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聿哲学通论重点 简明哲学通论重点

2017-05-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简明哲学通论重点 简明哲学通论重点 1. 文化样式说 20(填空 5.判断 5.论述 2.简答 2) 哲学只是"一种"文化样式,不是其他文化

简明哲学通论重点 简明哲学通论重点 1、 文化样式说 20(填空 5、判断 5、论述 2、简答 2) 哲学只是“一种”文化样式,不是其他文化样式的“基础” 。这种哲学观是以否定哲学的“表象主义” 、 “基础主义” 、和“本质主义”为出发点的。

以往的哲学总是把自己当作裁判其他文化样式的特殊文化 样式,即把自己作为一切文化样式的“基础”的学科。当代哲学家查理·罗蒂则反对这种观点,他认 为,哲学的使命是沟通各种文化样式之间的“对话” ,应使“哲学”变成与其他文化样式“平起平坐” 的一种文化样式。

2、 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26 ① 实践是人的有目的的自觉活动,是人把自己的目的和要求变成现实的活动。

②实践作为人的客观 物质性活动,必须面对客观世界,以客观世界为转移。③因此,实践主体要按照自己的欲望、目 的、要求去改变世界又必须积淀着关于世界规律性认识,这种目的性要求才能得以实现。这便构 成了实践活动中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矛盾。

3、 怎样理解哲学是“爱智”? 32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① 智慧与爱智。人是有智慧的存在,因此人类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才能创造出人类文明。

人类的 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人类智慧的发展史。由此可见,哲学是一种智慧,是对待全部智慧的一种态度, 但智慧不是哲学。简言之,哲学智慧就是“爱智” 。爱智是对智慧的追求和追问,是把智慧作为反 思的对象,因此, “爱智”的哲学是使“智慧”成为哲学探究的“问题” 。

② 爱智的“大智慧” 。一方面,由热爱智慧和探究智慧构成的哲学智慧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是关于人类 生存发展和安身立命的“大智慧”和“大聪明” 。

这种智慧是理解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 与历史、人与文化、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我的智慧,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使人崇高起 、 来”和实现“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的智慧。另一方面,哲学智慧是反思的智慧、批判的智慧、 变革的智慧。

它启迪、激发和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永远敞开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空 间,促进社会的观念更新、科学发展、技术发明、工艺改进和艺术创新,从而实现人类的自我超 越和自我发展。

③ 爱智的激情。哲学“爱智”的激情是一种驰骋人类智慧、探索宇宙奥秘的渴望,是一种求索历史 的谜底和推进社会的发展的渴望,是一种求索人生意义和追求理想生活的渴望。 4、 怎样从“构成思想”与“反思思想”的对比中理解哲学的反思? “构成思想”与“反思思想”是人类思想的两个最基本的维度。

①“反思的思想”是人类思想的哲学维度, “构成思想”是人类全部认识活动的思想维度。 ②“构成思想”是以某种具体的方式去形成某种认识的、价值的、审美的关于存在的思想,并把这种思想 作为某种目的性要求,以实践活动的方式获得某种形式的现实性。

这是“构成思想”的维度所形成的“思 维与存在”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的统一。

“反思思想”是以人类把握世界的诸种方式及其全部成果作 为“反思”的对象,去追问“思维和存在”统一的根据,去考察断定“思维与存在”相统一的标准,去揭 示“思维与存在”之间的更深层次的矛盾,从而实现人类思想在逻辑层次上的跃迁。

③“构成思想”是以“世界”为对象,历史地构筑“属人的世界”“反思思想”是以“思想”为对象,揭 ; 露这些“思想”的内在矛盾,以及这些“思想”之间的矛盾。 ④哲学作为人类反思的维度(哲学作为“反思思想”的思想) ,不只是“构成思想”的一种方式,而且是 “反思思想”的方式。

