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浙江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画龙点睛”
地处长三角南翼的浙江,是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一环。浙江省委书记车俊说,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高质量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从长三角到长江经济带,浙江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挥优势、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创新发展,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战略支撑作用。
资料图
激活全社会“生态自觉”
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首要原则。
每年夏季,浙江丽水市遂昌县茶树坪村都会迎来大量游客。“以前靠砍树卖钱过日子,如今家家户户开起了农家乐。”据茶树坪村党支部书记黄久富介绍,2008年,村里依托3万亩杜鹃林,指导农户开办农家乐、卖农产品、开展农事体验,并实行统一管理,带领村民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人均收入比原来翻了两三番。
在对生态的执着坚守中,丽水这个曾经的“后发地区”,不但实现生态环境指数连续14年居浙江省第一,还以去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72元、同比增长9.8%的增速连续第9年领跑全省。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浙江将其列为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必要举措之一。
思路一变天地宽。2013年起,浙江打出一套以“治水”为突破口的转型升级组合拳,并创新推出“河长制”,形成强大的五级联动机制。如今,环顾浙江大地,江湖容颜蝶变,河川日新月异。数据显示,浙江累计消除垃圾河6500公里、黑臭河5100公里,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断面;省控断面Ⅰ类至Ⅲ类水质占82.4%,较2013年上升18.6个百分点。在国家首次“水十条”考核中,浙江名列第一。
杭州市拱墅区十字港河曾因截污不到位、市政管网不配套、河道属于“断头河”等原因,一度成为“黑臭河”。通过源头截污、河道驳坎、生态治理等一系列治水组合拳,十字港河变身“水下森林”,成为附近群众健身休闲的首选地。
金华市浦江县的翠湖,由于周边无序开办了大量工业企业,污水直排入湖,成了人人避之的“垃圾湖”。整治期间,翠湖关停取缔流域内养殖场17家、废塑料加工点38家、水晶加工企业1400家,累计拆除违章建筑8.3万平方米,清除河道垃圾280吨。如今,翠湖草木葱郁、风景如画。
治污为主,水岸同治。“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完成了铅蓄电池、电镀、印染、制革等六大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共关停淘汰企业2250家,搬迁或原地提升3490家;开展22个特色小行业整治,完成整治企业近万家。
发展理念转变的同时,发展路径更显强劲。从浙北的水乡古镇到浙南的田园乡村,从浙西的秀丽山水到浙东的海岛渔家,一幅“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的动人画卷在浙江大地徐徐展开。2017年,浙江旅游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超1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约7.5%。
打造全流域“黄金水道”
长江历来被称为“黄金水道”。如何让“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一直备受关注。
浙江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处在中国海岸线的中点位置。浙江人明白,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使浙江在长江经济带的陆海联动、江海联运中发挥出独特作用。于是,浙江以义甬舟大通道为主轴,构建以水陆空多式联运为支撑、绿色智能安全为特征的集疏运体系。
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巨轮穿梭,吊机林立,气势恢宏。“宁波与舟山港口的资源不断整合,1 1>2,双线飘红已势不可挡!”作为一名从业20多年的海港老兵,北仑第三集装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伟武难掩自豪。
10多年来,宁波、舟山两港一体化合作不断加深——宁波港专注发展集装箱,舟山港集中做大做强大宗散货,齐头并进。2017年,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年货物吞吐量超10亿吨的大港,已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今年4月5日,全国首艘2万吨级江海直达船从宁波舟山港起航,并于4月9日抵达长江沿岸马鞍山港,标志着我国江海联运迈出历史性一步。该船由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设计制造,它的投用将打破江海联运中的瓶颈,大大提升长江干线的航运能力。
据了解,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以宁波舟山港为依托,地处我国南北海运大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的T字形交汇地带。其境内7条国际航线中,有6条经过舟山,是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的重要枢纽,也是我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和开放合作的重要前沿。
“今后,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建设将实现四大功能定位、三大功能片区,推进六大重点任务举措,努力打造长江经济带的‘龙头龙眼’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基本建成通江达海、功能健全、服务高效的现代化江海联运服务体系。”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说。
而距离宁波、舟山港300公里之外,以“小商品”起家的义乌,如今已是拥有雄厚货源基地的国际商贸城。义乌、宁波、舟山三地,在“义甬舟大通道”的串联下,对内辐射长江经济带,对外辐射“一带一路”,建立起“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格局。
“以前,我们要去宁波北仑港区提空箱,到义乌装满货后再通过公路或铁路将集装箱运往港区。现在,可以直接在义乌提还集装箱,不但节省一半时间,还能省下油耗等各种经济成本。”义乌市国联物流总经理薛国联介绍。
构建全要素创新高地
依托黄金水道,浙江为自身转型升级争取了一个广阔的战略腹地,开拓大市场,打开大空间,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实现产业和要素的梯度转移。
嘉兴斯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经过多年自主研发,该企业一跃成为国内IGBT领域产销最大、技术领先的专业研制和生产企业。今年一季度,企业实现了53%的快速增长。
斯达半导体只是嘉兴科技城焕发科技创新活力的一个缩影。在嘉兴科技城,不少企业的技术或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隐形冠军。
全球单一地区最大的压缩机研发制造企业——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代表了“中国制造第一方阵”水平,成为世界冰箱的“心脏”;闻泰通讯公司则成为全国最大的手机ODM公司。今年一季度,嘉兴科技城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率达7%。
在嘉兴科技城强劲的科研实力背后,是一批有着过硬自主创新能力的平台。近年来,嘉兴科技城先后引进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两大平台,并创建多个省市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工程中心等。目前,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已累计引进400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落户创业,孵化了600余家高科技企业。
创新正改变着浙江经济的基因。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一号工程”,推进“互联网 ”“企业上云”以及大数据产业培育等行动,打造之江实验室、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以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为重点,浙江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2017年,浙江省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三新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1%。(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 平 实习生 徐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