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第二任妻子 谈创新城市发展方式 樊纲又给出“六个钱包”
“京城四少”、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出现在首届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西咸)国际论坛的演讲席。
依旧是“最帅经济学家”,依旧是很酷的开场白。
在《中国国情、后发优势与新型城市发展》为主题的演讲中,他开场就说:“我讲一个具体问题,请各位自己思考,我觉得非常重要。城市是建在土地上,因此就一个土地的问题。”
他认为,一方面中国土地极为稀缺,另一方面,中国土地利用效率太低。“我们建了一些开发区空空荡荡,街道这么宽,厂房都是一层的厂房。”
今年4月,樊纲在央视节目说,只要男方、女方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这“六个钱包”能帮你凑够首付的话,那最好还是买房子。
于是,樊纲的“六个钱包”走红。
这次在首届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西咸)国际论坛上,樊纲就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再给出“六个钱包”。
首先,樊纲首先提到土地的利用率。
“我们建新城、做规划时,一个指导思想就是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让土地承载更多人口,承载更多的生产,产生更多GDP。”
他认为,从人需求的角度讲,人到城市里不是想到空旷的地方,而是要承受一定的密度才方便,“我出行几步可以买到东西,走几步可以看病,走几步可以上学。”
正是基于此,樊纲认为,要合理规划城市建筑物的密度,“即便在学校,从宿舍到教室那么远的地方,浪费了多少土地,但那些学生们生活质量并不高。”
他说,城市要树荫,要过去的楼廊,要更多步行街,更多人口密集的区——这样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又提高人文关怀,又使大家的生活更加方便,“要从这个角度思考我们城市的格局,城市的规划,城市的建设。”
樊纲的第二个“钱包”提到了城市的设计。
“我们土地少,又要达到环保、交通的要求,当然需要合理设计。特别是面临高密度布局时怎么办?要向当下新科技、新技术、新理念要利用率。”他说的正是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
怎么节能?怎么环保?通过物联网、互联网,通过精密计算,及时的通讯,实现紧密的对接——一方面可以提高利用效率,另外一方面解决环保、通风、拥堵,合理的布局。“你停车场在什么地方,车开到什么地方,人到什么地方,合理的交通工具。我看到咱们这里有轻轨,一个轨道的交通方式,还没有利用起来。
对于技术改变城市,樊纲举了一个例子。
“我们最近在研究跨轨式轨道交通,它很轻便,很省钱,投资只有地铁的1/5,又不占地,一个柱子起来,在道路中间就可以起来其实很好。”他认为进一步发展跨轨式轨道交通技术,可以把很多城市的连接线建起来,使公共交通的出行更加方便。
樊纲说的第三个重点是空间的利用。
他认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另一个途径是充分利用地上和地下的土地空间,尤其是地下空间的利用。“抛开纽约这样的欧洲大城市不提,绝大多数城市在地下空间的利用上和日本、香港都相去甚远,我们要学习这些城市在地下铁路等地下空间利用上的经验,从交通等各种角度探索如何利用地上、地下的空间资源,让城市真正立体化起来。”
“一个城市的活动人口和居住人口不一定是等同的。”樊纲强调新型城市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城市群的概念,即在一个大的区域中间进行思考,利用快轨等交通方式把周边城市链接起来,结合城市群的发展来发展自己。
樊纲举例说,在东京和曼哈顿,很多人白天在城市上班,下班后乘坐通勤车辆回郊区生活,有的甚至住在乡村,很多大的城市群也是如此。“我们现在的高铁比他们的铁路速度还要快,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参考这些城市群的概念,和周边城市结合起来,从而得到更良性的发展效果。”
樊纲在演讲中还呼吁,城市发展中应该重视低收入阶层,给他们留下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和高收入群体相得益彰。“中国的低收入阶层占70%左右,这些人需要在城市中找到适当工作,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他们,未来城市发展应该为这些人规划适合他们生活的地方,使城市人居结构更加立体。”
他的最后一个“红包”送给了西咸新区。
针对西咸新区未来的建设发展,樊纲认为在中国很多城市已经做过各种探索、试错的情况下,西咸新区可以充分发挥其后发优势。“一方面学习全球、中国好的城市发展的经验,另外一方面去吸取其他城市在人民满意度、土地资源浪费、城市结构问题等方面的错误和教训,所谓后发优势就是减少试错成本,从而事半功倍地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