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似锦类似的词语 一曲丨回顾繁花似锦的天津广播曲艺团(一)
在天津,提到天津时调就会想到王毓宝,提到王毓宝就会想到天津时调,王毓宝的名字已经成为了天津时调的代名词。王毓宝是天津时调的骄傲,是天津曲艺界的骄傲,今天为大家介绍天津广播曲艺团元老,93岁高龄的王毓宝。
王毓宝是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金唱片奖获得者、首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著名天津时调表演艺术家。
她自幼从艺,青年时代已经崭露头角,1953年在马三立的推荐下王毓宝参加了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曲艺团,成为了国家曲艺团的演员。从这一年开始她对旧的时调开始改革,在著名琴师祁凤鸣、李元通、王文川、王海门,著名作家王焚、姚惜云等人的帮助下,一曲《摔西瓜》唱响津门,并且把叫了多年的“时调”“小曲”定名为有着浓厚天津特色的“天津时调”,《摔西瓜》也成为了天津时调的第一曲,从内容到形式初步完成了"天津时调"的创立,并形成了自己质朴、爽朗、甜润的风格。
上世纪50年代王毓宝既唱新节目, 又改编传统节目。 她经常演出的代表节目,传统的有《放风筝》《踢毽》《七月七》等,现代的有《提意见》《想心事》《摔西瓜》《糊花灯》等等。
1958年是王毓宝与“天津时调”艺术走向全国的年份,她的一曲撼人心魄的《翻江倒海》,以激昂、豪迈的声腔和内容表现了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曲艺会演”中获得圆满成功,全国的曲艺工作者都知道天津有一个唱“女高音”的王毓宝。
汇演过后她与高元钧、骆玉笙、蒋月泉、朱慧珍、小立本、杨海荃、郭文秋等曲艺名家一起进行了全国巡回演出,把天津时调唱遍了大江南北,并且到祖国边陲慰问演出,扩大了天津时调的影响。
上世纪60年代初,她又创新了以夹叙夹议、诗情画意、抒情赞颂为主体的《红岩颂》《换岗哨》《毛主席来到咱农庄》,尝试了以拓展"数子"增强叙事性和表现故事情节的《卖椰子的老大娘》等曲目。并且接受解放军战士的建议,尝试在天津时调的演唱中增加表演动作,这一创举一改传统时调“没有表演”的面貌,使之更能符合时代要求,这是王毓宝对天津时调又一大贡献。
小四与王毓宝老师合影
上世纪70年代她又与著名作家朱学颖、名弦师马涤尘创作演唱了《军民鱼水情》,迅速在天津、在全国普及开来,在各地曲艺专业团体的演出中,在部队和地方的业余宣传队里,在津城的街头巷尾人们都争先传唱。
王毓宝《军民鱼水情》唱片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她与作者李光,著名琴师马涤尘一起创演的《梦回神州》,又一次获得巨大成功。在这个段子里,王毓宝大胆采用了濒临失传的“老鸳鸯调”作为基本唱腔,来表现台湾同胞思念大陆,怀念家乡的哀伤抑郁之情。王毓宝在这段节目里的演唱,声腔细腻,字韵精美,随情施声,以声助情,情深意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钟吉铨、王毓宝、韩宝利录音后与录音师留影
老先生93岁高龄仍然时时关心曲艺事业的发展并且坚持收徒传艺,是德艺双馨艺术家的楷模典范。今天向您推荐一段王毓宝老师上世纪70年代反串演唱的河北梆子《红灯记》选段“十七年”,您听听王老师唱的河北梆子依然是韵味十足、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