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龙去脉的解释是什么】近几年大火的特色小镇 你知道它的来龙去脉吗?
分享嘉宾
孙文华,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农学会园区分会副会长
孙文华: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特色小镇。第一章和第二章是讲到特色小镇的背景,第二章主要是讲述特色小镇的概念,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是讲述特色小镇的分类,以及一些基本的知识。关于特色小镇总体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讲述特色小镇的原理,和一些基本的分类,通过一些规律来发现和认知特色小镇的理念。
后半部分包括田园综合体以及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的一些商业模式,这些部分主要是讲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的一些运营模式,这些研究的内容在书上都有详细的阐述,这边我不再做一一介绍。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特色小镇的基本理念。
一、特色小镇的背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首先,讲一下乡村振兴,习总书记讲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乡村振兴是2017年10月18号,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了党章,这个也说明了乡村振兴作为全党全社会一个主要的战略。到了2018年1月2号,我们乡村振兴的战略意见也出台了,到了2018年的9月26号,又出来了乡村振兴的2018到2022年规划,到了2018年9月26号,发改委联合十三个部门,又发布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体制增效的若干意见以及方案,这也说明乡村振兴的提出,是随着国家的顶层设计,一步一步有序的在推出。
习总书记在乡村振兴战略当中提出,要按照规律办事,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多亿人口的大国,要实行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这个概念首先从我们人口规模来看,我们国家拥有13亿人口,拥有大量流动人口。
目前,我们的流动人口占到了2.4亿,澳大利亚整个国家人口才2500万,仅相当于上海市的总人口,日本1.26亿人口,美国3.2亿人口,德国8000万人口。所以,可以看到我们现有的流动人口总量,已经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口总数。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国家的乡村振兴,和我们国家的城镇化建设,是没有办法照抄西方经验的,需要按照我们国家和西方国家的一些经验规律,来探索一种新的模式。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我们国家城镇化率的发展水平,我们国家的城镇化随着1978年17.8,到现在2018年58.52,每年都在不断的增长,到了58.52这个阶段,我们属于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可以参照西方城市学家的一个讲法叫“诺瑟姆发展阶段”。
诺瑟姆他是一个西方的城市学家,他提出城市化是有一个一个阶段规律的,城镇化率在10%,一产占大多数,这一个时期农村人口大量的被土地束缚在原地,不会大量的流走,所以流动人口相对来说比较少。到了30%属于城镇化的起步阶段,二产主导,三产上升,人口大量涌向城市,这个时候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这样是城市化的一个高速推进阶段。
到了60%以后,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的现象,城市病就出现了,也就是现在我们讲的雾霾、堵车,这些问题都出现了,同时,三产和高科技产业为主的城市产业也会出现。
二、特色小镇的概念:发芽浙江,开枝散叶
在这种背景下,特色小镇这个概念,是我们国家在2016年真正提出的,当时刚开始提出的时候,是浙江省李强书记提到特色小镇,提到特色小镇以后,中央有关部门也开始做了研究,并在2016年5月份,国家发改委提出今年将引导扶持近一千个特色小镇。
