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国军长子女 开国将军任荣辞世 任荣多少岁哪里人?任荣简历背景有几个子女

2018-02-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48年10月辽沈战役,任荣作为8纵134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代理68团政委,带领68团及师炮兵营为师的第二梯队,沿海边田野和乡村小道直插台安.盘山之间的辽河渡口.在24日赶到渡口附近的黄家窝铺地区时与敌遭遇.阻击敌人的过程中任荣被敌方炮弹掀出几米远,左脚前掌被炸掉一半,血流如注.战情紧张之下,任荣只做了简单处理,用急救包包扎伤口,再用绷带扎紧小腿,以期减缓流血.随即令战士把自己和其他负伤的干部抬上,奔赴第一线,并命令部队死死堵住辽河渡口断敌人后路.当敌人得知退路已断,乱成一团,任荣在担架上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任荣作为8纵134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代理68团政委,带领68团及师炮兵营为师的第二梯队,沿海边田野和乡村小道直插台安、盘山之间的辽河渡口。在24日赶到渡口附近的黄家窝铺地区时与敌遭遇。

阻击敌人的过程中任荣被敌方炮弹掀出几米远,左脚前掌被炸掉一半,血流如注。战情紧张之下,任荣只做了简单处理,用急救包包扎伤口,再用绷带扎紧小腿,以期减缓流血。随即令战士把自己和其他负伤的干部抬上,奔赴第一线,并命令部队死死堵住辽河渡口断敌人后路。

当敌人得知退路已断,乱成一团,任荣在担架上连续指挥部队与三批敌人迎战。在我军勇猛奋战之下,敌人最终溃败北逃,这是迅速全歼东北地区所有敌人的最关键的一役。

26日,趁部队打扫战场搜捕俘虏的间隙,任荣才有时间让医生检查伤势。医生清洗伤口后剪去被炸烂的肌肉和皮肤,由于没有麻药,实在是疼痛难忍,医生当即决定送任荣到附近的野战医院,路上因为失血过多,任荣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在野战医院,医护人员为任荣开刀截骨,将伤口周边的腐肉割去。由于脚掌的肌肉被炸烂,甚至流脓,不易恢复,需要长期换药治疗。任荣最担心左脚残废,不能走路,影响到以后继续在军队的工作。万幸的是,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之后,伤势逐渐好转。

1949年春,任荣可以拄着双拐到处走动了。同年5月,他终于丢掉了拄了近7个月的双拐,虽然左脚被炸伤的伤疤尚未脱落,但已经能慢慢的踮起脚行走了。

不顾伤残主动请战参加"抗美援朝"

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推出后,任荣不顾左脚伤残,主动请求参战,先后担任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当时组织部兼管干部工作)、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后担任了9年的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中方委员。

"1958年志愿军回国后,在担任停战委员会中方委员期间,他还兼着三十八军政委,五十军政委,而且野战军作战地点多在山沟,而三十八军军部在通化,五十军军部当时在丹东。他工作非常忙,过年过节基本上没有在家呆过。"任戎征向大白新闻回忆道。

任戎征又说起父亲曾经提到的一个小细节,1950年10月23日,任荣跟总部机关奉命入朝。当天上午出发,由丹东沿鸭绿江北岸,向长甸河口前进,任荣坐车被安排一名似曾相识的年轻翻释,谈话中,任荣得知这位年轻英俊的俄文翻译名字是"毛岸英",在苏联学的俄语,回国后务农、做工、当过工厂党总支书记,而且是刚结婚不久。

任荣很意外,问他"你是新郎,离家打仗她乐意吗?"

"乐意!可支持我啦!"停顿了一下,他继续说道"我父亲叫我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你父亲思想挺进步的。你在工厂多好,参军打仗多苦,多危险!"

"我不怕,战争能锻炼人。"

任荣没有问及他那思想挺进步的父亲叫什么名字,当时也没想到要问。

到达长甸河口后,大家在一起吃午饭,任荣和毛岸英又边吃边谈起来,任荣问他既然是留洋归来有学问的人,怎么还去务农呢?

"我父亲叫我去的。"

"你是在哪里务的农呢?"

"在吴满有那里。"

他说到吴满有,任荣突然就明白了。吴满有是抗日战争年代陕甘宁边区著名的农民劳动英雄,毛泽东亲密的农民朋友。

任荣对毛岸英说:"啊!你的父亲不是毛主席吗?"

