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荣破产后的生活】从186亿到0 前首富施正荣是如何一步步破产的?

2019-09-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天故事的主角是施正荣,但他的故事绝不是唯一的个案,在企业界大起大落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5年,中大型企业平均寿命8~10年,绝大多数的企业存活不超过20年.186亿,曾经的施正荣就是以这个身价成为2005年的中国首富.当施正荣创建的尚德企业在美国股市冲高到每股80美元的时候,他真的是站在人生事业的高峰,睥睨天下,可以说这一生应该荣华富贵不尽了.谁想到突然市场形势逆转,股价飞流直下三千里,竟然跌破1美元,成为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公司.施正荣在37岁时以海归洋人的身份回到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施正荣,但他的故事绝不是唯一的个案,在企业界大起大落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5年,中大型企业平均寿命8~10年,绝大多数的企业存活不超过20年。

186亿,曾经的施正荣就是以这个身价成为2005年的中国首富。当施正荣创建的尚德企业在美国股市冲高到每股80美元的时候,他真的是站在人生事业的高峰,睥睨天下,可以说这一生应该荣华富贵不尽了。谁想到突然市场形势逆转,股价飞流直下三千里,竟然跌破1美元,成为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公司。

施正荣在37岁时以海归洋人的身份回到中国,创办了小型制造公司尚德电力,这家公司踩准了国外市场爆发的时机,在2005年一举成为了第一家在美纽交所上市的中国公司。

大富大贵之后,施正荣的变与未变

"首富先生"似乎"变"得冷酷无情了,他开始重用一些背景更体面的人才,创业之初从底层跟随他奋斗的员工则感到他们被施正荣抛弃,没过两年这些背景体面的高管也被其抛弃了,2009年,他又用一批更为体面的外籍高管将其取而代之。

事业的大成,让他对光鲜亮丽的追求达到了顶峰。他愿意花20万美元包一架公务机去参加达沃斯论坛,也愿意在企业社会责任上一年掷出6000万人民币,他与美国副总统戈尔共进晚餐,与英国查尔斯王子谈合作,雇用了6名保镖24小时保障他和家人的安全,尽管这些年从未真正遇过一次危险……

也有人说"首富先生"没变。他依旧不爱应酬,不去酒吧,不去KTV,不打球,不玩古董,也不信宗教,只每年带着全家去澳洲度假。他依旧爱吃河豚,再喝点白酒,或者下班后去尚德附近的一家日本料理店点一份凉拌三文鱼。跟同学在一起高兴时,"还是那个样子,还是那个味道"。

有人说,他留给自己的那一面没有变,变的是给别人看的那一面。尽管个人简朴,他却给自己买了近十辆顶级豪车,包括三辆雷克萨斯,一辆宝马,一辆奔驰S600,一辆顶级宾利,一辆路虎,一辆沃尔沃……他身边的人说,他见不同人时会开不同的车,他一向是个特别注重礼仪的人。

曾有员工12000人,一年半之后,尚德电力员工仅剩2400人

从天堂到地狱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对中国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尚德电力来说,相隔不过短短8年。2001年施正荣创办尚德电力,2005年尚德电力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主板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次年,施正荣被评为中国首富。2013年,尚德宣告破产重整,董事长施正荣被董事会罢免。甚至还卷入"利益输送"、"转移资产"等诸般是非漩涡。尚德电力为什么会倒下?它对中国的光伏产业究竟带来怎样的影响?

2013年清明节后的无锡尚德P3工厂,一切工作还像往常一样进行着。尚德破产重整的消息,并没有给工人们带来什么变化。负责组织生产的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熊海波向我们介绍,尚德的生产还在继续,与破产之前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与几年前相比,这里已经是另外一番景象。熊海波告诉记者,现在有2400工人,最多的时候,有12000人,那都是一年半以前的时候了。

在保证平日的生产的同时,尚德破产清算的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着,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管理人,清算组组长杨二观介绍,目前阶段,催款是他们工作的难点。为了保证破产重整阶段期间企业能有正的现金流,现在的尚德对每一个订单的选择都十分地慎重。