2016年10月份,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127个特色小镇的名单,随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重庆、广东等地,政策密集出台,在这种背景下,所有的人涌向了特色小镇。那时候地产公司最为疯狂,我记得当时我是在一个开发区工作,当时一下子收到了很多猎头公司的电话,他们都是像万科、万达这样的地产公司,猎头公司邀请我到地产公司工作。
也就是说在这个背景下,所有人认为特色小镇是一个黄金阶段,各个地方的人都想去做特色小镇,地方政府也很积极的去做特色小镇。
也正是这样一个背景下,到了2017年,国家发现不对了,因为特色小镇走偏了,在这个阶段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房地产化,有很多房地产项目挂了特色小镇的名字,就叫特色小镇,混淆视听。另外,地方政府大量举债做特色小镇,PPP项目不断的让地方政府尝到甜头,但是后期的风险非常的大。
所以,在2017年7月,在住建部公布第二批276个特色小镇名单以后,后期到了2017年12月,发改委等四部委印发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的若干意见》,明确要去房地产化,同时要支持市场化的运营商。
到了2018年8月30号,国家发改委又颁布了,国家发改委办公室《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也就是1041号文件,在这个文件当中,实际上国家层面的各个职能部门,也在慢慢的形成对特色小镇的一个清晰的概念。
我们从这样一个整个阶段来看,2016年相当于国家提出特色小镇,引导全面发展,但是到了2017年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也就出台了要求规范有序推进的过程。到了2018年1041号文件出来,国家对特色小镇的发展一直是支持的,也没有叫停,希望能够建立一种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这其中明确了住宅用地的比例,比如说三个平方公里以内,可以配一个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同时要求清理三类特色小镇,比如住宅用地占比过高的,政府举债过高的,还有产业特色不鲜明的。
到底什么是特色小镇?我们看到国家提出特色小镇是从2016年开始的,2018年开始真正的健康有序推进,对于特色小镇这样一个概念,很多是比较模糊的,因为从小镇这个概念来说,我们国家本身就存在建制镇,全国拥有两万多个建制镇,这个建制镇是特色小镇吗?特色小镇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从我的研究,以及我们在不断摸索的过程当中,我个人认为特色小镇属于区域经济,区域经济离不开土地、人口,从人口和土地的关系,形成三大空间,也就是产业空间、配套空间、居住空间,这三类空间。
这三类空间有一定的比例,我原来在华夏幸福(600340)担任农业特色小镇职务的时候,我们经常在测算不同的模板,也就是按照这三块空间的比例,测算一个投入产出的关系,并确立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这三个比例,通常在我们现在的文件里边也发现,国家也开始真正允许建设用地这样的一个概念出现,从区域的角度来看待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不仅是一个概念那么简单,它还是一个区域经济,这样一项重要工作,类似于我们之前提出的开发区,类似于我们讲的行政和经济工作的一个结合体。
在这一块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区域经济一共有五项工作,包括区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产业招商、区域运营等等。这些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土地资产的增值,这也就是特色小镇真正的核心价值所在。
我们可以翻开国家发改委和有关部门发布的2017年2084号文件,以及发改委规划办2018年1041号文件,其中对特色小镇的一个指标,做了一个详细的规范,其中谈到宜业、宜居和宜游。首先,要产业特色鲜明,其实要允许有一定的建设用地的比例,另外要有旅游的功能,从这个概念讲,我们首先要产业导路,然后再发展宜居,再发展宜游。
从这个角度讲,我把特色小镇和建制镇、开发区做了一个比较,这三个不同的概念,引申出来不同不同新的本质上的行为,比如说特色小镇要求即有产业,又要有居住和旅游,开发区基本上都是侧重于产业为主,建制镇往往是以居住为主。
从行政本质上来讲,特色小镇原来属于政企合作,以市场化引导为主,开发区是由政府加国有企业推动的一个平台性的方式,建制镇是纯政府的行为。
三、理解特色小镇的四个属性
所以,现在特色小镇做的是政府要做的事情,特色小镇属于区域经济,它也要有区域经济的一些规律,我们先希望要从区域经济的四个属性去思考问题:
要素一,区域经济第一个要素是区位,我们要有一个指标去决定它,这个指标就是人口密度,所谓的市中心就是人口密度相对比其他地方高,人口密度就是指单平方区域范围内的人口规模。例如在上海,上海市中心静安区人口密度将近2.
