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人间主创 美食选择特主观 《风味人间》主创揭秘创作幕后
以《舌尖上的中国》闻名的陈晓卿担任总导演的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一开播,好评如潮,节目画面诱人、美食馋人、故事动人,被很多网友誉为“舌尖上的世界”。日前,首集导演张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揭秘了《风味人间》的创作幕后。
每一样美食都是亲生的
第一集刚开始,《风味人间》就把镜头对准了浩渺的草原,继而接连展示了羊肉、马肉马肠、火腿等肉类美食。当记者问张平为何选择“重口味”肉类开篇时,她笑称那是记者喜欢吃肉,所以才只注意到这些,实际上,在第一集中出现了碾转、大闸蟹、绒螯蟹、羊肚菌、冷笋、火腿、搅团、秃黄油拌饭、奶桶肉、大黄鱼、马肉马肠、旗鱼、土豆搅团等十多种美食,包含了肉类、碳水、山珍、河鲜等品种。
对张平而言,每一样美食都是亲生的,都是选了又选,“各花入各眼,美食是特别主观的感受,每种食物都有自己的拥趸。拍的时候我就在想,吃搅团长大的和吃碾转长大的,对事物偏好肯定不同。”
西方少有“鲜”的概念
第一集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应景的食物,大闸蟹。镜头捕捉到了太湖大闸蟹的生长故事,也聚焦了荷兰最大淡水湖艾瑟湖里作为入侵者的大闸蟹的命运。其中,荷兰的渔民家庭一脸正经地告诉观众:“我们真的没吃过大闸蟹,因为拆蟹肉太麻烦了!”
这一段让屏幕前不少网友都“气愤”了的场景,导演张平说,在拍摄这个片段的时候,摄制组也经常有“暴殄天物”的感觉,“当地的大闸蟹捕捞上来规格非常大,有些个小的,他们看不上眼就丢回去了,我们就觉得荷兰人好奢侈,这么好的东西就随随便便丢回去了。
”张平告诉记者,中西方对食物的看法不太一样,西方人很少有“鲜”的概念,“比如我们吃鱼头,实际吃的是滋味,西方人喜欢吃肉,大块的,没有刺,但越是嫩的鱼肉,刺越多。所以在吃大闸蟹这件事上,荷兰人有点不理解我们。”
片中介绍完皖南火腿后,镜头一转,来到了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火腿。张平告诉记者,火腿在东西方都很受认可,是比较典型的因为保存而更精彩的食物。“我们希望展现出‘在地美食’,就是这个食物在这个地方吃是最美妙的,在选择食材上也是希望可以体现出食材的个性化对待。”
这个孩子为荣誉而战
不少网友表示被片中出现的捕鱼男孩给帅翻了,“这明明就是《老人与海》。”片中,一位年轻渔民手拿鱼镖站在剧烈颠簸的小船上,找寻旗鱼的踪迹,最后镖到旗鱼的场景惊心动魄。据张平介绍,出海镖鱼的场景一共拍了三天,“这个孩子是为荣誉而战。
”张平坦言,能找到这个男孩真的是运气,“我们先搜索到他师傅的信息,锁定了成功港。然后委托台湾的团队调研,恰好台湾团队和当地渔民都特别熟。据说他是当地唯一的90后镖手,年轻一辈只有他会镖鱼。”在张平看来,这个小孩很特别,他就想当镖手,不像很多年轻渔民,可能外出务工不太顺利又回到港口,“他一开始就上的当地的水产专科学校,从小看他爸爸镖鱼,就想站上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