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老祖读音】还原陈抟老祖的真实面目

2019-12-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玉泉院位于陕西华阴市玉泉路最南端,是游客游览华山的必经之地,是宋仁宗皇佑年间陈抟弟子贾得升为纪念师父所建,清代时曾多次扩建,并由希夷祠改称为玉泉院.全院傍水临水.幽竹傍岩,情趣盎然.1982年被定为全国重点宫观之一.[陈抟老祖读音]还原陈抟老祖的真实面目传说陈抟之所以来到华山归隐,是得到了仙人的指点.某日,年过七旬的陈抟深夜立于庭院中,见一金人持剑呼唤道:"子道成矣!当有归成之地."陈抟说:"金人云归成之地,盖秋为万物之所敛,而归者也,吾其隐乎西方乎?",那金人答:

玉泉院位于陕西华阴市玉泉路最南端,是游客游览华山的必经之地,是宋仁宗皇佑年间陈抟弟子贾得升为纪念师父所建,清代时曾多次扩建,并由希夷祠改称为玉泉院。全院傍水临水、幽竹傍岩,情趣盎然。1982年被定为全国重点宫观之一。

【陈抟老祖读音】还原陈抟老祖的真实面目

传说陈抟之所以来到华山归隐,是得到了仙人的指点。某日,年过七旬的陈抟深夜立于庭院中,见一金人持剑呼唤道:“子道成矣!当有归成之地。”陈抟说:“金人云归成之地,盖秋为万物之所敛,而归者也,吾其隐乎西方乎?”,那金人答:“华山是先生栖隐之所。”于是他便徙居西岳华山。

不过也有说法是陈抟在武当山九岩室栖隐的一天,有五位老叟来问他周易八卦大义,陈抟便传授他们听,因见他们颜面如玉,便求教导养之方。五位老叟把蛰伏法传给了他(蛰伏法是模仿龟蛇一类动物入冬即蛰伏不食的方法),陈抟得了这种方法,就能辟谷了,有时一睡就几个月不起。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某日,五老对陈抟说:“我们是日月池中的五条龙,受先生讲诲之益,愿送先生一个好地方。”于是令陈抟闭上眼睛。陈抟只觉得两脚腾空,耳边风声呼呼,顷刻间脚跟着地,睁眼一看,不见了五老,自己落在西岳华山的九石岩上。于是便有陈抟隐居华山之说,这一隐便是五十多年。

据说陈抟初到华山时,山上有老虎吃人,他对老虎大声呵斥,命令他们离开,老虎竟然真的听从了陈抟的话,乖乖的离开了,自此华山上不再有虎患。

陈抟善相面。话说当年陈抟在来华山隐居的路上,遇见一位老妇挑着两个竹筐而过,筐内坐着两个小孩,当老妇从他身边经过时,他吟曰:“莫道当今无天子,都将天子上担挑”,那老妇便是越匡胤的母亲。(然而据《宋史》太祖太宗纪载:太祖生于后唐天成二年(927),太宗生于后晋天福四年(939),二者相差12岁,太宗年幼时,太祖已是十二岁多的少年,太祖恐怕不会让其母亲挑着走。

因此有关陈抟识天子的故事只能作为传说,不足为信。)

华山下棋亭

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和隐士陈抟老祖在此下棋,两盘棋后,赵匡胤便输光了所带钱物,第三盘又把华山给输了,所以有“自古华山不纳粮,皇帝老子管不住”的说法。陈抟与赵匡胤有过多次交往,利用其宗教思想为赵的思想统治在全国进行过宣传,反过来,赵匡胤也给了陈抟相应的回报,所以,传说把华山输给陈抟或许就是赵匡胤所做的一个顺水人情。

下棋亭中有一石桌,桌上有当年赵匡胤与陈抟下棋时的残局,桌旁有四个石凳。要下到此亭,必须经华山另一险要之处“鹞子翻身”,所以,这亭子对大多数登山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及之处。

陈抟与赵匡胤交往甚密,有关赵匡胤卖华山的故事也流传至今,当赵匡胤还未崛起,正混迹于市井之时,因被官府通缉来到华山避难,陈抟老祖早知赵匡胤将至,略施小计诱使赵匡胤与之下棋,赵匡胤输了想扳回来,以华山为赌注再下一局,陈抟又取胜,赵匡胤只能写契约卖华山于陈抟,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这张“支票”也就兑现了。

