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濂的福字书法 书法家陈振濂:从书写变拼写是对传统文化的腰斩

2017-08-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浙江在线2月6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林梢青 通讯员 郑施诗)如果有人问你:"多久没用笔写字了?"很多人都会下意识愣一下.是啊,我们已经习惯在电脑.手机上打字,或者直接发送语音.表情包,偶尔拿起笔,还老提笔忘字.大年初四,央视一套<开讲啦>在春节特别策划了"传承·创新"系列节目,其中有一讲,请的是杭州的书法家.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聊了聊汉字和书法.这期节目在网络上,引来强烈反响.虽然节目只有短短40分钟,但现场录制长达两个多小时

浙江在线2月6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林梢青 通讯员 郑施诗)如果有人问你:“多久没用笔写字了?”很多人都会下意识愣一下。是啊,我们已经习惯在电脑、手机上打字,或者直接发送语音、表情包,偶尔拿起笔,还老提笔忘字。

大年初四,央视一套《开讲啦》在春节特别策划了“传承·创新”系列节目,其中有一讲,请的是杭州的书法家、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聊了聊汉字和书法。这期节目在网络上,引来强烈反响。

虽然节目只有短短40分钟,但现场录制长达两个多小时,陈老师其实还有不少未尽之言和幕后故事,我们就请他来给钱报读者开个小灶吧。

看过那期节目的观众都记得,他现场写了一个“福”字,他可是年年都给钱报读者写福的呢。

学习书法

其实是学习审美

节目里,陈老师一开讲就抛出一个问题:你是在书写还是在拼写?问倒了一片观众。

在互联网时代,拼写正在代替书写,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汉字在记忆里边的第一要素,变成了abcd的字母,而不是点横撇捺的笔顺。”

我们偶尔会遇到提笔忘字的尴尬,陈振濂说,这是因为缺少书写的过程,导致汉字的文化内涵容易被遗忘。

陈振濂用“台”、“信”字的演变举了例子。从秦代睡虎地简体、汉威武王莽新简、马王堆帛书,到钢笔字、印刷体和拼音,观众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中国古人在造字时的意境、文化背景和审美信息。

“在书法里,你能看到一些人,庄重或飘逸。但是到了印刷体,就没有了。机械线把文化背景被抽掉了。”

他说,书法是传递审美的方式,书法家们看字不是字,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很美的造型,很漂亮的一段舞蹈,很好的一段乐章,每一笔线条都是能被欣赏的。

那么,书法是否会没落?陈振濂的看法是乐观的,“面对科技,书法的实用功能在降低,但审美功能会增强。”并且,书法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

演讲激起了现场的学习热情,如何让学习书法变得有趣,成了观众最关注的问题。

陈振濂的建议是“培养孩子的审美”。在书法教育中,大部分老师仅仅是指导写字的技术——就是要把字写端正,笔划写挺拔;而对于字体审美的培养是有缺陷的。他建议去书店多买一些字帖,在欣赏过程中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

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

要继续提倡书写

这次上央视开讲,陈振濂称很突然,受邀后几乎没什么准备时间。

“节目组说,希望主题围绕书画。我给了他们两个选择,第一是按照美术的方式来说书画;第二是书法和汉字横跨的概念,暂时不说画的内容。其实我个人也觉得,汉字文化是最好的主题,不仅仅把书法当成一个艺术来对待,而是站在人文、汉字、国学的角度去综合看。”

节目中的观点,他也在全国人大上多次提出。比如说,“汉字从书写变成拼写,其实对传统文化是个腰斩。”他一直在建议,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要继续提倡书写。

节目播出以后,好多朋友给陈振濂发消息。有个朋友说,从现在开始,他要劝说身边人多用笔画,少用拼音。“看起来大家高度认同这些观点,触动蛮大的。”陈振濂说。

“现在的孩子被植入的汉字第一印象就是拼音,写字的笔顺、多一笔少一笔越来越不重要了,提笔忘字就跟这个有关系。”他呼吁小孩子在幼儿园学写字,先从笔顺开始,每个学期学多少字的任务,倒是可以减一些。现在的电子产品里,他也觉得应该有更适应中国汉字的软件与设备。

“时代在变,过去我们把拼音当桥梁拐杖,现在变成了写字的最主要方法,如果再不坚持书写汉字,当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系统建立起来以后,我们连拼音都不用打了,那汉字也就马上没有了。”

说到底,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汉字和文化之间,关系紧密。

“英文、俄文、日语全都是音的文字,只有汉字是形的文字,里面承载着我们的文化密码。如果因为一味追求效率而被抛弃,长久以后文明也会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