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离不弃下一句是什么】“老保姆”21年不离不弃照顾孤寡老人
"当年老李退休工资少,别说给我发多少工资,自己生活都困难。没办法,我就带着他一起去捡瓶子卖废品。"
"我年纪也大了,好多事做不动了,但怎么办呢,他一个人孤零零的,我不能不管不顾。"
"家里晚辈都支持我把好事做下去。现在我儿子每天赶过来给我们做饭,我主要是做些简单家务,照顾老李日常起居。"
10月10日下午,在镜湖区滨江新村一幢单元楼里,82岁的刘善珍用寥寥数语,讲述了她照顾孤寡老人李永年的经历。从61岁到82岁,从鬓角微霜到满头白发,刘善珍21年如一日精心照顾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演绎了一段令人钦佩的敬老佳话。如今,她的家人也接过爱心接力棒,继续传递着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21年"黄金组合"不散场
"十一"过后,天气渐凉。在刘善珍的催促下,95岁的李永年早早穿上了毛衣。老人是建国前老工人,前不久刚刚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虽然已过耄耋之年,但老人仍然思维清晰,表达流畅。他把自己的长寿和健康,归功于刘善珍数年如一日的精心照顾。
刘永年清晰地记得,21年前的一天,朴实善良的刘善珍走进了他的生活。当时,家在无为的刘善珍和丈夫老方一起在芜湖生活,老方在工厂打工,刘善珍一边照顾家庭、教育子女,一边打零工补贴生计。1998年,原市教委的老年公寓要招保姆,61岁的刘善珍和家里一合计,决定去老年公寓打工。那一年,无儿无女且腿脚不便的李永年已经74岁了,新上岗的刘善珍成了他的"监护人"。
从上岗那天开始,刘善珍每天坐着公交车早出晚归,尽心尽力照顾着李永年。公寓的保姆换了一茬又一茬,公寓的孤寡老人也越来越少,刘善珍和李永年这对"黄金组合"却一直没有分开过。"非亲非故,开的工资又低,你的光阴就这么没有了,这么照顾一个孤老头子,你图什么?"面对很多人的疑问,刘善珍淡淡一笑:"什么都不图,就是看他一个人可怜。"因为这一份怜悯之心,她一直坚持到了今天。
超越血缘的亲情温暖人心
2010年,刘善珍的丈夫老方去世了,刘善珍也73岁了。家里亲戚希望刘善珍不要再打工了,回家好好安享晚年。
刘善珍却没有放弃的打算。在忙完丈夫的后事后,刘善珍和儿女们坐了一宿,最终征得他们的同意,搬进老年公寓在李永年家住下,继续照顾老人家。那一年,李永年86岁,行动已极为不便。刘善珍的儿女告诉记者,那晚,妈妈重复说着一句话:"老李需要我,他把我当亲人,我不能不管他!"
前些年,李永年的退休工资比较低,还要赡养老家的盲人姐姐,家里连冰箱、洗衣机等电器都没有,生活也比较艰苦。勤劳善良的刘善珍心想,一定要想办法让老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当时,老年公寓已经拆除,她和李永年租住在滨江新村的一处房子里。
每天晚上,她带着李永年一起,到附近的一所中学里捡拾废品,"一晚上能捡好几百个饮料瓶子,卖四五十块钱。"靠着这样一点点积攒,刘善珍帮老人添置了冰箱、洗衣机等电器。"邻居都夸我,说农村来的妇女确实是会过日子。"回忆当年,刘善珍非常自豪。
每天早上准备好牛奶鸡蛋,每天晚上端水洗漱,口渴了帮忙添水,天凉了帮着加衣……21年过去了,比起雇主与保姆的关系,李永年和刘善珍更像是一对兄妹。李永年说,这些年自己5次重病住院,如果不是刘善珍和她的家人,自己可能早已不在人世。
儿孙接过爱心接力棒
虽然健康状况尚可,但刘善珍毕竟已是82岁的老人,患有高血压、脑梗等疾病,照顾95岁的李永年已是力不从心。这几年,她的儿子方先朋接过爱心接力棒,为母亲承担起照顾李永年的重担。
"我儿子每天上午骑车过来帮忙做饭,现在午饭、晚饭都是他做。"刘善珍说,儿子家住鸠兹家苑,每天风雨无阻骑电动车过来给两位老人做饭,"每顿两菜一汤,保证老爹爹营养能跟得上。"
事实上,随着自己年岁渐高,刘善珍犹豫过要不要继续坚持,"我自己搞不动了,不好再让儿孙们继续打这份‘工’。"但是儿孙们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她的疑虑:在芜湖的儿子、儿媳妇每天过来帮忙做饭、干家务,在外地的女儿、外孙女、孙子每周打电话嘘寒问暖,有时间就回芜湖看望她和李永年。
采访中,刘善珍指着家中角落里堆的牛奶等营养品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孙子前些天回芜湖探亲时买的,"孙子是民航的飞行员,在重庆安家了,回来一趟不容易,但每次只要回芜湖都会来看望老爹爹。他跟我说,既然当初选择了照顾老人家,全家人就会一起努力,让这份善良有始有终。"
如果说一开始只是为了一份工作,那么21年过去了,这份工作早已变成了亲情和坚守。刘善珍说,自己只求一份心安,"只要我在世一天,就会给老李当一天保姆,绝不会让他一个人孤零零没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