后者标志着哲学理论的特殊性质,标志着哲学思维方式的特殊功能。 5、 为什么说哲学的发展过程是哲学的自我批判过程? 63 哲学的前提批判的历史发展,最深层地表现为哲学前提的自我批判,理解这个问题,对于哲学的 自我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哲学前提的自我批判,就是对时代精神的自我意识的反思,通过这种反思, 揭示出隐匿在思想中的对时代精神的总体认识,进而批判地审视这种总体认识。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 精华,即是每个时代的哲学理念,它是特定时代的人类对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自我意识。哲学前提的 自我批判,也是对每个时代的哲学理念的批判性反思。

但任何时代的哲学理念又都是不至上的,有限 的。哲学从其产生开始,就蕴含着矛盾,哲学家只有通过对哲学前提的自我批判,重新奠定哲学的地 基,才能使哲学的解释循环不断的跃迁到高一级层次,这就是哲学前提自身的内在矛盾,以及由此所 决定的哲学前提自我批判的根据。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思想前提中的哲学理念,具有内在的否定性: 从历史地进步性看,每个时代的哲学理念,就是这个时代的人类所达到的关于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最 高理解,即该时代人类思想的最高支撑点,因此它具有绝对性;从历史地局限性看,每个时代的哲学 理念,又只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它作为人类思想的最高支撑点,正是表现了人类作为历史性的存在所 无法挣脱的片面性,因此它具有相对性;从历史地可能性看,每个时代的哲学理念,都是人类思想在 其前进的发展中所建构的阶梯和支撑点,它为人类思想的继续发展提供世界观层面的理论支持,并通 过自我批评而实现人类思想的自我超越 6、 哲学与常识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84 哲学与常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常识的经验性与哲学的超验性;常识的表象性与哲学 的概念性;常识的有限性与哲学的无限性;常识的非批判性与哲学的批判性。

依附于经验的常识,它 的概念是以表象为转移的,因而只能是表达某些共同经验,而无法以知识的系统性为前提而实现常识 的自我批判。与此相反,哲学具有超越于经验的超验性,它以概念所构成的思想为对象而进行批判性 的反思。

由于常识是人类把握世界的最基本和最普遍的方式, 是其他各种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所以人们经常习惯性的以常识方式去理解和解释其他方式,以至于把哲学变成某种冠以哲学名词的常 识。

所以,我们必须区分常识哲学化与哲学常识化,不是以常识化哲学,而是以哲学化常识,使人们 形成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7、 怎样理解哲学的派别性与层次性之间的关系? 186 哲学的派别冲突是十分复杂的,这种冲突既具有不容否认的派别性,又具有不应忽视的层次性,哲学 的派别冲突总是在不同层次上进行的,哲学在层次上的递进又总是在派别冲突中实现的,因此,我们 需要用派别性和层次性这两个标准去考察哲学理论及其派别冲突。

把全部哲学区分为唯物论、唯心 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等,是运用区分哲学派别的标准考察哲学理论所得出的基本认识,没有这种 基本认识,就会模糊甚至混淆哲学发展进程中始终存在的两条认识路线以及其他重大的原则界限。

哲 学史还表明,哲学不仅是在不同派别的哲学斗争中发展的,而且是在不同水平的哲学斗争中前进的。 所以我们在肯定派别方法的同时还必须承认和运用另一种方法-----区分哲学水平的标准-----层次性。

8、使用哲学的派别性与层次性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最基本的派别。 ① 世界本质问题,即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二者归根到底谁先谁后、谁依赖谁、 谁决定谁的问题。

凡是主张物质自然界是本愿,物质第一性、意识和精神第二性的都属于唯物主 义阵营;凡是断言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意识或精神是第一性,而物质是第二性,从而归根 结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都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② 认识路线问题。 列宁提出从认识论上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就是把 “物” 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因而实在哲学的唯物主义;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就是把“思想和感觉”作为 认识的出发点,因而是哲学的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