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的艺术结构 两朵“梅花”绽放一出《桃花扇》醉人
    “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讲述的发生在秦淮河畔的故事,300多年来被不断传颂。由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秦淮区委宣传部、南京市演艺集团下属越剧团和安琪工作室联合打造的大型原创越剧《桃花扇》,继3月初首演之后,经过2个月的精心打磨,登上了2019南京文化艺术节。
5月22日晚,该剧在南京市文化馆大剧场再度亮相,让戏迷们如痴如醉,许多外地戏迷也纷纷赶来,一睹两位“梅花奖”得主王君安和陶琪的风采。
    两朵“梅花”演绎一曲桃花
    在越剧舞台讲述南京故事
    一听说越剧《桃花扇》要再度上演,戏迷们激动不已。“首演我没有抢到票,这次无论如何不能错过。”上海戏迷陶云香特意赶到南京来看演出。
    剧中侯方域一角由越剧名家、著名尹派小生、“梅花奖”得主王君安扮演。李香君一角由越剧名家,著名袁派花旦、“梅花奖”得主陶琪扮演。这两朵“梅花”一出现就“自带流量”,是戏迷心中实力强、颜值高的最佳拍档。
2016年12月,陶琪和王君安联合成立的“安琪工作室”落户南京,戏迷们就苦等她们的新戏。自2010年联合主演南京市越剧团的优秀保留剧目《柳毅传书》,并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后,《桃花扇》是两位艺术家的再度合作。
    陶琪表示,安琪工作室成立的初衷就是能够创作更多的精品剧目,讲好南京故事。“我们两个人有共同愿望,就是排南京题材的剧。我们想讲好南京故事、宣传好南京的文化。”最终,她们选择了经典之作《桃花扇》,选择这个发生在南京、发生在秦淮河畔的故事。王君安说,自己的恩师尹桂芳曾经演过《桃花扇》,“我从小就学这段唱腔,如今终于能在南京的舞台上表演。”
    时隔半世纪再次改编越剧
    获赞“最接近原著”
    孔尚任的代表作《桃花扇》,讲述了秦淮河畔才子侯方域和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作品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被誉为明清传奇的压卷之作,越剧《桃花扇》以此为基础进行编排创作。陶琪说,2018年是孔尚任逝世300周年,2019年是《桃花扇》问世310周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把《桃花扇》搬上越剧舞台,是向经典的一次致敬。
    300多年来,《桃花扇》曾被多个剧种上演。但在越剧舞台上,上一次演出还是50年前。原著有40多出戏,这次越剧《桃花扇》改为7场加尾声,被评论界赞为:“浓缩了它的精华,展现了名作的光辉。”
    越剧《桃花扇》首演后,在听取专家、观众等各方意见后,剧本进入了为期2个月的打磨期。节奏上进行了调整,有专家提出原本的结局情感展现不够充分,也略显单薄,这次结尾也进行了提升。
    “《桃花扇》结构精妙、人物众多、情节线索复杂,改编难度很大。这次越剧《桃花扇》,我个人认为是迄今为止,我所看到的最接近孔尚任先生原著的《桃花扇》。”戏剧评论家方同德说。
    陶琪透露,剧组组建后第一件事,就是全体演职人员人手一本《桃花扇》原著,开始一遍遍读。此外,陶琪和王君安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去秦淮河边上的李香君故居等地实地探访,让自己更好地理解人物、接近角色。“《桃花扇》的故事和一般的才子佳人故事不同,李香君善良、正直、勇敢,不贪慕虚荣、不畏惧强权,怎么演出她的不同之处,对我来说是个挑战。”
    “安琪”的诠释演活了观众心中的侯方域和李香君,谢幕时如潮的掌声持续不断,观众久久不愿离去。
    筹备3个版本
    未来将有实景演出
    越剧《桃花扇》的演出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围绕这部戏还有更多可挖掘的空间。《桃花扇》是最南京、最秦淮的故事之一,如何将《桃花扇》这个经典IP用好、将这个品牌打响,是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陶琪透露,越剧《桃花扇》筹备之初就计划做3个版本,除了她和王君安担纲主演的这个经典版,还有传承版——由青年演员挑大梁。此外,还计划将来要在秦淮河边做实景实地演出,可以利用秦淮河边的部分空间和剧场进行常态化演出,同时开发好衍生产品,挖掘相关主题的游览资源,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秦淮文化的魅力。
    专家们也建议,可以将这个IP开发成影视作品,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记者 邢虹
    5月22日,由南京市越剧团带来的经典戏剧《桃花扇》在市文化馆大剧场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