陈抟老祖嗜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睡仙”,他经常闭门睡卧,往往累月不起。据说有次睡倒在一间柴房中,柴房失火了,直到柴火烧尽了,人们发现他竟安然无事。还有一次,一个山上的樵夫看到山谷里有个死人,头脸上满是土,心中可怜,心想我做点好事把这个死人葬了吧,哪知一摸他,这个死人打着呵欠坐起身来,把樵夫他老人家差点没有吓死,定晴一看,原来是陈抟老祖,也不知他在此处睡了多长时间。

玉泉院内仙人窟内的陈抟坐像

玉泉院仙人窟洞口十分狭小,靠近才能看到其中的陈抟坐像,或许是寓意陈抟老祖在其中修炼不被打扰。听说仙人窟西边的希夷睡洞内还有一座陈抟卧像,但守殿道姑告诉我们,陈抟老祖睡在其中八百余年,一般情况下不会开门。

史实记载,后唐的唐明宗,后周的周世宗,北宋的太祖、太宗,这四位皇帝都曾召见过陈抟,他每次也都前去应召,十分痛快,并不像其他“隐士”、“神仙”那么难请。

这么多皇帝召见一位陷隐居在山里的道士,为什么?难道陈抟真有什么神功法术?当然不是,从他与皇帝会晤的记载来看,他们谈的都是政治问题。由此证明,促使皇帝召见他的是政治原因,而不是其它。可陈抟凭什么政治资本获得数代皇帝的敬重呢?史料上没有系统的记载,我们只能依据逻辑推理,将史料中若隐若现的蛛丝马迹,串成一条合理的线索。

陈抟虽然家世离奇,但应是一个聪明的少年,好读书,诗、书、易、药,无所不通。后唐中兴二年(公元931年),陈抟加入了应考进士的行列,想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从政之路,可却没考上,这时他的父母双亡,他也离家出走,有史书记载说,他“游四方,有大志”,他的弟子种放也说他“明皇帝王霸之道”。

这说明他本来就是怀揣政治抱负的人,读的书不是道家的方术,而传统士人外儒内法的王霸之术,想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失败之后,曾游历四方,寻找机会,最终在华山落脚,发现道教这种形式可以成为实现他政治抱负的工具,便做了道士。

五代时期,战乱频仍,“王十三年之间,易王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不过十余岁,甚者二、四岁而亡”。天下大乱,连一个稳定的朝廷都没有,社会实际上处于无政府状态。当政府权力失效时,各种宗教力量就起了临时政府的作用。

道教组织历来就有这个传统,他们本来就起源于汉末大乱时的五斗米教,陈抟看清了形势。一方面,正式的权力组织——朝廷,极不稳定,走马灯似地更换;另一方面,民间的道教组织能集聚信众,维持社会物序,是现实可用的政治力量,于是他弃儒从道,也学得此符箓祈禳之术,以医病救人之名,逐渐在华山一带,建立起有组织的力量,俨然一介地方领袖。

他有道家神仙的名望,又有一大群追随者簇拥的实力,这是历代皇帝都不敢小觑他,甚至拉拢他的真正原因。

而陈抟本人也是雄心勃勃,他在道观里,并不只是念经修道,而是时刻关注着天下的政治形势,每当听说一个朝代又被亡了,就闷闷不乐,颦眉数目,有人问他怎么回事,他瞪目不答,可见此人城俯之深。由于对时政有这种关切,所以,每有皇帝召见,他都乐得前往,来寻找自己的政治发展机会。

华山玉泉院内牌坊

陈抟接触到的第一位皇帝是后唐的唐明宗。据说,后唐明宗曾亲自写诏书召见他,陈抟应召前来却长揖不跪。明宗待他越加恭敬,赐号“清虚处士”,并赐宫女三人,陈抟谢绝不纳。作诗云:“雪为肌肤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到来。处士不巫峡梦,空请云雨下阳台。”以书付奏宫使,自己立刻隐避了。

依我们现在的理解来看,陈抟发现唐明宗只会以美女拢络英雄,没有什么大出息,所以借故远离了这位皇帝。

陈抟遇到了第二位皇帝是后周的周世宗柴荣。柴荣是个有进取心的人物。当时由于连年战乱,国家缺少铜钱,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周世宗命令悉毁天下佛像,改铸铜钱。他召见陈抟,是听说陈抟精擅黄白飞升之术。所谓“黄白之术”是一种炼丹的法术,据说能把平常的铁变成黄金,也有可能是道家在炼仙丹时发现的一种冶铜技术。

