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古城有鬼 解密四川邛海水下古城
邛(qióng)海古称邛池,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泊,也是全国著名的湿地。它的水域面积超过31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4米,最深处可达34米,湖水常年清澈透明。可是,就在这样一片烟波浩渺和湖光山色之下,却隐藏着一个关于水下古城的惊天秘密——水下古城。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缺少详实的证据,邛海水下古城的争论从来也就没有停止过……
长久以来,人们总是对那些失落的文明抱有很大的兴趣。比如“玛雅古国”、“亚特兰蒂斯”等等。而在我国西南地区,邛海水底也沉睡着一座古城,也让南来北往的游客们对它充满了好奇。
考察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原来,声呐显示的数据竟然呈现出规律性异常。按规律性异常数据最后框定的图案来看,其水下面积竟然达到6平方公里左右。相关专家研究后认为,如果这个规律性异常区域是建筑群的话,则很可能是“一个被遗忘在史记之外的国度”。
根据当地传说以及一些零星的史料显示,在遥远的古代邛海附近生活着一个名为“邛”的部落。邛族人擅长捕猎和农耕,曾强盛一时。然而,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整个邛族却突然消亡。同时,在他们居住的地方却冒出来一个硕大的湖泊,也就是今天的“邛海”。因此,有人猜测邛海之下的这个遗迹很可能就是当年邛族人构建的城池“邛都”。
如果能够证实邛海水下古城,或许我们便能借此揭开传说中邛族失落之谜。之后,专家们在查阅邛海相关史料时,意外发现邛海还和神秘的古蜀国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01年,在成都著名的金沙遗址中出土了一件印有神鸟图案的金箔“太阳神鸟”图,据考古学家们研究,发现这种神鸟仅见于金沙和三星堆等古蜀国的遗迹之中。由于四川盆地周边适合大型鸟类生活或者是迁徙的湿地最主要就是邛海,因此学界一般都认为“太阳神鸟”的原型动物生活的地方很可能就是古称“邛池”的邛海湿地。
然而,遗憾的是当地有关部门曾经派潜水员携带设备进入水下进行实地探查的过程中,潜水员们却发现在水下所见到的,并不是想象中呈方形的房屋、墙垣,而是许许多多圆形、长圆形的淤泥堆,它们的高度在二、三米到四、五米不等。潜水员伸手去探摸,手臂和头有时都会陷进了淤泥,无法接触到其本体,也正是因为这个结论给“邛海水下古城”留下了长久的悬念。
寻找太阳神鸟
2017年1月,为了彻底揭开邛海水下古城的面纱,一只由考古学、历史学、地质学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科考队来到了西昌市。他们通过咨询鸟类学专家,得知现在全球共有九条候鸟迁徙的路线。这其中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中亚迁徙线,西亚-东非迁徙线都与我国有着密切的关系。奇怪的是,并不在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邛海湿地每年却也聚集着大量远道而来的候鸟。
在《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蜀曰邛,皆夷种也”。因此,有学者认为“邛族”很可能是形成古蜀国的核心族群。从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来看,鸟是古蜀国的重要图腾。古蜀人以鸟类为图腾是否和邛海湿地大量候鸟聚集有着某种关联呢?
