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副作用】开窍:石菖蒲的副作用
1 第一:纳呆、食欲不振《本草纲目》云石菖蒲能“润五脏,裨六腑,开胃口”。《本草备要》谓其“辛苦而温,芳香而散”,“除痰消积,开胃宽中”。《药性考》称其能“除烦止吐,舒脾开胃”,一般用于脾胃湿浊壅盛而纳呆不思饮食。
徐老认为本品化湿醒脾开胃作用甚好,常配以佩兰、陈皮,对药物性胃炎而脘痞纳差属湿浊中阻者投此药尤宜。此外,有些患者湿邪不著,胃脘也无明显胀痛,唯诉食欲不振,持续日久,不知饥,饮食甚少,胃纳呈呆滞状态,因而体重减轻,神倦无力,运用石菖蒲大有“醒胃”之功,若配佩兰、谷麦芽、鸡内金、石见穿等药,其效尤佳。
2 第二:胃脘痛《名医别录》提出石菖蒲能“温胃肠”;《滇南本草》载其“治九种胃气,止疼痛”;缪希雍《本草经疏》曰:“其味苦辛,其气大温”,“此通利心脾二经之要药也”,“气味辛温,气厚发热,故温胃肠”。
徐老认为湿浊内盛,舌苔白腻,经久难化,口中豁,可在平胃散、不换金正气散等方中配用本品,以增其效;寒湿中阻,舌苔白腻或薄白,胃脘胀痛而受寒加重者,一般用温中化湿药后见效尚不快者,用石菖蒲与薤白、肉桂配伍,颇有良效,为治胃痛之变法;寒湿甚者,石菖蒲还可酌配草豆蔻、草果;湿浊郁而化热者,可与黄连、黄芩配用,化湿清热而兼苦辛通降之功。
有的因情志不畅而诱发胃痛,心情抑郁,气滞不解,气郁津凝,成为湿浊者,也可用石菖蒲,或配用合欢花、郁金等,每可奏效。胃炎兼有食管炎症,脘痞,胸骨后不适,胸膈胀闷,善太息,于辨证方中加用石菖蒲,颇有良效。
3 第三:泻痢、腹痛《日华子本草》谓石菖蒲“除风下气……止心腹痛,霍乱转筋”。《本草备要》云其能“疗噤口毒痢”。徐老认为石菖蒲治疗久泻腹鸣,尤为适用,可选参苓白术散、升阳除湿汤、痛泻要方,配用石菖蒲;久痢则与仙鹤草配用;久泻久痢,大便有赤白黏冻,腹痛隐隐,如慢性结肠炎、慢性菌痢、溃疡性结肠炎等疾患,宜用本品配伍治疗,也可用石菖蒲20~30g加仙鹤草、地榆浓煎保留灌肠。
肠功能紊乱,每遇进餐后辄欲大便,大便易溏者,石菖蒲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