陈抟是道家大老,自然熟悉这套法术。被货币财政问题急疯了的周世宗居然请教陈抟,看看能不能把寻常的铁变成黄金,以解燃眉之急。

陈抟坦率地告诉他,好运些方术只是糊弄无知小名的小把戏。“陛下贵为天子,广有四海,当以法理天下为要务,怎么能依赖这种小法术呢。”尽管没有从陈抟这里获得点铁成金的法术,柴荣觉得陈抟这人还不错,诚实可用,于是拜他为谏议大夫。陈抟固辞不受,只好赐号他为“白云先生”。

陈抟在周世宗的朝廷里呆了约一个多月的时间,可能就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对这两个人的谋略才干有所了解,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周世宗死后,陈抟参与了赵家兄弟夺权的政变,赵匡胤曾用道家的符命为自己制造夺权舆论,陈抟是重要的舆论炮制人之一,不仅如此,陈抟还动员了追随自己的信众,以及争取其它地方的群众,支持赵匡胤夺权。事变之后,陈抟没有就任官职,又返回华山云台观了,大概这时他已经看到了赵家兄弟的雄才大略,是可能实现自己治国安天下的雄心,同时,也看透了政治的险恶,真想置身于朝廷之外了。这时,他真想当隐士了。

但事情还没有完,宋太宗赵光义当政后,又把陈抟请到朝廷来了,对宰相宋琪说:“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抟居华山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岁。自言经承五代离乱,幸天下太平,故来朝觐。与之语,甚可听。”陈抟是赵家兄弟夺权兵变的元老之一,所谓“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是说他功成不居,退隐江湖,宋太宗以这话来点现任的宰相宋琪为首的这批官员,要他们学一学陈抟。

宋琪等人只有去拜见陈抟了,他们问这位名满天下的道长,能不能把道家的“玄默修养之道”教给他们。陈抟回答说“抟乃山野之人,栏时无用,亦不知神仙黄白之事、吐纳养生之理,没有方术可传。”“当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古今,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

正君臣协心同德,兴化政治之秋,勒行修炼,无出于此”。这话是什么意思?无非是说,什么炼丹修道当神仙,吞纳修养术长寿,都是瞎掰的事儿,如今皇上圣明,你们这批官员,一心一意为皇帝办好事,就是最大的修道。

宋琪等人把这话汇报给宋太宗,宋太宗说:“说得好啊!”赐陈抟紫衣一袭,并赐号“希夷先生”,并拨款修缮陈抟的住所云台观。“希夷”来自《老子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是吹捧陈抟的道术高超,虽然看不见、听不到,但无所不在的意思。

陈抟卒于公元988年,宋太宗知其仙逝,赐钱五百万,营建北极殿,宋仁宗皇佑年间,为纪念陈抟建起玉泉院。

陈抟本是一个有政治报负的山中英雄,以炼丹修道之名聚集起会众,准备救天下、干大事。他数次进入朝廷,寻找机会。当发现赵氏兄弟的政治才干之后,便倾全力支持他们夺权,治理天下。那时,他已倾服于赵氏兄弟的能力,放弃了独霸一方的草莽英雄地位,也明白了自己“方外人士”的出身,无法在朝堂之中再当大官,大概也受不了那份拘束,所以,返回华山闲居。

但在需要的时候还是再度出山,替皇帝做大臣们的思想工作,助皇帝治理天下。陈抟是很聪明的人,他能聚集道教信众,肯定是精通黄白之术,符箓之法,没有这些法术,他如何能获得道教信众的追随?但他每次与皇帝和大臣们会晤,都坦率地告诉他们,这些奇门法术只是骗老百姓的小法术,治理好天下的关键还在政治谋略,这些话皇帝爱听。

皇帝们需要一个对小民们以法术愚弄、对自己坦率忠诚的宗教领袖,为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而服务。陈抟具有这种素质,于是,皇帝们便以世俗的权力,进一步做神化陈抟的宣传,久而久之,真人陈抟就变成陈抟老祖了。

仔细思忖,历史上一切传说中的教主、神仙,莫不是这么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