2013年3月20日,尚德宣布破产重整。很多曾经陪伴尚德一同打天下的人也都听到了这个消息。杨怀进,与施正荣相识于1999年,是与最早施正荣一起创建尚德的伙伴,曾担任尚德的总经理助理。张凤鸣,与施正荣相识于1996年,在澳大利亚期间曾经与施正荣在同一家实验室合作五年,归国后曾担任尚德第一任首席科学家。

荣建国,在尚德成立期间,曾担任无锡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曾经见证和参与尚德成立的他们,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都是五味杂陈。

施正荣的尚德电力是怎么创立的

曾经见证了尚德成长的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对尚德的衰落心存惋惜。那么尚德究竟是怎样一步步走到破产的边缘的呢?这还要从1999年的一个餐馆说起。

1999年,两个在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一见如故,杨怀进在异国见到了他江苏扬中的同乡施正荣。两个年轻人一拍即合,打算归国创业。

2000年,刚从澳洲归来的施正荣和杨怀进,带着项目计划书,带着笔记本电脑,来到上海技术交易所,听他们宣讲的,是一些上海的太阳能专家和投资人。施正荣走上讲台,慷慨激昂地说,全世界太阳能技术第一流的专家就是我。但是坐在台下的听众没有一个人表示感兴趣,甚至有人对杨怀进说,你根本不懂中国国情。"

但是,意气风发的杨怀进和施正荣并没有灰心丧气,从上海离开,他们又在山东、辽宁、浙江、江苏的许多城市连连吃了闭门羹。直到有一天,他们来到了无锡。杨怀进:"我们很幸运,就是说当初基本上不被理解的情况下到得到无锡市政府的这样一个支持,特别让我感觉惊讶的是无锡市的市委书记王佳俊,他听了这个项目汇报之后,他立即就是说召开了这个几家投资者的会议。无锡尚德就成立了。"

建立尚德的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初期启动的资金需要八百万美元。无锡国联集团、小天鹅等几家大国企,每家一百万美元,就这样为尚德筹到了第一笔资金。杨怀进:到位资金大概是五六百万的美金,实际上都由无锡当时国有的几家企业都分摊掉了,当时他(李延人)是经委主任,他的资源也是信誉个人魅力也是相当强的,他帮助了尚德早期的运营资金的问题。"

尚德电力四兄弟

这位原来的无锡市经委主任,也是尚德的第一任董事长李延人——在那时,施正荣常常称呼他大哥。荣建国:"就是(像)这个我们平时传说中的中关村的学子背个挎包,有个笔记本电脑,打开电脑纵览世界,看他的学习情况,看他的欧洲的生活情况,看他的这个产品的研发,他发明论文的,反正所有的财富都在这个笔记本里。"

与施正荣、杨怀进一起回国的,还有他在澳洲实验室的同事张凤鸣博士和澳大利亚人泰德。这三位博士、一位硕士被大家称为尚德海外归来的"四兄弟"。张凤鸣:我当时是尚德的首席科学家,然后兼这个技术研发中心的经理。当时就是创建研发中心,当时有一个新的起点,后来招聘这种技术人员,特别是研发方面的人员,再一个就是研发是国内最大的一条生产线。"

在无锡落地的尚德,也得到了无锡市和无锡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尚德进入运营正轨大大缩短了时间和成本。荣建国:"在很短时间内他已经完成了企业的串联,完成了计划的报批,他要把美金的进口要报批的,作为刚起来的公司他没有这个时间,没有这个经验再去建厂房,时间也不允许,条件也没有,拿出现有的标准厂房无偿的给他使用,应该说是我们也是一站式服务,站站有人管着,每个关键的结点都有人在那里支持着。"

虽然当时的尚德已经建成了国内最大、最先进的光伏产品生产线,但是由于市场销路还没有打开,尚德的生产资金还常常短缺。但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施正荣和伙伴们一起撑过了尚德初期最艰苦的时光。荣建国:"尚德的起步,是人的努力,各界政府自支持,里面关键,应该说是和施正荣个人的魅力,个人的努力分不开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他周围的创业团队,团队包括当时不是讲四兄弟,他看见李(延人)主任总是叫大哥。"

