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感恩幸福生活 缅怀先烈文明祭奠 孝道感恩慎终追远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缅怀遗体及眼角膜捐献志愿者无私奉献精神,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4月3日上午,齐齐哈尔市红十字会在仙鹤墓园举行遗体及眼角膜捐献者清明缅怀祭扫活动。北三区红十字会、齐齐哈尔市红十字遗体(眼角膜)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遗体(眼角膜)捐献实现者家属及志愿者、齐齐哈尔医学院学生,共计15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中,现场所有人向遗体(眼角膜)捐献者肃立默哀。随后,进行了庄严的献花系红丝带仪式。市红十字会、北三区红十字会、仙鹤墓园、遗体(眼角膜)捐献志愿服务队向遗体(眼角膜)捐献实现者敬献鲜花。现场人员表情肃穆,深鞠一躬后,将手中的鲜花默默地摆放在纪念碑前。医学院的学生们将手中的红丝带系在爱心架上,为捐献者祈福,表达哀思,共同缅怀遗体及眼角膜捐献者。
自1999年我市开展遗体捐献工作以来,截至2010年2月底,齐齐哈尔市登记办理遗体捐献公证151人。2010年3月1日,《黑龙江省人体遗体和眼角膜捐献条例》实施后,截至2018年4月3日,在全市范围内登记的人数为215人,累计登记366人。
2010年以后登记的215例中,其中遗体与眼角膜双献108人,眼角膜捐献53人,遗体捐献54人,器官捐献系统内登记33人。截至2018年4月3日,共实现捐献88例。其中,遗体捐献56例,眼角膜捐献18例,遗体与眼角膜双献14例。
回想起当年签订捐献协议时,红十字遗体(眼角膜)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队长肖军的声音哽咽了。“我是在网上签订的遗体与眼角膜捐献协议,得知消息后,我母亲当时就哭了。但经过我慢慢地做工作,以及电视、新闻对于遗体、眼角膜捐献方面的宣传与讲解,母亲慢慢地也接受了。”
肖军表示,遗体和眼角膜捐献在早些年时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大众普遍都无法接受亲人这么做。但随着近年来各大媒体的报道与宣传,以及人们对此事认知的提高,大家的态度也逐步从拒绝、不理解转变成了支持和参与。“捐献器官、眼角膜,这对那些等待中的人们来说是一种生活的新希望。
而这项工作的进行,也是需要后人来帮忙推进的,比如我的身后事,就需要我儿子来帮忙执行,这就需要他对这件事做到理解和支持。有人说我们很高尚,但其实我们只是希望尽我们所能,为需要帮助的人们,为这个社会作出我们的贡献。”
遗体(眼角膜)捐献实现者霍云飞的妻子关佳丽告诉记者,当时得知丈夫有这个想法的时候,说实话自己真的感到很难接受。但是为了达成他的心愿,也就同意了。“在我丈夫病故后,捐献便实现了。往后的这些年,每每想起他的付出,想起因为他的奉献,让这世上的某个人甚至几个人重新获得了生的希望,我就感到很开心,很自豪,也终于理解了他当时作出决定时的心里所想。”
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李冬旭说,为了缅怀遗体、眼角膜捐献实现者,市红十字会举行了清明节祭扫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了解遗体、眼角膜捐献工作,来加入到我们这个队伍中。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群体,捐献者的生命或许已经结束了,但却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延续,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能够向更多的人传递“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让社会充满和谐与大爱。
本报记者刘星侯宇玮
居民网络祭奠英烈
“清明节不应仅仅是祭奠先人的日子,更应该缅怀英烈,并在怀念中学会感恩。”近日,在龙沙区南航街道南郊社区举行的网上祭奠英烈的活动中,居民们通过网上鞠躬、鲜花,献上感言寄语的方式,向英烈表达敬意、寄托哀思。
网祭过程中,不少不会上网的老人,在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生志愿者的帮助下,在网上为英烈献花,表达敬仰之情。“岁数大了腿脚不好,有心想去祭奠英烈但却没力气,现在网络上也可以祭奠、缅怀英烈,我也要去献一束鲜花。”65岁的李波说。
居民们不光在网上能够祭奠、缅怀先烈,用手机也可以为英烈献花。南郊社区党委书记史丹说,居民们都积极用电脑、手机在网上缅怀先烈,有些甚至还帮助孩子写下寄语。
居民周女士带着女儿来到社区,小女孩在母亲的帮助下,还在“网上祭英烈”的网站上留下了寄语。“现在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是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更要在实现‘中国梦’的时候牢记革命先烈。”周女士上小学的女儿如此留言道。
周女士说,网上祭奠英烈,对女儿以及我们全家人来说都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令我们在享受当下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能学习先烈的奉献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
