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古墓全集2016】探索发现 海昏侯古墓2016
汉代长袖舞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舞袖。以长袖作舞是汉代舞蹈的典型标志,它与徒手舞相互配合,既增加了动态中的美感,又强化了视觉上的冲击力。舞袖用薄如蝉翼的丝绸做成,宽大绵长,但是很轻,舞动起来凌空飘逸,如行云流水,曼妙灵动,千姿百态。
古谚“长袖善舞”,就表达了古人对舞袖的欣赏和喜爱。二是舞腰。腰是牵动人身的枢纽部位,它的扭动变化,既摆动了上身,又带动了下肢,使动作前俯后仰,左右倾折,丰富善变,婀娜多姿。
舞腰动作要求舞蹈者练就一身柔功,做到绕身若环、柔若无骨。“翘袖折腰”,是当时舞蹈技巧中难度较高的技术,“袖”与“腰”二者组成了美妙的舞姿,一直传承至今,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舞蹈的表现功能。
汉代还有一种类似长袖舞的巾舞,区别是用更长的丝绸巾代替了长袖。手持长巾而舞,要求舞蹈者运用手臂、手腕力量的大小变化,挥动长巾在空中飘荡,舞出变幻莫测的各式绸花,达到仅用双臂或双袖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图4)。
表演时那道道飞动的线条不时抛向空际如瀑布飞溅,如烟波飘渺,如飞虹悬天,妙不可言。再加上裙裾、裙带的飘曳,腰肢的扭动,身体的旋转,充分体现了“翩若惊鸿,矫若游龙”的意境,从而赋予舞蹈更多的变化,更强的表现力。
汉代发展成熟的长袖舞和巾舞,在中华大地流传了上千年,成为民族舞蹈艺术的精华。如今的彩练舞、红绸舞、水袖舞等舞蹈,都是在继承长袖舞和巾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尤其是令人倾倒的水袖舞,在长袖舞和巾舞的基础上,又发展成为难度更高的出袖、收袖、扬袖、绕袖、撒花、冲袖等动作,使中国古典舞蹈融入了新的气息。
三、从剑舞到公莫舞
海昏侯墓出土了大量的玉具剑上的剑饰,包括剑格、剑璏(zhì,音至)、剑珌(bì,音必)和剑首(图5)。其中除了几件标准的青铜玉具剑上的剑饰外,其余大部分剑饰都小巧、玲珑、精致,显然不是标准青铜剑上的饰品。
刘贺生前一个人绝不可能同时使用这么多的玉具剑。据此分析,很可能是演出时所使用道具剑上的玉饰。此外,海昏侯墓还出土了10件彩色漆画盾,虽然藤木做成的盾牌已经腐朽,但漆面仍在(图6)。
这些画盾两面都涂着鲜艳的漆色,且绘制的图案各异,清理后可见红漆作地,黑漆勾线,内容主要是人兽搏斗。图案之精美及保存之完整实属少见。据分析,这些画盾绝不会是实用的兵器,因为前朝重臣周亚夫因家中置办甲盾陪葬而被治罪,刘贺不会重复这个历史的教训。
因此,彩色漆盾牌可能也是演出时使用的道具。如果真是使用玉具剑和漆盾牌作为演出舞蹈的道具,那么这个舞蹈就是汉代具有代表性的剑舞。这种剑舞在汉代画像石中不乏其例(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