6万人每平方公里,在其他郊区可能就几千人口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越高,这个地方的社会分工就会越细,同时地方的价值就越高。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亿元纳税大楼的出现,在静安区有很多的办公大楼都是产生亿元以上的税务,这样的办公经济,在郊区很难有这种办公经济出现,所以人口密度越高,土地的价值就越多高。
要素二,交通,我们现在的交通有地铁、高速、高铁、机场,不同的区域它的交通公共设施越完备的地区能集越高。例如我们在北京和上海,随时随地可以买机票,我们到了张家口可能早上八点一个飞机,晚上八点半一个飞机,平时没有飞机的航班,班次比较少,这种出行相对来说跨省域出行不方便。但是,如果它有地铁、高速,在内陆地区内的交通就方便多了,不同的交通配置,决定了不同的区域价值。
要素三,资源,现在地方不同的资源属性,决定了不同的本底,这些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山、林、水、海、河、湖之类的,还有一种人文资源,包括历史、名人等等,还有一些地质资源,温泉之类的。这些资源有具备三个特性,第一个是唯一性,只有这个地方有,其他地方没有,第二个是稀缺性,很少看到有这样的资源,第三个是不可替代性,所谓资源是相对的,这种资源也决定了区位的特殊性。
要素四,产业基础,指所在区域原本的一些一产、二产、三产的企业,产业跟企业息息相关,基本上企业是产业的主要载体,有了企业才构成了产业的发展基础。
四、特色小镇的分类:通勤、产业与产品
根据区域经济这样一个特性,我把特色小镇分为三块:
第一块是通勤小镇,通勤小镇是指都市内的小镇,通地铁、高速,距离市中心50公里以内,这种是类似于打造成一种居住场所,面对引入新的居民非常有吸引力。它最大的驱动是两个区域之间的价格差,指市中心的房产价格和通勤小镇所在的房产价格,有一个大的差价,这样的一种区域差价,交通又是便利的,形成了一种替代效应,通勤小镇类似于市中心和周边小镇之间的空间价值的交换。
打比方说上海和昆山,昆山属于江苏,昆山离开上海的市中心,高速公路只要30分钟,原来昆山地方没有大发展,后来昆山花桥镇抓住了机遇,在那个地方发展房地产,把上海市中心的人吸引过去买房,里边居住价格非常的便宜,买房子的人只要把剩下的费用去买一辆车很方便,既赚到了差价,又能够减少生活成本。
第二块是产业小镇,产业小镇基本上距离市中心50公里到100公里,这个距离相对来说指综合成本的地价有个级差效应。一般来说城市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从一产到二产到三产,很多城市的市中心,一开始都是有一些工业园区存在,到了后期发展,这些工业不断的要搬出来,搬出去很大的问题要考虑产业链的延续性,所以不会搬的太远,需要在城市的周边选一块地,能够把原来的生产产业链递接过去,它需要打造成生产或者商贸场所,主要功能是承接产业的梯度转移。
第三块是产品小镇,产品小镇属于偏远区,距离市中心在100公里之内,这种场所我们称为消费场所,也就是它没有办法形成居住和生产商贸的功能。这种方式类似于乌镇这种特色的,有历史人文的小镇,属于旅游目的地,这种小镇需要根据不同产业的要求来进行打造,包括旅游功能、休闲功能、音乐功能、艺术功能,独特的活动项目,包括退休的生活,这样的一些分类。
从特色小镇来说,每个小镇都有不同的结构,我在研究的过程当中,把特色小镇的人口作为一个主要变量,通过人口来分析它的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建筑面积可以分为住宅建筑面积、商业建筑面积、产业建筑面积、配套建筑面积、设施农业建筑面积等等。
每个人口所对应的建筑面积的变量是不同的,按照每个人口100平米占地面积,镇区的规模大概在3个平方公里,按照人均的住宅面积,再测算整个建筑的占地规模,最终形成建筑空间和开放空间的比例,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模型。
五、经营特色小镇的三大理念:政企合作、融资机制、淘汰机制
特色小镇本来就存在小镇,原来传统上是行政建制镇,行政建制镇本来属于政府的一个行为,政府行为现在要引入特色小镇,实际上是引入社会资本,介入到行政区域之内,这一块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如何形成政企合作的方式,需要我们慎重考虑。
像2016年刚开始的时候,全国各地的人、政府、企业,纷纷进入特色小镇,形成了一种革命式的小镇建设行为,到最后乱现百出,到2017年慢慢收尾,到了2018年开始逐步形成健康机制,在这种健康机制当中,提到三个重要的理念:
理念一,政企合作里面的企是指大中型企业,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去做特色小镇,原来对特色小镇的投资商没有一个门槛,目前来说特色小镇门槛已经有了。
理念二,形成了一种融资机制,从原来的特色小镇评比,变成了一种培育,而这个培育是指要求先进入省级,省级以后由省级政府对应,跟国开行进行合作,一旦变成省级特色小镇的话,就由国开行的一些资金帮助,推动特色小镇的发展。
理念三,形成一种淘汰机制。特色小镇不是一蹴而就,特色小镇评上了一辈子就是特色小镇了,它有一个持续性的评比机制。
这三个机制,对于政企合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政企合作该怎么合作?首先可以看到政府原来在地方经济当中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来源于两块:
