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道德模范赵亚夫:把一生献给土地

2017-10-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道德模范简介:     赵亚夫,1941年出生.曾被授予全国扶贫先进人物.2007年度CCTV十大"三农"人物.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道德模范.5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江苏人物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3月14日,"一路感动"报道组抵达镇江句容市,拜访一位叫赵亚夫的老人,当地文明办的同志说,当地农民有句俗语,叫"要致富,找亚夫".    赵老的示范园在句容市最南端的天王镇戴庄村,这曾是句容市最穷的一个村子,2002年赵亚夫退

    道德模范简介:     赵亚夫,1941年出生。曾被授予全国扶贫先进人物、2007年度CCTV十大“三农”人物、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道德模范、5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江苏人物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3月14日,“一路感动”报道组抵达镇江句容市,拜访一位叫赵亚夫的老人,当地文明办的同志说,当地农民有句俗语,叫“要致富,找亚夫”。

    赵老的示范园在句容市最南端的天王镇戴庄村,这曾是句容市最穷的一个村子,2002年赵亚夫退休后来到这里时,这个村的年人均收入还不足3000元。

    去戴庄的路旁到处是卖奶油草莓的农民,我们停下车来,向他们打听,认识赵亚夫吗?农民苏中平的妻子很热情地告诉我们,“我们都认识他,就是种他引进的草莓,我们才富起来的。

”     在戴庄村的示范园里,我们见到了71岁的赵亚夫。老人慈眉善目,步履平稳,农民们远远地看见他,都亲切地招呼“赵主任”(退休前,赵亚夫任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很多农民拿出刚摘下的新鲜草莓请他品尝。

◎他是农民的“财神爷”     如今的戴庄村,家家户户都住着二层小楼,村民们过着富足幸福的生活,是标准的“小康村”。

而八年前,这里是镇江市“最穷的村子”。     戴庄村位于茅山老区腹地,生产方式落后,村里青壮年全部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和妇女从事农业耕作。2002年,赵亚夫退休时,提出一个“惊人的要求”,要去戴庄村继续工作,“让一个最穷的村实现真正的小康。

”     赵亚夫的决定在亲朋和领导看来是大材小用了,但贫穷的村民不买他的账。开农业科技讲座,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最后来听课的只有两个人;赵亚夫到村民家推广,却被怀疑是“骗子”,“认为我是个卖化肥的,骗了他们的钱就走。

”     面对村民的不信任,赵亚夫十分平静,干了一辈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他,了解农民的思想局限性,也更清楚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

他跟一位农民商量,“失败的话,我承担所有责任”,把他一块8分大的地当成实验田,种起了有机水蜜桃。     2004年收获季,当地桃子的市价是1元钱3斤,而赵亚夫的桃子一上市,居然卖到了5块钱1斤。

赵亚夫的8分实验田赚了近万元,而这位农户家的另外两亩地,总共收入才不到3000元。     全村轰动了。

农民们开始主动向赵亚夫“取经”。看到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赵亚夫又成立了有机农业合作社,带着几位科技人员做“志愿者”,吃住在农村,在当地建起了有机农业生产基地。

    如今,戴庄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了12500元。村民们对赵亚夫几近“崇拜”,称他是“财神爷”,甚至有人笑言,“只要是赵老师让我们种的,就是种砖头我也种。

” ◎让中国的农业登在日本的报纸上     不仅仅是在戴庄村,赵亚夫带着农业科技项目到哪儿,富裕就到哪儿。1986年,他带着草莓来到茅山老区,于是那里第一批楼房拔地而起,农民们亲切地称之为“草莓楼”;1989年,他带着葡萄来到春城,让当地1万多农民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路……如今,受益于赵亚夫的农民,已有几十万,有香港媒体如此评论,“北有袁隆平,南有赵亚夫,一个抓高产,一个抓高效。

”     而了解赵亚夫的人,深知这一切是他把一生倾情于土地所换来的。     农民家庭出身,农学专业毕业,让他对农村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我知道农村有多么贫困落后,农民的日子有多苦多累。”他曾许下誓言,“要在农村过一辈子,要让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     参加工作后,他经常怀揣着两个烧饼,天不亮就往农村跑,与农民一起劳动,了解农业情况。

1982年,他被组织派到日本学习现代农业技术,这次学习给了他很大触动,更给了他奋斗一生的动力,“在日本参观时,被那里的现代高效农业所震撼,当时国内和日本的农业差距太大了,心里非常着急。

”     后来,赵亚夫又先后数次前往日本,将日本的农业模式带回研究,并最终在家乡成功应用,让家乡农民脱贫致富。让他自豪的是,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一届中日韩农业合作组织研讨会上,戴庄村的模式被一家媒体报道,吸引了不少日本媒体过来参观报道,“中国的现代农业也登在了日本的报纸上。

” ◎一生只在做一件事     年过古稀,身为厅级干部,享受着国务院津贴,但赵亚夫仍时常跑到田间地头,和他的农民朋友们干活聊天。

    他的手机号码,农民们都知道,是24小时的“服务热线”;他帮助几十万农民脱贫致富,却从没收过农民一分钱,而他推广项目,还经常是自掏腰包……     他是农业财富的创造者,凭他的技术、项目和管理“入股”,他可以轻松赚大钱,但是直到现在,他没有接受一家企业聘用,他说:“有很多老板请我当顾问,可我没有精力,我要帮农民做事。

我的工资足够用了,钱多了我也不会花。农民这样尊重你,就是最好的报答,比金钱宝贵得多。”     有人这样评价赵亚夫,说他一生只在做一件事,就是在帮农民致富。

一件事,不多,但他将毕生心血和汗水都付诸于此,铸就出一位践行者的中国梦。 【对话模范】 只要农民满意,我就满意 □执笔记者 杨硕 特派记者 陈鹏 潘晓泉 特邀摄影记者 陈建平     记者:听说您儿子曾想和您一起开公司,到农村承包土地经营农业,实现您的农业理想,为什么您最终没有接受儿子的建议呢?     赵亚夫:儿子认为,我在农业现代经营模式上许多理念都难以实现,原因是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投入能力有限,我指导农民经营农业肯定不如与他合作发展快,见效快,更容易实现我的农业发展理念。

但我出生在农村,大学学的是农业,工作后在农科所工作,整天与农民打交道。我了解农民的生活有多辛苦。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到日本研修,看到当地到处郁郁葱葱、上山有林、山坡有果,鲜花漫山遍野,农舍整齐。

这对我的触动很大,心想:我们的农村怎么和这里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我们的农村什么时候也能变成这个样子?我一直在为这样的理想努力着,我想通过高效农业带动农民致富,自己的追求与农民的利益是不可分割的。

    记者:您把一生都贡献给了农村,带领许多农民脱贫致富,您对自己的工作还满意吗?     赵亚夫:只要农民满意,我就满意。戴庄在日本小有名气,戴庄的发展经验,还在日本当地媒体刊登。日本专家来到戴庄村的时候,评价这里的高效农业和他们那里差不多,我听后非常高兴。

□执笔记者 潘晓泉 特派记者 陈鹏 杨硕 特邀摄影记者 陈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