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马志强】航空工业一飞院马志强:拳拳赤子心 航空报国梦
马志强,2005年大连理工大学毕业后,投身航空工业一飞院从事飞机结构设计工作,参与了多个飞机型号的机身结构设计,更是在几型民机结构设计中屡建奇功。
怀揣航空梦 初入主机所
翱翔天空是很多人的梦想,在马志强小时候也做过这样一个绚烂的梦,他梦见自己可以像鸟一样自由翱翔,梦见自己直上云霄。但让他遗憾的是,他并没能成为一名飞行员。为了儿时的翱翔梦,他选择了航空专业,在校期间,他刻苦钻研, 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终于,他以出色的成绩被主机所录用。
曾经梦想飞天的少年,成为了一名飞机设计师 ,儿时的梦在多年后以另一种形式得到绽放。进入单位后,马志强迅速全身心投入工作,面对海量的技术资料和设计规程,他敢于啃"硬骨头",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他积极向老师傅请教,积极好学的心态加上超强的学习能力和扎实专业基础, 让马志强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2005年进入单位,立即参与了ARJ21飞机中后机身结构的改进设计,他出色地完成了某组件的详细设计发图、跟产、跟试,实现了由大学生到设计师的完美蜕变。
随后,马志强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其他型号工作中, 主管"小鹰"500飞机平尾连接疲劳试验件设计,参与该型号的通飞低成本复材项目的地板组件设计,主管C919翼身融合体某段疲劳试验件结构设计,参与了"小鹰"700飞机的某组件结构设计等等,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外学开眼界 立志谱新篇
经历数年的工作,马志强积累丰厚的设计经验,对于机身设计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2010年5月,马志强随一飞院外派团队借调沈飞国际,赴沈阳和蒙特利尔参与庞巴迪C系列飞机项目结构详细设计,先后参与中后机身工作包结构设计、试验工作包结构设计。
国外工作带给马志强更宽广的视野,也让他对我国的航空事业产生了思索。经过数十年一代代航空人的忠诚奉献,航空事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然而马志强深知,目前多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尤其在他涉足的民机设计领域,我国几乎没有任何支线型号。
正视差距才能追赶超越,在国外,马志强有机会接触到更详细的国外机型设计资料, 了解更先进的设计理念,在完成设计工作之余,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不断学习当中,他立志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我国的民机及航空事业贡献力量。
带头攻难关 助力新机型
回国之后,具有丰富设计经验和踏实工作作风的马志强,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认可。2015年至今,马志强参与"新舟"700飞机机身结构设计,作为机身结构副主任设计师, 主管中后机身结构设计工作。从初步详细方案开始,中后机身结构方案经过了几轮调整迭代,面对连续舱门开口区结构设计、厨房拦阻墙结构设计、后货舱结构布置、泄压口盖设计、货舱防火密封等关键技术,马志强带领大家一步步展开攻关。
繁重的工作没有让马志强退缩, 助力设计国产支线客机的使命更使他干劲十足。
民机项目的高标准适航要求,也使得马志强不断学习和利用更多时间开展技术研究;面对200多千克的严苛减重指标,马志强反反复复从每一个组件上不断寻找每一克的减重空间。
作为团队的领导者,他始终夜以继日、兢兢业业, 带领团队先后完成中后机身舱门开口区结构强度摸底试验件等研发试验件发图,中后机身结构布置方案, 中后机身结构多轮次迭代减重优化, 中后机身结构详细设计发图,中后机身结构试飞改装方案及详细设计发图。新机型的研发浸注着众多航空人的心血,也正是一批批像马志强一样的一线设计人员筑起了我国民机事业发展基石。
辉煌成就显 奋进新征程
新中国成立70年,国家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航空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ARJ21、C919、"新舟"700等一系列民用机型问世,都有他奉献付出的汗水。从一个个零件数模、一次次换版更改,到一场场技术论证、一份份设计报告,无数个日日夜夜,是他"忠诚奉献、筑梦蓝天"的见证。
工作15个年头,马志强以"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奋力攻关,受到了"新舟"700项目总设计董建鸿和项目负责人姚雄华副总师的多次表扬。
马志强曾谈起:"国家的强大让我们的竞争对手以不择手段的方式对我们进行围追堵截,航空工业更是封锁禁运的重点,面对挑战和可能存在的威胁,每一位航空人更应坚定初心本色,牢记使命任务,站好一班岗,守住一面旗,做好奠基石, 当好螺丝钉。"而他正是这么做的。
正是有了马志强以及他所在团队成员的怀揣梦想,以及脚踏实地的千千万万航空人,才有了我国航空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回首过去, 我们成就辉煌,展望未来,我们壮志满怀。踏上新征程,我们充满信心, 奋进新时代,我们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