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缥缈录 《九州缥缈录》撤档 “宫廷”“玄幻”“仙侠”们还能火下去吗
近日一部电视剧的撤档引起了无数网友们的热议,这部剧便是《九州缥缈录》,这一部《九州缥缈录》原本定档在6月3日的晚上22点,但是在临播出前的半个小时,《九州缥缈录》突然被告知临时撤档,让观众们都还没有搞清具体状况。
许多人都在想着《九州缥缈录》到底为何会被撤档的同时,网上也有知情人称,最近玄幻题材或许将被严格限制,而近期广电总局专门召开了创作规划会指出了具体原因,其中我们就看到了一条,玄幻、仙侠、架空演绎的古装剧不能够为了增加娱乐性、吸引眼球额胡编乱造,玄幻剧应该有着审核底线。
对于这部从大学就开始看的小说,若放在几年前我肯定是抱着期待的心情去追剧。不过,近年来,古装架空历史剧以一年几部的速度铺天盖地而来,肆意的占领国人的审美空间,同样的还有古装宫斗戏和偶像仙侠戏,最近连种田文都能拍电视剧了,国人对此乐此不疲麻木不仁,这种现象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
其实我第一次看缥缈录的时候就知道,作者意图复制一个模仿战国历史的架空时代,连出场人物都极其相似,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去看看各国的设定,再看看张丰毅饰演赢无翳的剧照,你能不联想到秦始皇吗?所以,架空历史和古装宫斗戏,其实是一种对中国历史上王朝争霸的复制,本质上则是对权力的膜拜。
对权力膜拜的文化,这是从两千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就深入中国人基因的文化。对权力的膜拜深植于每个人的内心,跪拜权力的背后,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着他日能取而代之,少年项羽如此,当今国人亦如此。这就是为么这种戏码千篇一律的展现权力、地位、美色、阴谋,广大观众还能乐此不疲的原因所在。
中国人对权力的膜拜其实还催生了另外一个怪胎,那就是这几年火的不得了的仙侠文化。
这话怎么讲呢?我们先说一下侠的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里,侠脱胎于战国游侠,以太史公《游侠列传》为代表,到了汉武乃至魏晋,神怪小说大行其道,成了中国小说的始祖,到唐朝,以侠的精神为代表的传奇小说脱颖而出。侠的精神就是对皇权官权的反制,进而成了民间对正义能够在人间伸张的寄托,每当遭遇不公,人们多么希望有个大侠来为人们主持正义。
我们今天有个词,行侠仗义,就是这个意思。侠的文化就是这么诞生的。侠到最后都是要归隐的,我们看传统的武侠小说基本都是这个路子。
那么仙的文化从何而来?其实也是脱胎于古代的官僚制度。仙是出世的,是超脱的,是无所不能的。对仙的迷恋,对成仙的渴望,在先秦时代是皇帝的专属,不过结果都不太好。秦始皇海上求仙没有结果,汉武帝晚年也迷信神仙方术屡屡受骗,成为后世笑谈。
但是这些根本无法阻挡人们内心对成仙的愿望。在儒家思想主导一切世俗事务以后,政治上不得志的文人们借助炼丹修道寻仙隐世来对抗世俗的权力对自己的否定,寻找一种精神层面的超越力量,从而达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有一个关于终南山的故事很值得玩味,也证明了成仙的文化其实和当官的文化是一体两面分不开的。唐朝时,终南山是追寻成仙的隐士们的桃园乐土,同时也是皇帝招贤礼士选拔人才的地方,这是不是相当讽刺?标榜着鄙视权力的隐士们一边在终南山上清修隐居,一边在等待着皇帝选拔官员的诏书。
大家心里都明白,终南山离长安非常近,在这里隐居,其实是一条升官发财的捷径。这就是成语,终南捷径的由来。看到这我想大家都明白了,所谓的仙文化是个什么东西,它不过是权力的寄生物。
那么侠的文化怎么结合了仙的文化演变成仙侠文化的呢,请继续往下看。
仙侠小说发端于晦暗诡谲的唐代,发展于似盛实衰的清代,在民不聊生的民国,在环珠楼主等人的笔下攀上高峰,中国小说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化现象,仙侠合流,终于完成实质上的蜕变,《蜀山剑侠传》问世,这个时候,侠的精神仍然是主流,仙侠不过是写的更有趣的武侠。
然而,近年来,武侠已经难以再现辉煌,侠的精神逐渐退潮,仙侠小说披着侠客的外衣,终于坐上至高的权力宝座,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近年来以仙侠玄幻为题材的小说成千上万,改编成影视剧的大概得有上百部了。
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仙之大者,又是什么呢?如果你看看当今流行的玄幻修仙小说,那些主角修炼到最后,不过是又一个主宰众生的至高当权者。这是侠和仙的本质区别。这些玄幻仙侠套路都一样,不管过程多么曲折,画风多么清奇,结果都是成仙成神当帝王,不过是满足人们对权力地位的自我想象,来对抗现实的挫败感,弥补人们在现实层面的尊严缺失,满足他们对权力阶层的臆想。可以说,仙侠合流本质上是侠的精神的倒退。
张无忌放弃皇帝大位,韦小宝功成辞官身退,神雕侠侣退隐江湖,萧峰舍生取义,在武侠世界的最后,大侠们的归宿基本与权力隔绝。而在《九州缥缈录》里,姬野和吕归尘最后都成了一方帝王,实现了所谓的天命,不过是又一次对权力的膜拜和想象。这就是经典与庸俗的区别。
我真的希望有朝一日,中国的作家和编剧们能够写出真正伟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