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审批流程】创新性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塑“大连样本”

2019-08-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创新性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塑"大连样本"我市推出"1 13 1"环评审批执行体系, 放管服齐头并进.全方位系统化改革,让企业省钱.省时.省心财经王旅东为彻底解决我国在行政审批领域存在的问题,2018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通知,并确定16个改革试点城市,辽宁省大连市是其中之一.根据大连市的相关改革要求和任务,大连市生态环境局站在守信企业角度,换位思考研究改革路径,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制度改革与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问题紧密

创新性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塑“大连样本”

我市推出“1 13 1”环评审批执行体系, 放管服齐头并进、全方位系统化改革,让企业省钱、省时、省心

财经

王旅东

为彻底解决我国在行政审批领域存在的问题,2018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通知,并确定16个改革试点城市,辽宁省大连市是其中之一。根据大连市的相关改革要求和任务,大连市生态环境局站在守信企业角度,换位思考研究改革路径,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制度改革与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问题紧密结合,经过充分调研,推出“1 6”制度体系、“1 13 1”执行体系。

“1 6”即1个《市环保局落实〈大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工作方案》、6个配套制度文件;“1 13 1”即1个《市环保局关于推进大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环评审批工作实施意见》、13项配套措施和1个服务平台。

其中,13项有针对性的措施聚焦了1个项目所需经历的4个阶段,实现了对环评审批全流程再造,措施恰到好处、切实可行,极大的提升了审批效能,让企业在环评审批办理中真正实现少花钱、少等待、少操心,打造成环评审批“大连模式”。

“大连样本”的初心与发力点

解决了环评审批“入门难”问题,项目生成阶段,推行提前告知,实行专员对接,优化项目前期服务,提升“服”的质量;

破解了环评机构“选择难”和环评文件“编制难”问题,环评文件编制阶段通过“环评机构信息公示、诚信考核及提供环评文件共享内容”,推进环评文件编制规范化、减量化;

解决了环评审批周期长问题,打破传统、再造流程,实行告知承诺制,实现环评文件即来即批;

强化监管与信用惩戒,为环境质量护航,事中事后监管阶段,加强环境监管,强化信用惩戒,督促企业严格守法,有效解决公众“环境关切”问题。

市生态环境局将企业、群众的“难”变成审批部门的“担”,真正让企业在环评审批办理中少操心、少花钱、少跑腿、少等待。

“大连样本”的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是推动工作导向从部门审批需求向业主办理需求转变;二是推出“1 6”环评审批制度体系、“1 13 1”环评审批执行体系;三是推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模式从“重审批、轻监管”向“宽进、严管、重罚”转变,形成时限明确、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提前告知专员对接 解决企业入门难问题

“办理项目环评审批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毫无头绪,不知如何办理”,一名企业的工作人员表示。很多企业办理环评手续时也都曾遇到过同样的困惑。针对环评审批“入门难”问题,此次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在项目生成阶段推出了4项贴心服务。

首先,为申请环评的企业提供一张《大连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豁免管理名录》,明确告知企业哪些项目不需要办理环评手续,名录列出了水利、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等九大类62个项目类别清单,凡是属于清单范畴的建设项目,不需要履行环评审批手续。通过对照此清单名录,企业的建设项目是否在豁免之列一目了然。

如果项目不在豁免管理名录里,企业可继续对照《大连市建设项目环评审批负面清单》,凡是属于此清单范畴的项目,环评将不予审批。此举严守生态红线,可以有效避免企业做无用功,因盲目投资而带来经济风险和环境风险。

对于既不在豁免管理名录又不在负面清单的项目,就意味着企业需要办理环评手续,这时,生态环境部门会为企业提供《大连市环保局建设项目审批事前服务告知书》,明确告知企业该怎么办理环评手续,包括环评审批依据、流程、申请材料、中介机构查询方式、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联系方式以及常见的问题提醒等内容,使企业能够提前了解相关要求及相关信息获取途径。

同时,为帮助企业做好环评手续办理,出台了《大连市环保局关于实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专员对接咨询服务工作机制》,设立专员与企业对接,一对一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为企业答疑解惑,通过这一系列细致入微的服务,为企业破解了入门难问题。

★例证与数据

“先照后证”实施后,很多企业注册登记后即开展选址筹建项目,施工许可阶段“遭遇”环保“一票否决”时,在场地、设备、人员等方面的投资已造成了大量损失。对此,大连市生态环境局提前介入服务,联合大连市工商局将“项目选址主要环保禁止性规定”纳入市工商注册《住所(经营场所)承诺书》告知内容,让企业在办理注册登记的第一时间,就同步了解环保禁止性规定,避免投资失误,实施以来全市30000余个建设项目受益,此项工作为全国首创。

首建环评中介服务平台 解决企业选择难问题

“入门难”的问题解决了,很多企业在办理环评审批的过程中,又提出了新的困惑,社会上的环评机构良莠不齐,面对众多的环评中介该如何选择呢?

