”。只有在很罕见的情况下,比如在2006年保利秋拍落幕的第三天,他销毁了创作半月而成的画作《多米诺》,并让作家阿城拍摄下来,以示对商业机制将艺术家分门别类的抗议。
“想要靠艺术发家致富,那是太瞧得起艺术了,”对于刘小东来说,“它其实是一个殉道的行业”。
他很反感某些人,早年接受甚至“忽悠”他赠画,后来见他的画价水涨船高,即便画的是自己的儿子,也要拿出去拍卖。那种不义之举最终使刘小东在前两年烧掉了一批自己不满意的画,原因是“怕别人偷走”,以致被拍卖后“像有一只苍蝇一样老在面前晃悠”,而自己又不能把它一巴掌拍死。
刘小东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功成名就者。他甚至认为,只要人活着,就注定是一个失败者。他从未变成一个享乐主义者或消费主义者,与这一点息息相关。
这次回老家,发小郭强不知为何送了他几条内裤,150块钱一条,并对他说,“你怎么还穿这样的内裤?没有两百块钱的你怎么能穿。”刘小东说:“裤衩还有那么贵的?太想象不到了。”
在很多人眼里,他曾经是艺术家权力榜上的名流,但他心知艺术并不能影响和改变什么;真正能改变老百姓命运的是政策,所以有一个民主机制和好的政策,对老百姓更有意义。而回归到个体,他也仅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他口中自称的“鼠辈”。
在创作《金城小子》的倒数第三天晚上,一个脸上有刺青的醉汉,开着皮卡车将他的画棚来回撞毁,将他一幅未完成的画作《打卵子》撕碎,原因是听说“别人在你们家门口设灵堂了”。
肇事者被公安局拘留,警察问刘小东,如果损失五千元以上就可以判刑,刘小东问,如果是两千万以上呢?警察说,那得判七年到无期吧。刘小东选择的回答是:零损失。
“我该怎么回答呢?”他在日记中自问:“如果我如实回答,他或许因此有牢狱之灾,失去自由。如果我不忍因此使他失去自由,那么是不是怂恿了这个人继续胡作非为?我能怎么回答呢?”
他坦承自己不像朋友陈丹青等人,长于言说,敢于批判。他越来越不想开口说话,因为“文字太明确,人活着还是模糊一点好,这是一种民间的生存方式”。
那幅巨大的画作《打卵子》和其他作品一样,静静地挂在尤伦斯的画廊墙上,权当表达刘小东“无言的立场”。
记者问,他这一辈子爱什么、恨什么、怕什么,他先是分别给了三个答案,待采访结束后,他放不下心,又给记者打了电话,问能否改成,答案都是:人。
此前他解释说:“我还没有构建好‘理想的社会’的概念,所以只能尽量去做一个善人,做一个软弱的人。”而采用这种模糊化的言说方式,究其根本,是他所说的“我没有那么强大,我的命运承担不了说错话的责任”。
刘小东,中国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中国当代油画界的领军人物。虽然被冠以 “ 新生代 ” “ 新现实主义 ”等标签,但刘小东的绘画将个体的真实与时代的荒谬紧密衔接,始终体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作为国际艺坛焦点,他关注生命的活力、行动的瞬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张力,在《十八罗汉》《金城小子》《刘小东在和田》《刘小东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等实地创作项目中,以敏锐的画作、文字和影像观察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