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宁药现在多少钱】《我不是药神》中的格列宁远远不止四万块钱
《我不是药神》带火了电影票房,带火了山争大哥和王传君等一众演员的演技,同时也带火了人们对影片中的治疗药物“格列宁”价格的讨论。正如片中,一位患病的老奶奶说:“我吃了三年正版药,房子吃没了,家也吃垮了。”网友们也几乎一边倒地站在患者一方,将天价药的罪名归到药企头上。
但让药企背上这口锅却有些冤枉。格列宁自从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时的定价为23500元,而到现在,各省的采购价格已经降到11000元。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格列宁药价在10000元到13600元之间。相比之下,中国的格列宁药价并没有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几万块一瓶的药对工薪阶层家庭来说确实负担太重,但很多人质疑药价过高,实际不值这么多钱这一点是带有极大偏见的。人们往往看到的仅是一颗白色药丸,却忽视了在研发药品前期需要投入的时间和金钱。
一个新药品从启动研发到最终上市要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前试验、临床试验、上市批准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需要的时间少则2到3年,多则5到7年。拿格列宁来说,这款药物在1988年启动研究,直到2001年才最终上市。在12年的研究试验中,它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放弃研发,一旦放弃,前期的资金投入也都收不回来。
500块一瓶的印度药之所以那么便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直接窃取了别人的研发成果。印度药厂只需按照配方制作生产,少了时间和金钱上的成本,当然价格也比正版药便宜。况且,印度药中所掺杂的杂质是否会对人本身产生副作用不得而知,而仅以“我吃起来感觉不差”作为依据也显得无力。
药价定价需要通过企业市场调研、政府物价局与质检部门共同审核,并非药企想定价多少就定价多少。而最终形成的药价是药企、政府、消费者利益相互博弈的结果。
所以药品的高利润实际上是在收回前期的研发成本,也只有保持这样的水平才能让药企有源源不断的动力研制新药。很多人提议降低药价,但如果是以牺牲研发成本为代价则是抱薪救火。
其实,格列宁不仅仅是一种药物,同时也是科研成果。科研成果的价值甚至是无法用金钱代表的数字来说明的。与“质疑格列宁价格过高”类似的还有“湖南农业大学科研玉米被偷”一事。对于村民来说只不过是几十块钱的普通玉米,却是参加试验竞赛的培育品、学生的毕业设计产品、价值上千万的玉米原种。当村民与学生的认知鸿沟冲突时,人们也简单地以市场流通价格衡量,无疑将打击我国科研成果的研发。
虽然和过去相比,我国在科研领域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和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相比依然差距很大。若我们对科研开发、科研成果没有尊敬之心,只靠技术理性评判有用无用,最终将导致中国科技发展的桎梏。因此转变人们对这些科研产品的价值认同,对科研人员的待遇肯定将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