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早搏】胡大一:不懂“双心”不懂“心”(一)

2019-06-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位中年朋友,约我给他妻子看病.患者42岁,近一个多月总感胸闷.憋气,感觉气不够用,需长出一口气来缓解不适,疲乏,易出汗,失眠,夜间或凌晨有过数次急性发作,有"濒死感".先后三次到某专科医院急诊,查过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均无异常所见.后又在同一家医院做了冠状动脉CT,各支冠状动脉无斑块,无狭窄.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结构功能正常.24小时动态心电图,偶有室性早搏.[胡大一早搏]胡大一:不懂"双心"不懂"心"(一)患者以往血压正常.与上

一位中年朋友,约我给他妻子看病。患者42岁,近一个多月总感胸闷、憋气,感觉气不够用,需长出一口气来缓解不适,疲乏,易出汗,失眠,夜间或凌晨有过数次急性发作,有“濒死感”。先后三次到某专科医院急诊,查过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均无异常所见。后又在同一家医院做了冠状动脉CT,各支冠状动脉无斑块,无狭窄。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结构功能正常。24小时动态心电图,偶有室性早搏。

【胡大一早搏】胡大一:不懂“双心”不懂“心”(一)

患者以往血压正常。与上述胸部不适同时发生的是血压明显波动,可突然升高到180/110mmHg,而用了医院开的短效快速降压药后,血压又很快下降至90-100/60-70mmHg,感到同样难受。到同一医院看高血压,医生说要除外嗜铬细胞瘤(肾上腺髓质肿瘤或增生),做了一大堆检查,包括CT和血检验,都无该病证据。

【胡大一早搏】胡大一:不懂“双心”不懂“心”(一)

患者难受的“濒死”,花费大量时间,做了各种检查,包括很多高成本,对身体有伤害,完全无必要的检查,医生却查不出病!医生推论说冠状动脉血管痉挛,让患者服用针对血管痉挛的药——地尔硫䓬,仍然毫无效果。

【胡大一早搏】胡大一:不懂“双心”不懂“心”(一)

为什么结果如此矛盾无解?

医患双方都忽略了一个重要情节。我与患者及家人沟通过程中,发现解开纠结的关键信息。患者与母亲感情很深,母亲一个多月前突发疾病,突然去世。上述身体的不适均发生于其后。并且同时还有食欲减退和腹胀,病根是居丧反应。

亲人突然去世,会使亲属情感上悲痛低落,也可有睡眠不好。很少有人因此去精神科挂号就医。人们根据“常识”会认为,时间是愈合精神创伤的最好治疗。但很少人知晓,急剧的精神创伤,包括居丧反应同时会“伤心”和“伤胃”,即导致人躯体上的不舒服,最常见在胸部和腹部,也常见有血压大幅波动,正如这位患者的表现。

而医学是越来越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诊治疾病如同“盲人摸象”,摸到什么,就说是什么。大家看病迷信专科医院和专家,越“专”就视野越窄,越容易见病变,不见病;见病,不见人。

心血管专科医生见到胸闷、胸痛,问诊三言二语,就开CT,上造影。现2000多个胸痛中心,听胸痛,就分秒必争快造影,CT已不够快了。消化科医生遇到腹胀、腹痛的就做胃镜、肠镜。挂了高血压科专家的号,就血压论血压。血压波动大,一开短效起效快的降压药,二做CT和系列检验除外嗜铬细胞瘤。心血管与消化科医生仍普遍缺乏精神心理的常识性普及教育。

“心”与“身”是互动的。精神创伤,除影响“心情”,也会让身体不适,最常见的就是胸痛、胸闷、后背痛、心悸、气短、乏力、出汗,急性发作可有濒死感……这些症状医患双方都会想到心血管急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而很少认识到“心”与“身”的不适是“一根藤上的两个苦瓜”。同时,强烈的情感刺激也可使原有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压波动,病情加重甚至出现卒中、心肌梗死的严重后果。

另一个30多岁的男性患者,平时吸烟,大量喝酒,不运动,自以为年纪轻,熬夜挺得住,第一次突然发生胸痛,就是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猝死,被及时救治,死里逃生。尽管治疗很及时,支架很快开通了血栓闭堵的血管,挽救了心肌,挽救了生命,最终心肌梗死范围不大,心功能也保存的良好。

但一次大病后,不但戒了烟酒,肉也一点儿不沾了,不敢运动,不敢一个人独处。经常出现胸闷、胸痛、气不够用,总觉得又要“心梗了”。看了网上的医疗信息,更感可怕。

一次挂专家门诊,一位“专家”信口开河,讲了一句极不负责任的不靠谱的话:“你这个年纪就得了心梗,这一辈子至少搭两回桥!”。这对患者及其妻子和父母如同晴天霹雳,全家焦虑,患者情绪低落,工作也不敢、不想做了。

在全家走投无路,近乎绝望的情况下,在网上又通过朋友找到了“双心门诊”-心血管与精神科医生配合默契的团队,与这一家人详细沟通,详细分析讲清病情,开好“五大处方”——药物、精神心理(双心)、运动、营养和戒烟限酒,并保持与患者及其亲属沟通互动,患者病情心情很快好转,重拾自信,知道如何管控好自己的疾病。亲属的忧虑也打消了。

我学医从医54年了,从长年的医疗实践中,设身处地为被疾病折磨的患者着想,不断反思现代西医的局限,1995年开始意识到,不认真学习精神心理这门必修课,很难体贴患者的疾苦,尊重患者的感受,进而明确提出并带头实践“双心医学”。

同一个挂号费,看每个患者需更长的时间,很少医院情愿开设这种门诊,也有人认为心脏科看精神心理是否合规合法。但倡导和探索“双心医学”的24年,我和我的一些从事“双心医学”的学生们感到,当医生最大的职业价值感和幸福感是用更合理、更优化、更低廉的医疗服务,更及时、更充分解除广大患者的疾病与家庭的忧愁。

从大处说,:“双心医学”的模式与实践也是推动医学整合、医学人文和医学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心理—生物—社会医学模式转移的给力点,是“杠杆原理”的支点。

我总结多年的“双心医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一看病情,二看心情和三谈生活工作经历与事件,四看性格的看病模式。使我能从多层面、多角度,力争全方位理解一个个有疾病的人。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母亲生前从事临床工作70年,讲的最让人感动也让从医者的我难忘深思的是,“看病要用心,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