但靠着兄弟支持和政府力挺,尚德这个幸运儿,很快就度过了初期资金短缺的困境。投产两年之后,尚德就迎来了欧洲太阳能市场的春天。就在尚德第三条生产线投产的同一个月,德国政府更新了"可再生能源法",对太阳能出台了详细的补贴计划,德国对光伏电池的市场需求瞬间膨胀。而国内的光伏产业只有尚德一家有胃口吞下这块大蛋糕,凭着先进的生产线,尚德很快开始赚钱。

然而,在尚德进入收获季节的同时,施正荣最早的团队却在分崩离析,2002年到2003年,杨怀进、张凤鸣、泰德,纷纷离开了尚德。

2004年,随着第一届董事会任期届满,李延人也离开了尚德,离开时,他只带走了一百万元的现金和一辆他开了几年的奥迪A6,并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股权。就这样,四兄弟中的其他三人,以及第一届董事长李延人离开了尚德。多年来,他们并未向外界讲述过他们离开的真正原因。而随着他们的离开,尚德也开始变成施正荣一个人的尚德。

不仅如此,施正荣也开始酝酿让国有股东退出尚德,以便为尚德登陆资本市场做好准备。在无锡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协调下,国有股东纷纷以几倍,甚至十倍以上的回报退出,尚德也为私有化和上市铺平了道路。

尚德电力在纽交所上市,施正荣瞬间拿下中国首富宝座

经历了最初创业的艰难之后,尚德终于迎来了全新的市场机会。而德国政府对太阳能电池补贴的政策,更是让尚德的市场需求瞬间暴发,产业前景一片光明。于是,尚德准备在美国上市,在资本市场施展拳脚。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人却自己上门了。

2005年9月20日,时任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总经理的詹姆斯突然造访尚德,他问起当时正准备去纳斯达克上市的施正荣,为什么不考虑到美国纽交所上市。而在当时的尚德高层看来,纽交所是当时全世界2000个VIP的俱乐部,他们没有想到,就在3个月后,尚德也成为这2000个VIP公司中的一员。

2005年10月14日,在美国华尔街门纽交所前升起来了三面旗帜,从右至左是尚德电力、中国国旗和美国国旗,尚德电力就这样成为了当时第一家在美国市场公开上市,融资规模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上市当天尚德电力的股价,就从15美元涨到了21.2美元,而蒸蒸日上的尚德股价也让施正荣在一夜之间,成为了中国首富。

那一年,美国上市归来的施正荣成了征服海外资本市场的英雄。熊海波:很多供应商都纷纷来祝贺,包括我们施总从美国回来,再回到我们这边,我们夹道欢迎,应该说员工从上到下欢声一片,脸上充满了喜悦。"2006年,施正荣以186亿元的身家成为中国新首富。

在美国上市成功的尚德,确实没有理由不骄傲,刚才成立四年的尚德其发展速度,就超过了英国石油公司旗下的太阳能业务,以及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常青太阳能,跻身世界前五名。而据当时的尚德高管看来,上市带来的财富对于施正荣的意义并不大,把尚德做成一份事业,做成一个百年老店。"

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在施正荣的这位榜样的带动下,带着大量资本进入到光伏市场淘金。离开尚德的杨怀进也开始代理光伏生产设备。国内光伏市场的热度变化,让他也感到吃惊。杨怀进:"我在2001年的时候在推这个项目的时候,遇到的都是比较冷淡的面孔,对不对,那么到了2005年的时候呢参加一个展览会,这个展览会在浦东东方明珠这里,当我看到这个展览会场面的时候让我感到很惊讶,我几乎要捂住眼睛不敢看,因为变得太疯狂了,一下子从一个非常冷门的行业变成一个备受追捧的行业。

"

张凤鸣离开尚德之后,回到了南京大学光伏专业担任教授,并且到南京中电光伏担任首席技术官。他当时也感受到了光伏市场疯狂的热度。张凤鸣:"还没有生产出来,其没有测试,客户都把他的设备搬到你的车间来,当场测试以后,马上包装,就放在他自己的车上就拉走了,所以说是供不应求。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纯利润超过30%。"

