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陈更令人作呕】考生放弃清华北大 值得尊重也令人欣喜

2019-05-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是寒窗苦读十二载梦寐以求的追求.然而,在亳州市第一中学,有8名考生明明高考成绩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却不约而同地放弃了这两所名校的志愿.[北大陈更令人作呕]考生放弃清华北大 值得尊重也令人欣喜在问这8名考生为什么放弃清华北大之前,有另一个问题需要提出,就是,高考成绩达到了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就一定要报清华北大吗?从理论上来讲,当然不是,报考什么学校和专业都是个人的自由选择,报考本身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学校用录取分数线作为标准来选择学生,而学生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是寒窗苦读十二载梦寐以求的追求。然而,在亳州市第一中学,有8名考生明明高考成绩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却不约而同地放弃了这两所名校的志愿。

【北大陈更令人作呕】考生放弃清华北大 值得尊重也令人欣喜

在问这8名考生为什么放弃清华北大之前,有另一个问题需要提出,就是,高考成绩达到了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就一定要报清华北大吗?

从理论上来讲,当然不是,报考什么学校和专业都是个人的自由选择,报考本身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学校用录取分数线作为标准来选择学生,而学生用很多综合方面的考量来选择学校,所以,高考达到了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说明的是清华北大选择了这名考生,却不意味着考生必须选择清华北大。

【北大陈更令人作呕】考生放弃清华北大 值得尊重也令人欣喜

然而,从社会评价的角度来讲,答案却是肯定的。清华北大被认为是中国最好的高校,它的意义早就超越了高校本身,尤其在高考阶段,考上清华北大是一种成就和一种衡量指标,一个人能考上清华北大就是学霸的认定指标,一个学校出了多少个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就是这个学校有多好的认定指标。所以,当这8名考生达到了录取分数线却放弃清华北大的时候,亳州一中这所当地知名的中学甚至因此而被质疑教学质量。

【北大陈更令人作呕】考生放弃清华北大 值得尊重也令人欣喜

在社会主流视角里,能考上清华北大的人不会也不应作其他选择,所以,一个学校的8名考生不约而同放弃清华北大才会成为被热议的新闻。舆论的反应说明对于高校选择的社会评价机制依然是单向度的,但从这8名学生的个人角度来看,选择是多元化的。

通过报道和采访,不难看出,这8名学生中,有的人是因为偏好作出的选择,有的人是出于专业考虑和其他客观因素而做的选择,并没有什么隐情或是无奈。例如,偏爱数学的袁梓琪同学选择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数学专业,北大数学系也好但她不会觉得有什么遗憾,因为这是她一直以来心中的理想目标,考上就是得偿所愿。

另一位张金宇同学爱好在计算机专业,本来心中的第一选择的确是清华大学,但衡量之后发现自己的成绩不能上清华的计算机专业而其他专业不是他所好,最后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的计算机专业,说明在他心里去一个好的学校学自己喜欢的专业比只是选择一所名校要重要得多。

以前的高考,最重要的是考出个好成绩,上个好学校的热门专业。现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依然重要,但这显然不是最终目标而是实现更加长远目标的一个过程。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中,其中一位女主角是高考考生,她心里有个航天梦想考相关专业和学校,妈妈却因为她成绩好一心想她考清华北大。

这说明,类似的观念冲突可能比想象中要更普遍,而需要反省的恰恰是抱着“非清华北大不上”的观念企图影响考生个人志愿的人,无论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正如亳州一中的校长所说的,是时候转换思考方式了,“学校不能为了评比、为了声誉、为了附和大众,用感恩母校的方式来‘绑架’学生填报志愿”,并表示“除了尊重他们的选择外,学校更多的是祝福和自豪。”

现在的年轻人,比以前有着更多的渠道接触信息,在高考之前就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知,也对往后的人生有了明确的规划和想法,他们的选择不再单一,他们对好的标准不再高度同质。他们的选择不仅值得尊重,还令人欣喜,因为,多元化选择的出现和实现的可能提升,恰恰说明了社会在进步。

与其说这8名考生放弃了清华北大,不如说他们经过理性分析和独立思考后没有选择清华北大。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经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来决定选择或不选择一所学校、一个职业、一位爱人和自己的人生,这样的选择值得尊重也令人欣喜。如果评价标准还是单一的,说明已经滞后于年轻人的脚步,是时候改变这种状况了。

考生放弃清华北大,值得尊重也令人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