针对企业对中介机构“选择难”问题,大连市生态环境局各级窗口单位在窗口公开了环评机构查询方式,告知申请人环评机构选择途径。同时,在市局官网率先建立了环评中介服务平台,公开环评机构的历史业绩、考核评分及环评报告退回情况,为企业自主选择提供参考。

为加强对环评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提高环评工作质量,生态环境部门一方面定期开展环评专业培训,提高环评机构业务能力,提升环评人员技术水平,同时,将省部级专家纳入大连市环评专家库,对重大项目进行评估指导,推进环评报告编制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加强对环评机构的考核,配套推出了《大连市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考核办法》,采取日常考核和技术复核的方式对环评机构进行考核,公开各环评机构的年度考核成绩,并计入诚信档案。环评机构年度考核等级如不及格,生态环境部门将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一年。

信息共享 解决企业环评报告编制难、费用高问题

针对企业环评报告编制阶段遇到的时间长、费用高等困惑,创新性地推出了《大连市环保局区域评估工作细则》,指导全市区域评估工作开展。对完成规划环评审查或完成区域评估的区域内所包含的建设项目,简化相应环评内容和手续,为环评报告“瘦身”,新建项目可直接采用规划环评报告或区域评估中有效期内的监测数据,企业不需要再花费资金开展监测,同时规划环评及区域环评报告中已涵盖的内容可直接引用,不需要再另行评价,实现了环评报告编制内容的减量化。

此外,公示了《大连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基本要求》《全市已审查规划环评清单》《大连市环境影响评价共享资源清单》,明确告诉企业哪些环境数据在编制环评报告时可直接采用,不需要额外再花钱去监测获取,为企业节省高额成本,真正让企业在改革中获得了实惠。

★数据

据统计,此举实施以来,项目环评文件编制时间压缩近半,编制费用有所下降。

告知承诺 解决企业环评周期长问题

环评审批周期长也是近年来企业环评遇到的困难之一,据了解,近年来为优化服务,提升审批效率,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压缩审批时限,大连市对环评报告书的审批时限目前为15个工作日,对环评报告表的审批时限是12个工作日,均包含公示期。

按照文件规定,如果一个区域完成了区域评估(或规划环评)且准入清单明晰,区域内需编制环评报告表的项目,企业做出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承诺后,审批部门立即批复,实现即来即批、立等可取。与以往此类项目申请——受理——审查——批准——送达——监管6个环节相比,此次流程再造式的改革将耗时最长的审批、送达环节直接取消,最大限度地缩短了企业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周期,为企业提供了极大便利。

依据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实施细则,对符合告知承诺的企业,生态环境部门会一次性告知其行政审批事项所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应提交的必备材料,作出不实承诺或违反承诺的法律后果等,企业在项目开工前,向生态环境部门提交符合规定的环评文件、承诺书及相关材料,生态环境部门会当场批准,大大节省了企业的时间。

★效果:“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再造流程,实行告知承诺制,环评审批“省时”“省步”。

问题导向:建立“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机制,实现网上申请“一键操作”,不予受理“一次告知”,审批结果“在家坐等送达”,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不见面”环评审批。

目标导向:压缩审批时限,报告书项目平均用时从60日提速到15日(含法定公示15日),审批时限提速约70%;报告表项目平均用时从30日提速到12日(含法定公示10日);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的项目当日即可现场办结。

加强监管 为环境质量护航,解百姓后顾之忧

企业面临的诸多难题在此次改革中被一一破解,尤其是在审批环节被极大“松绑”之后,百姓也会担忧,周边环境会不会遭到肆意破坏?

生态环保工作的核心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环评制度改革后,就要求环保部门“加码加担”,投入更多,做好事中事后监管,为此,生态环境部门配套出台了严格的监管举措,保障既激发企业活力,又能督促企业严格守法。

依据《大连市环保局关于加强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项目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对实行审批告知承诺制的项目,评估部门在作出审批决定后1个月内对环评文件编制质量进行复核,发现环评文件编制质量存在重大缺陷的将依法撤销审批决定。监管部门在作出审批决定后两个月内对申请人承诺事项进行逐项核查,发现企业作出不实承诺或未履行承诺的,建设单位将被纳入环保失信单位;涉及违法违规的,将依法依规严肃进行处理。

依据《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审管联动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了建设项目行政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的衔接,审批部门在审批工作完成后将审批材料、结果等信息推送至监管部门,为监管部门实施事中事后监管提供全面依据;监管部门及时获知并主动实施监管,对发现的项目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诚信关乎企业的生命,改革配套出台《关于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实施方案》,通过利用激励和约束手段,加大对诚信主体激励和严重失信主体惩戒力度,将失信单位列入黑名单,此后永不适用审批告知承诺制。同时,加强环保部门与政府其他部门互通,将让失信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