供不应求的状况让所有的光伏企业都开始追逐光伏产品的原料晶硅。晶硅的价格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变得不可思议起来。杨怀进:2006年的时候硅料是22美金,27美金,然后涨到33美金及然后涨到50多美金,到了2007年、2008年的时候就涨到了500美元一公斤,欧美实际硅材料的成本就是在20多美金一公斤。"

疯狂上涨的硅料价格让施正荣也坐不住了。施正荣找到了全球十大硅片供应商之一,MEMC公司。凭着上市和借贷获得的雄厚资金,施正荣与MEMC约定,在未来10年以每公斤80-100美元的价格,向尚德提供价值60亿美元的硅片。施正荣也开始考虑转换技术路线,减少硅料在产品制造中的使用。2007年,尽管尚德在非晶硅薄膜电池方面的技术路线和量产化方面尚未成熟,施正荣仍然力排众议地宣布,在上海投产薄膜电池生产基地。

施正荣笃定地判断,10年内,多晶硅价格不会跌破100美金。但是,硅料的价格跟施正荣开了个巨大的玩笑。杨怀进:"因为后来上的项目很多,大家动脑筋把所有的全世界的各种各样的硅料的来源渠道甚至角落都扫遍了。从500美元一下子下降到50美元,从50美元下降到20多美元,就是说20多美元再下降到19美元17美元。"

2007年5月,施正荣宣布要投资3亿美元发展薄膜电池基地。而随着国际市场上的晶硅价格从每公斤500美元,降到五十美元以下,施正荣也叫停了薄膜电池项目,而是在同一地点上,投资26.8亿元,建起了晶硅电池生产基地,而就是这一项决策的失误,让尚德损失了近五千万美元。"

高价格的原料长期订单也让施正荣叫苦不迭,尚德一方面在找其他原料商,一方面也在承担这个订单的苦果,直到2011年,尚德付出了2亿美元的"分手费",终止了这张订单。2008年,尚德的资金已经出现隐隐的危机。

但是充裕的银行贷款却能够为尚德的扩张保驾护航,短短三年,尚德从银行获取的贷款已经从2005年底的0.56亿美元,增至7亿美元左右,增长了十几倍。从2005年到2008年,尚德营业收入经历了从2.26亿美元大幅涨到了19.23亿美元,利润总额也从2820万美元提高到了8820万美元。施正荣依然是备受追捧的明星企业家。

如果在几年前来到无锡,人们会在闹市区和高架桥旁巨幅广告牌上,看到无锡几个先进的人物: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和创新先锋施正荣总是排在最显著的位置。一个施正荣早期的伙伴这样告诉我,每当经过这些广告,他总是怀着复杂的心情低下头,他有些担心施正荣和尚德会不会就这样被捧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光伏市场吹进了一股寒风。施正荣选择让尚德保持极速扩张,不仅是他一人,其他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也相信光伏业前景依然一片大好。2009年初,国开行江苏分行和中行无锡分行共同向尚德提供了2亿美元的贷款。

对光伏业的大力支持随处可见。尚德的银行贷款从2005年末的0.56亿美元攀升至2011年底的17亿美元,暴增近30倍。杨怀进:投产就能够挣钱,那么就能带来GDP,当然就是说政府银行都是支持的,所以推动了力量是很大。

只要你在哪里开公司建太阳能,几乎所有的行业银行的行长都会来参加这样一个开工仪式,都会来给你谈接下来贷款的事情,这样的从政府的角度也是如此,到处都是建太阳能生产基地。"记者:在这波热潮建起来的基地,光伏产业园、扩大了的厂房有多少?"杨怀进:我想现在产能的50%都是在那波建立起来的。"

遍地开花的光伏产业让光伏产品价格暴跌,价格战愈演愈烈,不断有企业曝出让人惊诧的跳楼价。国内光伏产业的产能80-90%都要依赖对欧美市场的需求。而越来越低的中国光伏产品价格,让美欧等国家对中国展开了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而且遭受债务危机的欧美市场,对太阳能的补贴和对光伏产品的需求大大萎缩。杨怀进:"政府补贴就如同开关一样,他今年补贴开关就开,要过几年不补贴了开关就关掉了,就没有了,那么我没有看到哪一个行业是依靠政府补贴疯狂的发展的这个地步的,这个一直让我感到不安的。我们恰恰做这个行业的时候做到忘记了我们认为政府补贴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一直都在那里。"

