睚眦必报的人心里 睚眦必报说的哪个历史人物?

2019-09-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首先和大家解释一下这个睚眦必报到底是什么意思!睚眦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古代民间所说的"龙生九子"中的老二,古代记载睚眦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睚眦本也有怒目而视之意,而"睚眦必报"则一般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其狭窄.睚眦必报的人心里 睚眦必报说的哪个历史人物?谈起睚眦必报,大多数人可能会想到战国时期一个著名的谋臣--秦国国相范睢,这个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源自著名史书<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的记载,其中有一句对范睢概括

首先和大家解释一下这个睚眦必报到底是什么意思!睚眦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古代民间所说的“龙生九子”中的老二,古代记载睚眦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睚眦本也有怒目而视之意,而“睚眦必报”则一般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其狭窄。

睚眦必报的人心里 睚眦必报说的哪个历史人物?

谈起睚眦必报,大多数人可能会想到战国时期一个著名的谋臣——秦国国相范睢,这个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源自著名史书《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的记载,其中有一句对范睢概括性的话语,“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第二自然是范睢本身的名气之大,曾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并实际运用,辅佐秦昭襄王铸就霸业。

睚眦必报的人心里 睚眦必报说的哪个历史人物?

那么为什么范睢会被后人看成是一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人呢?这也是有原因的,现在历史上所传的范睢,用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一个性格很极端的人,“一饭之德必偿”对于别人一点点小恩小惠他会感激于心,知恩图报,但同样你如果稍微侵犯了他,像张目忤视一下,他也不放过,一定要实行报复。

睚眦必报的人心里 睚眦必报说的哪个历史人物?

其实在我看来并非如此,范睢其实更像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有关范睢对他人报复的记载主要有羞辱魏使须贾,迫使魏国国相魏齐自尽,而这两件事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至于害死白起,这个是政治斗争,本无对错,秦昭襄王也有一定责任!而对他有恩之人关于他报答的事例则更多,像举荐郑安平出任秦国大将,王稽出任河东守,散发家里的财物,用来报答所有那些曾经帮助过他而处境困苦的人等等。

《后汉书·公孙瓒传》中有过这样一段记载:“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公孙瓒是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初平四年,公孙瓒击杀上司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

后在与袁绍的相争之中落败,最后自焚而亡。公孙瓒的事迹在历史并没有太多的记载,比较有名的便是攻灭上司刘虞一事!刘虞是什么人呢?他是当时的幽州牧,镇守幽州时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人心。刘虞本是认为公孙瓒穷兵赎武和袁绍连年的作战是对百姓严重的迫害,因此想要节制公孙瓒,然而公孙瓒知道后大怒,反而变本加厉的掠夺百姓,和刘虞反目,最终击杀刘虞。可见后汉书中所记的“不恤百姓,睚眦必报”也确实可信!

关于吕惠卿睚眦必报的记载主要出自苏辙在《论吕惠卿》中所写到的“盖其凶悍猜忍如蝮蝎;万一复用;睚眦必报。”那么吕惠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是王安石变法中的二号人物,本来和王安石情同师徒,后因事生恨,二人关系破灭,开始排挤陷害王安石,比仇敌还狠,但这毕竟是政治斗争!

吕惠卿大半生都被卷入新旧党的争斗,宦途也因此非常波折,后世对其评价也出现极大分歧,史书上认为他背信弃义、祸国无耻,人格低劣;但后世在对王安石变法重新定义后,也认为他是卓有才能的政治改革家。

至于苏辙对吕惠卿的评价,我个人还是觉得不能尽信,其实原因很简单,吕惠卿和王安石都是当时支持改革的改革派,苏辙最初也是支持改革的,但到后面也站在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这边,强烈打击了当时的改革派,两人的关系属于政敌,好不容易将吕惠卿排挤出去哪能再让他回来呢?所以有写“万一复用,睚眦必报”这样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