本报记者马静
规范文明祭祀
倡导移风易俗
为实现清明祭扫活动的文明、环保、卫生、安全、有序,营造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龙沙城管大队自3月31日至4月5日,每天17时30分至20时30分,实施文明祭祀晚延时管理行动。日间针对店外经营和流动售卖黄纸等祭祀品行为进行专项整治,从源头减少烧纸等不文明、不规范的祭祀行为。
4月2日19时许,在合意大街与安顺路交叉口,抱着买好的黄纸,市民张贵祥大爷在城管队员的指引下来到祭祀鼎前,按照要求文明祭祀。张大爷表示,烧纸祭祀是我国的传统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转变,这些老旧的习俗虽还存在,但也必须规范起来。“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放任其自由发展,这对社会安全和人们的生活都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据悉,截至4月3日,龙沙城管大队出动执法人员310人次,在重点管控路口设置祭祀鼎185个,取缔流动售卖黄纸商贩79处,制止随地烧纸造脏行为92次,暂扣黄纸等祭祀品39件。
吴唯本报记者侯宇玮
观红色电影忆先烈英魂
为缅怀先烈,寄托哀思,传承革命精神,4月2日,龙沙区江安街道新合社区开展以“看电影,叙清明,缅怀先烈”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倡导文明祭扫新风尚。
活动当天,社区组织辖区30余名居民、青少年参与到文化活动中,社区主任刘保连首先给居民讲述了清明节的由来以及相关的风俗习惯,随后,社区老一辈长者还分享了他们的战争记忆,教育青少年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发扬革命精神,弘扬社会正气。
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利用社区引进的大屏幕设备为居民现场播放了爱国主义影片《建国大业》。既缅怀先烈,又重温历史,更具有教育意义,发扬继承革命烈士的优良传统,受到居民好评。
本报记者张霞
缅怀英烈传承精神
激励斗志继续前行
清明节来临之际,龙沙公安分局组织近三年新入职的20余名民警来到鹤城公安教育基地,缅怀英烈、传承精神、凝聚警心、激励斗志,将对公安英烈的崇高敬意和追思之情转化为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
在“缅怀英烈”展厅,新警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追思公安英烈的英勇事迹,他们纷纷表示,要学习英烈精神、筑牢忠诚警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工作作风,以实际行动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随后,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新警们还认真参观学习了党建制度、“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十九大”精神等内容,以及深入了解了鹤城公安的历史,并回顾了建局以来队伍建设、社会管理、打击犯罪等多项公安工作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一同重温了入警誓词。
通过警示教育的学习,进一步筑牢了新警们的思想防线,切实让新警受到警醒、汲取教训、警钟长鸣。此外,清明节期间,龙沙公安分局还将通过开展“固定党日”活动、组织民警和辅警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等多种形式缅怀公安英烈。
柴慧鹏本报记者张霞
鲜花寄托哀思
4月3日7时,龙沙区欣城尚品小区居民刘越洋先生从家中准时出发,前往双合墓园祭奠已故的父亲。
刘先生来到父亲的墓地前,一边用抹布仔细地擦着墓碑一边和父亲聊天,告诉父亲家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刘先生把墓碑擦干净后,将提前买好的一束鲜花放在墓碑前,鞠了三个躬后对父亲说:“爸爸,我春节前再来看您。”在回去的路上刘先生对记者说:“我每次来都不烧纸,也是受爸爸的影响,爸爸生前非常爱护环境,总是说‘爱护环境也是爱护自己’,他生病时还特意告诉我,他离开后不许我烧纸,清明和春节买束花到坟前来看看就行。”
9时许,回到家中的刘先生打开电脑,又拿出手机进了一个微信公众号,记者看到,刘先生按提示回复了关键词“祭奠”,在对话框立即弹出一个祭奠页面,打开祭奠页面后,点击“开始祭奠”就能看到一个对亲人祭奠的板块,板块上有“送鲜花”“上香”“敬酒”“鞠躬”等功能,还能献上感言寄语。刘先生轻点按键,点上一支“蜡烛”、献上一束“鲜花”、洒上一杯“祭酒”,还写下一段缅怀的话语,追忆父亲。
刘先生说:“这个微信祭奠是我去年整的,很方便,不管什么时候,想和爸爸说一些家里的事情,拿出手机进到公众号里就可以写下来告诉爸爸。而且我还在一个网站建了个网页,那上面有爸爸的一些照片,背景音乐是爸爸生前最喜欢听的歌,照片旁边还备注上时间地点和什么事,也可以写寄语,每当想爸爸时,我都进来看看。”
记者在该网站上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将他们对逝者的哀思之情寄托其中,留言的话语并不长,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他们对逝者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