贷款太多,债主太多,当暴利无法维系时,尚德电力步入危局

2011年,尚德真正开始进入了危局。尚德2012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负债达35.75亿美元,资产为43.78亿美元,资产负债率达81.8%。生产利润极低,巨额贷款成了沉重的包袱。

十年前,施正荣的几位合作伙伴在尚德开始盈利时离开。十年后,在尚德的重重危机之下,又有更多的高管离开了施正荣。2011年,正是尚德成立十周年的日子,荣建国作为施正荣的老朋友,也参加了这个尚德的庆典。与此同时,施正荣不断被曝出关联交易和GSF基金反担保欺诈的丑闻,海外投资者和公众纷纷质疑。

施正荣通过亚州硅业、辉煌硅业等公司的关联交易,将上市公司尚德电力数十亿元的利益输送到到自己名下的资产中。甚至有媒体曝出,2012年,国开行曾经提出让施正荣以个人资产担保,为尚德争取新的贷款,以挽救危机中的尚德。但是这一提议被施正荣拒绝了。

2012年,8月15日晚,尚德电力宣布,施正荣卸任CEO。2013年3月4日晚间,尚德电力对外宣布,施正荣辞去董事长职务。但是,在尚德,依然有员工把他当作尚德的灵魂。2013年3月20日尚德宣布破产之时,破产之外加上了"重整"二字,让人们看到了尚德生存下去的希望。熊海波说,经过这一番调整,也许尚德还有机会迎来第二个春天。

就像这座全球巨大的光伏建筑一样,尚德的辉煌仿佛就在昨天,历历在目,有的员工说施正荣还常常会来,只是外人已经很难再看到他的身影,经过这一番破产重整,尚德的牌子也许不会倒,尚德的厂房也许依然会在,但是尚德还是昨天的尚德吗?"

回归

施正荣缔造了超高速度的财富神话,又以几乎同样的速度跌至谷底,财富来的快,去的也快。这件从中国首富到破产的故事血淋淋的告诉我们:"财富的定义不是以金额来衡量,而是以时间来衡量"。你今天有钱并不意味着你明天还会继续有钱,你今天赚钱并不意味着你以后还能继续赚钱。

但施正荣的故事绝不是唯一的个案,在企业界大起大落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5年,中大型企业平均寿命8~10年,绝大多数的企业存活不超过20年。

所以在全世界的华人圈中最有资格对保险说NO的首富李嘉诚就曾经说过:"大家都说我很富有,其实真正属于我的财富是我为自己及家人购买的充足的人寿保险。"除此,李嘉诚又说:"人寿保险是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时留给自己与家人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就是中国首富和亚洲首富在观念上的本质区别。

李嘉诚之所以会在资产配置中增加巨额的人寿保险,是因为他在商场上拼搏50余年,早已认识到影响企业盛衰与财富增减的因素太多了。包括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经营风险、人身风险与责任风险、婚姻风险、系统风险等等……有些是可控的,有些则是不可控的,任何一个风险的发生都可能让你一生辛辛苦苦的积累瞬间化为乌有。

所以人生在世每个人都要懂得未雨绸缪,才能持盈保泰。有钱的时候更需要做好没钱的准备,是每个富人一生都要修炼学习的课程。

最著名的案例就是世界500强企业安然在倒闭之后,总裁克里斯.莱夫妇全部资产被没罚清偿债务,唯独他曾经以3700万美元所购买的养老年金保险被保护下来,使得他们从2007年起每年可以从保险公司固定领取90万美元的养老年金,债权人却对他无可奈何,因为在美国人寿保险被视为家庭幸福的最后一道防线,不仅享受税负的优惠,同样的保险资产也在许多州获得到法律上的保护,为受益人的利益而存在,免于债权的处分。

其实理财不仅管理的是现在,更重要还是为将来做打算,起码人生虽短,但风险很多,能够保证不被意外的风险让自己白干几十年,也很重要。

总之,首富的日子里,他得到了他过去所有渴望的东西,这些名利对于那个扬中少年来说更具有补偿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