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采访陆幼青】透过江南雨看死亡——读陆幼青《死亡日记》有感
又是一年清明时,未归家,留校。天阴阴的,窝在宿舍看书,陆幼青的《死亡日记》,应和着江南雨。
淅淅沥沥的江南雨,一滴一滴不急不缓的从屋檐崖角滴落,肆意挥洒韶华光阴少年在甪直小镇喝着薄酒,就着花生米和苏州豆腐干,谈诗文,聊国际风云,浣衣的女孩拍打着节奏,时光透过江南雨的罅隙悄悄溜走,而死亡离这些意气风发的少年很远又很近。
读《死亡日记》,我从头到尾脑海里都是这个画面。陆幼青诙谐从容的文字把死亡描摹的像江南水墨画,有股子沉静的味道。正如他在文章中写“与已成烟尘的岁月牵一牵手”,想必躺在病床上的他想起了甪直的屋檐挂着的江南雨珠和门背后洗衣的皂角香。
我一直觉得陆幼青在江南雨中参透了死亡,当然,年少的他可能未曾察觉也未曾想过死亡。不过那些文字隐隐露出点端倪,无目的的出游像忽然而至的癌症,没来由的就进行了,细密的江南雨是病痛中的思绪,一点一滴浸染着脑海,还有 同样流逝的很快的光阴。好像在多年前就预知了死亡。
再细瞧这雨,好像读出一点味道。陆幼青用一场或者说是很多场绵延不断的江南雨告诉我们直面死亡的态度——沉静。
沉静对待死亡,陆幼青做的很从容,像是在赴一场约会,眉眼带笑,嘴角上扬。娓娓的诉说,关于青春,关于爱情,关于家庭,关于社会,还有人生。跳动轻盈的文字,满满的安详。较之当下,面对死亡声嘶力竭的人来实在是可爱许多。
比如医院将死之人绝望的恸号,亦或是接到病危通知单后家属悲愤的眼泪与嚎啕,一帧一帧的画面无不控诉着死亡的暴虐与残忍,惶惑、不安、恐惧一齐涌上心头,哪里还有直面死亡的勇气与沉静,全然失去“死若秋叶之静美”,只剩下秋气寒意的肃杀。
也读过一些关于死亡的书籍,史铁生的坚强,田维的飘渺,绿绮的唯美,莎士比亚的哲思,然而我似乎更喜欢陆幼青的沉静。看《死亡日记》仿佛置身在那个小镇,看雨从天而降,落到小旅馆的青瓦屋顶上,顺着缝隙滑下,跌进地里,渗入。不会扬起尘埃,也不会激起泥浆。正想陆所说“我的疾病与惊扰他人平静生活无关”。面对死亡也是这样吧,不打搅他人,独自悲喜,波澜不惊。
陆幼青在《死亡日记》里写到过他病中去扬州散步的事,忍着疼痛,啜一壶龙井,尝一碗藕粉,点一支烟,散着淡淡烟雾。虽不知当时是否下雨,但我很希望下一点雨,不要太大,像当年小镇上的江南雨那般大就好了。一滴一滴,落在心里。
透过雨水,恍惚间瞥见那个喝酒谈天的少年回眸一笑,忽然间从天而降的雨珠串成珠帘,将生死隔在这密密匝匝的江南雨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