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秦二世之后宫 假如扶苏继任秦二世 历史会不会改变?
闲暇无事之时,偶然想起一次和朋友聊天时,他和我聊起很有意思的一本历史类书籍,就是孙皓晖的《大秦帝国》,一直未曾拜读,凑得闲暇时光,下载下来,翻阅一番,不知觉间,竟然读了旬月有余,在看到本书完的字迹时,我的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静,脑海忽然出现一个念头,无法磨灭。
秦国统一战国,建立秦朝,却如昙花一现般两世而亡,历史书上讲解,是赵高的乱政以及二世胡亥的昏庸,是秦朝走向灭亡的根本因素。那么如果当时继位的不是孩童心智的胡亥,是已有盛名的扶苏呢,历史是否会有变化?
渐渐地我的思绪又回到书中,仿佛我本人也走进了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战国末年,山东六国政局混乱,君昏臣庸,朝堂之上,歌舞升平,江湖庶民苦不堪言。虽偶尔出现了有志之士,却遇到了昏庸国君,抱负难以施展,或偶尔出现欲要中兴之君主,却被朝臣外族不断打压,明君政策难以贯彻全国。
反观曾地处西部边陲的秦国,明君能臣层出不穷。经过秦献公商鞅变法、秦惠文王、秦庄襄王等数代努力,至秦王嬴政时期,国力空前强盛,已远超六国实力,此时秦国文有吕不韦、李斯等能臣异士为之谋划,武有王翦、王贲、蒙恬为之征战六国,统一天下。至公元前221年,六王毕,天下一,秦国终统一全国。
统一的秦朝却是暗潮汹涌,此时的六国旧士族不堪忍受灭国之辱,私下里采用非正当手段掠夺土地,暗中培植势力,以待时机,重新推翻统一的秦朝,重回战国割据时代。而刚登上天下共主的秦始皇嬴政不改其铁血政策,对于准备叛乱的六国旧世族势力采取铁血镇压,虽一时间让蠢蠢欲动的反叛势力暂时偃旗息鼓,却忽视了稳定天下最重要的民心。
此时的天下百姓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土地,被迫转为民夫劳工,温饱难以保障,一时间民生载道,哀鸿遍野。
此时,已经加冠的扶苏公子,生来有仁心,做事条理清晰,看到天下百姓疾苦现象后,自请深入民间,考察民情,搜集治国方略。其中,到达韩国旧地,在阳城时,看到正在田间劳作的民夫,了解到,此地被韩国张氏旧贵族采用武力手段强行收回土地,没了土地人们不得已只能给他们劳作,得以填饱肚皮。
通过一年时间的考察,扶苏收集了旧贵族的铁血罪证,整理出一部治国之策,回到咸阳,报请秦始皇,一方面对旧贵族人加大镇压力度,勿使其再行害民之举;一方面组成专职农事调配的机构,对天下土地进行分配,使民有地可耕,安定天下民心。此举可谓是与秦始皇铁血政策相得益彰,诸多史学家评论,“扶苏之治国之策,可谓是一统天下之后最为行之有效者”。
秦王朝在始皇帝后期,宦官赵高与李斯勾结,闭塞视听,私更遗照,改立只有孩童智力的胡亥为秦二世,以确保二人控制朝堂。
胡亥继位,一切以赵高为主,得掌权利的赵高,先是私拟诏书赐死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蒙毅,使得自己可以主揽朝政;后又蛊惑胡亥,大肆屠杀嬴氏子孙,剪出王室内患;最后以指鹿为马的把戏清除异己,安排自己心腹到各重要机构掌权。
昏庸的胡亥和残暴的赵高,让原本政治清明的秦王朝乌烟瘴气的,百姓更是苦不堪言,不堪忍受的百姓揭竿而起,隐忍多年的山东旧族更是对已经风雨飘摇的秦王朝致命一击,终于自公元前221前统一到公元前207前灭亡,短短14年时间,一个庞大的帝国大厦轰然崩塌。
假如,秦始皇最终能够按照自己原有遗照,顺利地将皇位传给扶苏,那历史是不是又将是另外一种情况?
个人认为,假如扶苏继位,即使秦朝不能如始皇帝语言万世流传,当也不会昙花一现地二世而亡。大秦帝国记载,扶苏公子,文治武功皆具才能,加冠时曾入蒙恬军中,一同驻守云中郡,防守北方匈奴进犯。曾帅军深入匈奴腹地,大败匈奴单于,使匈奴数年不敢进犯中原。
可历史没有假如,荀子曾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上天是公平的,不会因为秦始皇曾经的千古功业就一直眷顾与他,事情也不会一直依照某人的安排而进行的。始皇帝末期,在巡视途中,自感大限将至,即传令改变行程,前往云中郡,欲当面传位与扶苏公子。同时为稳定咸阳老秦人,秘密遣回蒙毅。一切都准备妥当,可是始皇帝却驾崩于途中,在最后的一刻,上天做了安排,不管对与错,历史已经成为定局,也许这也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