一块是土地的出让收入。第二块是税收收入。
我们一直讲到土地财政,我们可以看到土地财政是政府的一个主要收入来源。如果我们企业去拿政府的土地收入来源,现在不允许了,政府是政府的收入来源,企业和政府之间要形成一种合作关系,就不能从地方政府应得的收入当中去想办法,而应该跳出政府的逻辑,去看特色小镇的发展逻辑。
所以,特色小镇的发展,我们着眼跟政府一起合作,把地方经济的物业资产增值,这才是最终道理。原先我在研究美国的特色小镇发展历史阶段的时候,美国也提出一种TRF的模式,类似于PPP,它也是一种政企合作,它这种特色小镇的TRF模式不一样,是指用未来物业增值以后的收益,作为地方融资,同时加大地方公共设施投入,引入企业的投资行为。
所以,我们政企合作的话,不应该再纠结于土地出让这样的传统思维,而是通过绑定和政府之间的一个资产合作,作为合作的切入点,这一块有商业模式,里面我有一些详细的阐述。
六、定位特色小镇的的五个维度:发展格局、产业资源、产业地图、产业基础、区位交通
不管是哪一类的特色小镇,我们在整个策划和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这里面非常重要提到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功能,一个是流。所谓功能就是说我们在吸引外部经济要素的时候,从人流、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文化流、人才流等,多元素、全方位的考虑,我们怎么样去吸引周边的这些流,形成怎么样的功能,就会对应什么样的流。所以,在策划特色小镇的前期,就要对这个地方的定位,有一个精准的定位。
对于特色小镇的产业,要有定位和分析,这里边我提到了五个维度:
第一个是发展格局的分析,对区域产业的布局,要有一个总体概念的发展分析,同时对一个趋势要有一个分析。
第二个是指对产业的资源要有分析,包括它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产业资源等等。
第三个是产业地图的分析,产业地图非常重要,每一个区域本身就已经具备了产业的一个分布,这个产业分布包括了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关键环节、整个城市的区域分布、产业分布,越到后来产业集群越来越明显。
第四个是产业基础的分析,产业基础包括产业人口、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相对来说是它的经济结构,一个地方的经济结构,决定了本身这个区域所在的产业基础,例如一产、二产、三产的比例结构,如果二产过高,就说明这个地方工业基础比较强,如果一产过高,表示这个地方还处于农业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五个是区位交通的分析,区位和交通能级。
通过这样五个维度,来具体的确定小镇的特色,讲到特色,实际上我们更能够看到乡村振兴这样一个背景下,农业是最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农业产业小镇怎么样去分布,也就是跟我们一产、二产、三产是息息相关的。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详情
七、特色小镇选址的两大要求:所在城市,所在县域
我们可以看到,要做一个特色小镇,还是需要很多的基础工作,不管是在我们对它的功能定位,对它的产业分析,更重要的还需要对它的选址要有一个分析,选址非常重要,选址有很多科学的维度,里边有讲到针对不同的特色小镇,应该有不同的选址要求。总体有两个方面的要求:
要求一,对它城市本体要有一个维度,每个地方的城市不一样,本身城市能级决定了这个小镇经济的基础。比如说在西部地区的城市,它所在区域的小镇和东部地区的小镇,经济的价值非常不一样,里面有很多指标,指标主要是城市里对整个经济结构、经济基础,以及它的一些规划条件,决定了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趋势。
要求二,县域,小镇项目所在的县域的区域发展,这一块主要维度还是交通和规划的趋势,一个地方的发展跟规划有关系,规划代表政府投入的方向,如果小镇所在区域不是在发展规划的轴线上,这样的话无法借助政府的公共基础设施力量推动小镇发展,这个小镇发展的基础就相对来说非常薄弱。
八、田园综合体与特色小镇的异同
下面我讲一下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主要也是农业部和财政部在201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这也是政府从政策层面鼓励发展的一个空间载体。它跟特色小镇的概念是相融相通的,特色小镇无非是城镇化,带有镇区和农村两个不同的空间,田园综合体也没有明确说没有镇区,但是它讲到了要有田园社区的功能,田园综合体也是类似于新的乡村承载的空间。
这一块我们可以首先理解一下,所有发展空间跟土地是有关系的,我们讲的乡村土地有三块地:
第一块是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是受法律保护的,特别是永久保护基本农田,永久保护基本农田,一般是不能够变动,它只能够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如果是种经济作物、养殖,都是不允许的。另外一种是基本农田,但不属于永久保护性的基本农田,属于一般农田,一般农田允许种植经济作物,允许养殖。这两类不同的产业性、基础性的耕地,对于我们了解农村相当重要。