他回答说:"是的。"语气仍然是自然平静的。

任戎征称这件事情让父亲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像是一股无形的力量,激励鼓舞了他战胜敌人的信心。

后来听到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任荣非常悲痛,后还主持了包括毛岸英在内的志愿军烈士陵园的修建工作。并根据毛主席指示于1959年2月受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罗瑞卿委派,带领毛岸英夫人刘思齐及邵华等人赴朝秘密为毛岸英扫墓,较好完成了毛主席及刘思齐的心愿。

1958年10月,志愿军全军撤军回国,任荣在驻辽宁丹东市的第五十军任政治委员,仍担任着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的中方委员,这期间经常在中朝两国往返。

西藏高原16年曾任党政军一把手

1964年5月,任荣主动要求去西藏工作。同年8月21日,任荣被任命为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10月,任荣告别家人,同王诚汉、郭瑞乐同志结伴而行,乘飞机经西宁、格尔木,第二天抵达西藏的当雄机场。开始了高域雪原十六载的历程。

"父亲对西藏感情非常深厚。前些年在思维还比较清晰的时候,他一直对西藏非常关心,各种相关信息都留意关注。"任戎征说,"只要是西藏来的客人,父亲都会热情接待,也非常愿意听他们介绍西藏的情况。"

1971年,任荣任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区党委集中全力抓党的各项政策落实,先后到拉萨、那曲、山南、日喀则和昌都地区的绝大部分县,一些位于险山恶水的偏远县、区、乡、村直接向群众做调查。

任戎征向大白新闻介绍说:"有大约十年时间,我父亲在西藏曾任党政军一把手,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

开发羊八井地热田,建立热电站、建桥修路、建设农田草场、治理"一江两河"的楚河、引导民众破除迷信、改变就的生产方式、推广科学种植、科学养畜……任荣在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的十年里,马不停蹄的开展并落实着一项项的措施,将广大农牧民组织起来从靠天吃饭、靠"神"生活的旧观念里解放出来。

"如果将1950年到1990年这四十年每十年划为一个阶段的话,我父亲所在的1971年到1980年这十年,是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两方面指标最好的十年。"任戎征谈到。

他继续说道:"经济指标大体上是按照GDP来衡量的,他在西藏的时候,就按照现在的GDP的指标来衡量,平均下来,每年都是六点多的增长率,坚持了十年。在那个时代,这是很不容易的。"

"过去,我们大多叫工农业生产总产值,后来又改为国民经济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经济总产值是两个不同概念,而国民经济总产值和GDP也不是同一个概念。但是这三个指标大体上是可以正向对比的。1980年父亲离开西藏,此后十年当地的发展都确实不如1971年到1980年这个阶段的经济指标好。"

任戎征表示,"第二个是社会发展的指标,比如说教育发展怎么样,文盲消除了多少,适龄儿童就学率是多少,医疗人员比例是多少,公路通车里程是多少,公交车或是邮政车辆是多少,这些体现了社会发展,是另一个不同的指标。"

兄妹6人从不敢借父亲名字做事

在交谈中,任戎征向大白新闻回忆起父亲的生活点滴,"记忆中的父亲过年过节基本上没有在家呆过,新中国建国后,他担任了近9年的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委员。后来父亲去西藏工作16年,只休过一次探亲假。母亲一人在北京,同级别干部的家属,有些住在部队里,还会有警卫或炊事员等,而我母亲在北京一个人住,既没有警卫人员,也没有工作人员等。"

谈及自己的童年,任戎征回忆称,年幼一起上学的同学中有很多都是将门之后,"比如,陈锡联上将的儿子陈再强,赖传珠上将的儿子赖克游,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宜,王平上将的儿子范晓光(随母姓)中将,都是我的同学。那时候,我们都穿着洗的发白的旧军装。父母穿完了儿子接着穿,哥哥穿完了小弟弟再穿,都是这样的。但大家从不会谈论父亲的官职大小。"

在教育子女时,任戎征也秉承了父辈的传统,"我们兄弟姐妹六人,没有一个是会去借父亲的光去升官发财的。而我们的子女也会觉得谁谈论父亲的官职大小都是非常低俗的事情。"

"比如我,1963年当兵,1988年任武警黄金第三总队政治部副主任,授武警上校警衔,是很普通的。我可以无愧地说,从我当战士期间,到当指导员,大家后来都会说,没有想到我还是一个高级干部的孩子。"

"父亲在西藏任职时,中央曾给过西藏很多优惠政策,当时确实也有一些西藏的干部子女利用关系,做了一些生意。但我们家的孩子没有一个这么做。因为我们根本不敢,只要一这么做,爸爸知道了肯定要发火。一说要到西藏去,老爸马上就把耳朵竖起来了,就怕借他的名誉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