众所周知,候鸟迁徙依靠的是特别的导航系统,地球磁场就是它们判别方向的依据之一。科考队由此大胆假设,邛海的水下会不会因为存在着奇异的磁场,所以才能吸引大量候鸟的到来呢?然而在随后的调查中,科考队并没有在邛海一带发现磁场异常的现象。不过,他们却发现了邛海与众不同的地方。
1月份,周边的地区早已经草木凋敝,而在邛海附近的山谷中却依然有鲜花绽放,此时邛海的气温甚至要比著名的“春城”昆明还要高出2℃以上。地质专家指出,邛海所在的地方是青藏高原东北和横断山脉南部的交界地带,双方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名为“安宁河谷”的平原。安宁河谷是一条高温低湿的干热河谷,在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量候鸟聚集于此,正是因为邛海湿地得天独厚的温暖而湿润的气候条件。
在当地流传的民谚中所描述的“太阳神鸟”有着灼烈如日的眼睛,缤纷绚丽的羽毛……科考队分析,“太阳神鸟”的原型很可能就是栖息在邛海附近的某种大型猛禽。
搜寻水下古城
为追寻着民间传说的线索,科考队前往邛海附近的村寨进行进一步的考察。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村寨里面的彝族老人告诉科考队,他们原来生活在云南省的洱海一带,几百年前彝族祖先们才渡过金沙江,辗转迁徙到“邛都”来。因此,居住在邛海附近的彝族人也不太可能是邛族人的后裔。
不过,科考队也获得了一个重要的线索,在这个村寨里确实曾经有人见过邛海水下的古城遗迹。这个人就是年过花甲的彝族村民花奇品。他告诉科考队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在邛海里捕鱼为生,确实看到过水下有很多奇怪的石头。这些石头看起来就是石脚、院墙,其中的院墙大约能有百十来米长。他在水里还看到过十几个墓碑,就在邛海里面“站着”。
花奇品的话引起了科考队极大的兴趣,在数次请求下,花奇品划着小船带领着大家前往他当年看到水下遗迹的地方。就在距离岸边不远的湖面上,花奇品停了下来,指出这里就是他所说的地方。果然,科考队员们透过清澈的湖水隐隐约约地看到水下有一些奇怪的大石头。这难道就是传说中邛海水下古城遗迹的冰山一角?
首先,科考队员们要弄清楚,如果这里真是一座水下古城,那么它又是怎么样沉到这邛海水底去的呢?
于是,科考队决定向当地的学者寻求帮助。西昌文物管理所所长姜先杰,将大家带到了距离邛海5公里之外的一块荒地上。这里有一座破败不堪的土墙,姜老师告诉大家说西昌自古以来就是西南重镇,从汉朝到明清时期,中央政府都曾经在西昌建立过较大规模的城池。考古专家判断,土墙的修建时间是在汉代。
所以,如果邛海水下真有古城遗迹,它沉入湖底的年代必然是在汉代之后。那么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邛海水下都不可能有古老神秘的邛族人所建的“邛都”。
同时,根据史料记载从汉代到清朝末年,邛海一带的地质活动十分频繁。仅是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先后发生过5次。科考队按照姜老师给出的位置来到了位于邛海之滨的泸山上。山上的一座寺庙里珍藏着许多古代留下的石碑,其中一组比较特殊的石碑上所镌刻的内容全部与地震有关。
上面的一段话“嘉靖年间地震塌,段氏所施之田,尽皆化为沧海……”引起了科考队的注意。他们猜测会不会是一场大的地震使得一座古城发生移动,最终沉没在邛海之中了呢?
根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期的西昌古城位于现在西昌市的北面,距离邛海直线距离有11公里远。因此,姜先杰老师认为即使再强烈的地震也不可能使古城沉降到距离如此远的邛海之中。在现在西昌市的周边还存在着其它朝代古西昌城的遗址。这些古城遗址同样距离邛海也相对很远。因此,古城沉入邛海的推断不能成立。
科考队的地质学家也从专业知识上对邛海水下古城的存在提出了质疑。
邛海是在大约200万年前因为几条地质断裂带的相互作用,在连续不断的地震之后,最终陷落而形成的封闭的湖盆。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毗邻的青藏高原和大小凉山阻挡了冷空气的进入,雪山融水和自然降水的不断储存,最终才形成了邛海。因此,人类是不可能到湖中间去建造城池的。
那么,科考队在花奇品带领下发现的那些水下的奇怪石头又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们判断,这些石块很有可能是在一次山洪暴发之后,岸边被冲毁并掩埋的房屋残骸。可以确定的是,这些房屋并不是神秘邛族的遗迹。然而,这些远大于民房的建筑是何人所建,又是何时沉入湖中,仅凭现有的考察结果还无法给出答案。
200万年前的地质变迁,使得邛海下陷成湖。在一片寒冷的高原之中,它却有着四季如春的气候,并因此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们。实际上,有关沉陷成湖的说法也只是邛海成因的解释之一。邛海究竟是从何而来,直到今天还是科学家们正在探索研究的问题。
大碗:古城遗址,尤其又是国内的古城,一直都是我们比较热衷的话题。本篇所讲述的邛海水下古城,末了给出了结论,很可能只是洪水冲下去的建筑遗址。跟其他类似的古城来讲,味道总归还是差了一些,所以也只是把文章贴到这里分享出来,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