第二块是集体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包括乡办厂、乡村小学、乡村医院等公共经营性建设用地,或者公共设施的集体建设用地。
第三块是宅基地,宅基地是指农民的宅基地。
这三块地构成了乡村的基础土地,以前在城市化过程当中,这些土地如果交易的话,一定要经过批准,变成国有的建设用地以后才能够上市。目前,这三块地经营改革,第一个改革在确权,原来集体用地是指没有办法去确定个人的权益,现在通过经营权、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能够确定个人的权益,同时在集体建设用地方面允许直接入市,目前宅基地还没有明确的说法。
这三块地的改革说明一个现象,国家在推动乡村土地要素的改革,乡村土地要素的改革,意味着乡村土地要素可以交易,原先我们在之前不允许交易,因为没有土地确保交易的结构,也没有办法确权,我们看到农村和城市发展之间,有一个很大的脱离,农村很落后,城市非常的发达。
九、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措施
要发展田园综合体,我们要怎么做?首先要做到策划,要变成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地方,刚才讲的这三类地非常困难策划,本来这个地方只有田和园两个要素,田是指农田,园指农村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这些土地空间相对比较落市,而且不像建设用地,可以变成各种功能的设施。
对于田园综合体来说,如何策划田园综合体的功能是一个科学,这一块主要要变换原来的农田性质,农田原来只是用来种地,用来生产功能的,现在要变成田园综合体,势必要形成它的功能提升,它原来的产业不能只是仅着眼于原来的生产功能,而需要从人的需求本身,来推动康养、娱乐、运动、休闲等等,一系列的功能,从而提升它土地的发展价值。这个策划需要从九个方面多维度的考虑:
维度一,田园观景化,类似于把田园变成了一幅画,日本有一个稻田画作,通过把稻田一幅画,从高空看田园,变成了一个美丽的生态背景。
维度二,品种主题化,把原来农产品(000061),番茄、土豆、草莓等等,把它变成一个主题,德国就有一个草莓农场,这样一个主题衍生出草莓各种不同的品种,可以把这样一个地方提升多功能。
维度三,功能规模化,类似于乡村当中小吃是一个特色,陕西有一个袁家村,把吃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关系文化。
维度四,种类规模化,英国有一个伊甸园,伊甸园就是把全世界几十万种的植物品种,引到了一个地方,变成了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地方。
维度五,内容亲子化,这一块类似于北京有一个洼里乡区,把农村场景变成亲子活动,可以让小孩子在里边玩一些乡村的活动,可以亲切的和一些小动物进行互动,这样一些活动吸引大量的亲子家庭。
维度六,场景生态化,利用原来农村的场景,形成生态价值,吸引社区人群来消费。
维度七,风格独特化,利用当地乡村的建筑风格,形成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一种建筑风格。
维度八,文化项目化,所谓文化项目化,把一些文化变成演绎的特征,这个在美国波里尼西亚有一个文化中心,这个文化中心就是把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变成一个个小项目、小经典,形成了能与周边游客快乐体验的活动项目。
维度九,把活动娱乐化,乡村本来是一个种地的地方,它有多功能的文化活动可以体现,比如现在有很多飞翔机、低空飞行,这些可以利用农田空间,极大的提升三维的活动空间。
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我们乡村文化、乡村旅游、乡村各种新的产品,会不断的出现,新的模式不断的出现,我在工作过程当中,也接触了不少的新型行业,新型的乡村产业,很多新的农民,这些新型事物,对未来乡村振兴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想如果有机会,大家可以跟我私下交流,我相信乡村振兴是我们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我在这一块也做了多年,我一开始是在上海的一个农业开发区工作,后来到了北京,参加了各种学会、商会,有很多资源可以跟大家分享。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详情
十、提问环节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跟我一起交流,谢谢大家。
问题一:目前特色小镇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尤其在房地产现在低迷的情况下。
孙文华:感谢由老师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是相关联的。
