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霆是好是坏 辽宁沈阳:杨宇霆公馆变身亮相 延续历史文脉
中国网7月4日讯 坐在溢满民国风情的四合大院里,伫立于雕工细致的旧时官宦人家客厅的家具边,欣赏着从上世纪初传唱至今的民间节目,再带着一些考证的眼光研究下奉天时期的老照片……
日前,辽宁省沈阳市的大东区杨宇霆公馆正式向游客开放,原汁原味的民国奉天风情,丰富多彩的曲艺演出,将成为大东区夜经济的新亮点。
大东区文化产业项目带来的惊喜不止于此。赵尔巽公馆、孙烈臣公馆两处公馆的提升改造工程即将完成,不日将正式向市民和游人开放。其中,赵尔巽公馆呈现出清末北方园林式建筑风情,孙烈臣公馆充分展现民国时期的沈阳公馆建筑文化。
“对历史负责,让文化宝藏重焕光芒,是城市发展决策者、建设者不可推卸的职责。”大东区委书记王新北说。当下,大东区正以三大公馆提升改造工程为先导,深入挖掘保护利用好全区的历史文化遗存,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让历史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推进文商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文旅产业新格局。
穿越百年 体验更真实的“民国范儿”
杨宇霆公馆已经成为文化达人的“打卡地”。“刚迈入杨宇霆公馆的大院,简直就是一步穿越到了民国,回到了上世纪20年代的奉天城。”7月1日,前来参观的游客如是赞许,认为沈阳从此多了一处民国风情旅游“打卡地”!
据悉,杨宇霆公馆始建于1921年,建筑面积2650平方米,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在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的进程中,大东区始终坚持了两大原则:一是历史真实性原则——保护真实的空间载体,讲述历史史实;二是品牌特色化原则——强化品牌效应,突出发展特色。
“我们投入数百万元,把征集了多年的280种民国老物件——当年沈阳火车站站台吊式电钟、北市场大戏院试衣镜、民国银铜合金电话、东北大学外语系及边业银行国际业务部使用的英文打字机等物品,以及反映当时军事、政治、工业、教育等方面的老照片,都投放到这个大院里,让游客体验到更真实的‘民国范儿’。
”公馆的主办方说,公馆还原了杨宇霆故居的历史风貌,充分注入了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元素。与此同时,杨宇霆公馆将引入评书表演、相声曲艺,未来还将邀请名家助阵,让市民游客茶余饭后喝茶聊天,体验民俗文化。
可以预期,这里将是具有奉天味道的“德云社”,用独具特色的夜经济照亮大东区的夜生活。
筑魂传神 “三大公馆”闪亮登场
大东区是沈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沈阳都市文化旅游、都市工业旅游的重要功能。不久前召开的市委城区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大东区更加明确了发展文旅产业的目标定位,今年完成堂子庙巷、杨宇霆公馆等“一巷一厂五公馆”七个文旅项目建设。利用三年时间,做好域内21处文物、38个历史建筑、50家“老字号”和9处“老地方”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培育出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产业园区。
打通历史文脉,为城区发展筑魂。该区还制定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从“筑魂”“传神”的角度出发,做好历史文化资源的“全面挖掘、有效保护、科学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大东区发展中的“宜居、宜游、宜带动”重要作用。
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由简到繁,大东区在加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强力推进文商旅融合。党政机关带头腾让使用空间,恢复文化服务功能,区慈善总会进行整体搬迁,实现赵尔巽公馆所在地全部腾空;区税务局、区政协克服困难,腾让办公用房用于展览展示……各方主体积极行动起来,重点发展工业体验游、民俗文化游、休闲娱乐游、历史记忆游、科技创意游等,并率先完成了三大公馆的修复改造利用工程。
四大品牌 扮靓最美文旅目的地
“大东区现有六大民清公馆,今年将以其中的杨宇霆、常荫槐、孙烈臣、赵尔巽、王明宇五大公馆,以及堂子庙巷建筑群和大亨铁工厂为主体,打造‘一巷一厂五公馆’七大文化项目,延续历史文脉,保护特色风貌,形成错位发展、相互呼应的文旅新版图。”大东区文旅局局长苏宗海说。
当下,两大公馆已焕然一新,正准备盛妆待客——赵尔巽公馆始建于1905年,为清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该公馆已经恢复了清末时期的历史风貌,目前已进入布展的最后阶段。孙烈臣公馆始建于民国初期,是沈阳城保存完整的传统四合院之一,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目前已经完成一部分空间的腾迁工作,并且进行了富有民国公馆建筑特色的展览。
未来,大东区将推出赵尔巽—吴俊升—杨宇霆—常荫槐—孙烈臣—王明宇公馆旅游线路,老龙口酒厂—造币厂—大亨铁工厂—东三省兵工厂等民族工业文化游线路。在大东重温沈城记忆,让文化资源活力绽放。
根据《大东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大东区将深入挖掘清文化、工业文化、抗战文化、民国文化四大特色文化,挖掘清朝皇家祭祀礼仪的源头、东北地区民族工业的起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东北地区民族文化觉醒地的四个特色主题文化品牌,借助沈阳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建设最美文化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