首先,房地产属于特色小镇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房地产不能是特色小镇的全部,这一块在新的文件里边已经体现了。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一方面很多地产企业想要进入特色小镇,现在又没有办法进入,根据现在的银行要求,所有的贷款不能流入房地产领域,如果在特色小镇的问题上,还是有房地产的概念,不一定受到政府的欢迎。从这个角度讲,进入特色小镇的投资商有一定的限制。
第二个,对于特色小镇来说,它要发展的产业非常重要,产业的发展跟企业有关,它要有具体的企业,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发展成为特色小镇的,特色小镇本来具有一定的典型特征,发改委提到的要求,产业要特色鲜明,没有特色不能称为特色小镇,第二个它应该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我们讲到有很多地方,它是一个旅游项目,不是特色小镇,因为特色小镇既要有产业,又要有地产,又要有旅游,它有三个不同的功能,要科学合理的架构。这一块又变成了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产业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产业发展我觉得跟我们地方原来做招商引资有关,原来我们做招商引资都是比较粗放的卖地模式,卖一块地价格便宜点,吸引投资商进来,对于这个地方发展没有带来非常大的收益,在整个特色小镇发展的前期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目前,在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层面,它作为发改委牵头成立的学会,在研究特色小镇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千企千镇这样一个项目工程,所谓千企千镇,实际上也是引导社会资本和地方政府一起来发展产业的要求。这个当中提到了要大型的企业进入特色小镇,国家鼓励大中型企业进入特色小镇,尤其现在有一个规定,央企利润的50%要投出去,现在也鼓励央企和地方政府的平台公司,以及民营企业一起共同成立联合投资主体,并且在借助银行的资金,去发展特色小镇,这一块也是未来可以预期的事情。
问题二:孙老师,在特色小镇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孙文华:感谢付老师,您提出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特色小镇这一块不会停步,特色小镇国家还是很鼓励的,无非我们在摸索,在探索一些新的发展机制,2018年1041号文件,机制这两个字非常重要,机制就相当于一个基本原理的问题,我们国家不断的在摸索发展的机制,通过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来探索。
这里边大家有机会的话,可以看一下1041号文件,其中已经非常明确,如何处理好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我们国家现在鼓励市场投入特色小镇的发展,特色小镇本来是政府的事情,怎么可能全部给市场呢?肯定是政府和市场合作,也是一个体制和机制问题。
一般来说以前的开发区,都是由政府成立一个平台公司,然后由政府的平台公司,通过市场去融资,通过市场招商引资,来提升地方的经济发展。现在特色小镇关系到了新的发展态势,特色小镇不是纯粹的开发区,开发区只是引进产业就可以,它还要对社会的一些关系处理好。
在这里边我刚刚在分享过程中,谈到了政府的功能,或者区域经济的六大功能,讲到了区域经济要有规划、顶层设计、公共设施建设、公共配套建设、招商引资、运营,另外一个最重要的是社会的管理体系,社会管理体系无疑是政府需要做的事,其他几块可以外包给市场主体去运营。国开行如果愿意跟地方政府合作的话,它也需要多方成立的投资主体。
问题三:关于这三类小镇,哪一类的前景最好?
孙文华:我觉得最好的是通勤小镇和产业小镇,因为这两个小镇离开市中心的距离最短,而且相对来说它们有一种特性,依赖于经济发达地区的附属产品,因为小镇比较小,不像一个新城,小镇本身需要有一个发展基础。产品小镇由于离开城区的位置比较偏,交通不一定非常便利,在这三个小镇中,通勤小镇、产业小镇的基础相对比较好。
通勤小镇不仅有居住空间,它只是一个先后顺序,居住和产业没有分离,它还需要有,刚才讲到通勤小镇,由于它位于城市的周边,跟城市中心的房价形成了差异,这个巨大的差异,形成了它有具备空间的替代性,空间替代主要是它的核心机理。
它同时也可能发展它的产业,通勤小镇在发展过程当中,居住的人多了,就需要就近就业,这种产业会逐步形成。通勤小镇发展以后,还有可能做成产业小镇,当然也有些地方可以做成产品小镇,这个没有一个明显的区分,只是对它的不同定义,这个定义只是为了形成一个机理,因为小镇太多了。
全国第一批、第二批特色小镇出来以后,很难去归类,类别五花八门,每一个主题变成一个小镇,主题化的分类是很难形成机理和机制,无法发现它的规律,我通过一种区域经济的要素分类。这三个不同的小镇,无非是侧重点有一个区分而已。
本次读书会活动结束了,感谢大家收听,乡村振兴是我国重要的一个战略,期待大家都来关心乡村振兴,我期待新的城镇化会推动大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