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表里山河 说说山西的“表里山河”

2019-04-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山西省,面积十五万六千七百平方公里,人口三千七百万(其近邻陕西省,人口四千万,稍多一些).地图显示得很清楚,山西可分为四个部分,共十一个市.北部,从北到南,纵向: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中部,从西到东,横向:吕梁市.太原市.晋中市.阳泉市;晋西南:临汾市.运城市;晋东南:长治市.晋城市.山西省表里山河 说说山西的"表里山河"山西称为"表里山河",是指山西内外,地势皆为山脉与河流,从而形成一个又一个的盆地.山西地势,自北向南,大同盆地,忻州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

山西省,面积十五万六千七百平方公里,人口三千七百万(其近邻陕西省,人口四千万,稍多一些)。

地图显示得很清楚,山西可分为四个部分,共十一个市。北部,从北到南,纵向: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中部,从西到东,横向:吕梁市、太原市、晋中市、阳泉市;晋西南:临汾市、运城市;晋东南:长治市、晋城市。

山西省表里山河 说说山西的“表里山河”

山西称为“表里山河”,是指山西内外,地势皆为山脉与河流,从而形成一个又一个的盆地。

山西地势,自北向南,大同盆地,忻州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以东是上党高地。

山西位于太行山与黄河之间,沿着黄河,又有吕梁山、中条山、王屋山。

山西省表里山河 说说山西的“表里山河”

内地还有五台山、云中山、系舟山,太岳山,恒山。

上党高地内部,也有两个盆地,长治盆地和晋城盆地。

临汾盆地,亦即临汾市,有两个著名的区县,尧都区,洪洞县。

洪洞县有名,倒不仅是那句苏三离了洪洞县,那只是戏曲而已,在历史上真正使洪洞县出名的原因,是大槐树。元末,因为战乱,各地人口减少,山西因为其地理环境的原因,相对和平一些,不少人跑到那里,休养生息,一时之间,山西成为当时的人口聚集地。明初,各地人烟稀少,为了发展生产,决定将聚集于山西的人口,再分散到各地去,而这些移民的人口,据说都是从洪洞县大槐树出发的。

山西省表里山河 说说山西的“表里山河”

尧都区,历史更为久远,远古时期的帝尧,黄帝同盟的五帝之一,唐国人,少年时,封于陶(今襄汾县陶寺乡),十五岁时,改封平阳(今临汾市尧都区)。

帝尧名尧,母亲庆都,出身伊侯之家,后迁往祁(今晋中市的祁县),因此,帝尧姓伊祁,而因封地和出身地,称陶唐氏。

再说说运城盆地。运城盆地更像是陕西的一部分,在东汉帝国时期,它划入陕西的司州,而不是山西的并州。运城的人,不少在西安工作,运城的孩子,上大学常常考西安的大学,而不是太原的,因为运城离西安近,离太原远。著名的永济电机厂,甚至将其主要部分设在了西安北翼的经济开发区。

早在帝尧时期,其异母弟,周人的祖先后稷,就出生于运城盆地,也就是说,周人起源于运城盆地。夏同盟取代黄帝同盟之后,其酋长太康失政,后稷的儿子不窋(音ZHU,二声)离职而去,进入关中的戎狄之地,其部族在关中持续发展,遂成周国。

前1046年,周武王起兵伐纣,建立了周王国,夺得大片土地,封给亲属子弟和功臣,建立了众多诸侯国,拱卫王室。

周武王、周成王父子分封的各国,晋国是其中之一。在西周早期,周成王将运城盆地东部、帝尧后裔的祁姓唐国封给了其弟叔虞,建立了姬姓唐国,而原先的祁姓唐国的人,则迁到周王的都城镐京附近,即今长安县一带,建立了杜国。在唐叔虞之后,其子燮继位,将姬姓唐国国都北移了一点,迁都到晋水附近,建都运城盆地北部的翼城,遂改唐国为晋国。

至春秋早期,黄河以东,自北向南,有霍国、耿国、荀国、魏国、冀国、虞国、西虢国等诸多国家,此时,晋国还不大,规模与这些国家是一样的,与它们相邻,位于运城盆地的东部。

周平王东迁,拉拢诸侯,晋文侯支持周平王,于公元前750年,击杀了与周平王分庭抗礼的周携王,以此大功,遂得周平王允许,得以大肆吞并黄河以东各国,晋国开始扩大。

前746年,晋文侯去世,其子继位,是为晋昭侯,他将运城盆地北部的大城曲沃(在今运城市闻喜县)封给其叔,亦即曲沃桓叔。曲沃比晋国都城翼城还要大,遂造成之后几十年,曲沃宗连续出击晋国正宗国君、企图篡位的严重事件。

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祖孙连续三代人,前赴后继,与晋昭侯、晋孝侯、晋鄂侯、晋哀侯、晋小子侯等五代六位国君作战,终于在前679年,灭晋国正宗,取而代之,成为晋国国君。曲沃武公成为晋武公。

前677年晋武公去世,其子继位,是为晋献公。晋献公为避免自己本家曲沃本族的众多公子们有样学样,图谋不轨,干脆,将其全部诱杀,然后,迁都于绛(在今临汾市南部的襄汾县),彻底摆脱了旧贵族们的威胁。

晋献公向北方的临汾盆地、太原盆地扩张,也向南方的黄河一线扩张,吞并了今山西境内的二三十个国家,晋国疆域,扩大到今山西全境,遂成大国。

前636年,晋献公之子重耳继位,是为晋文公。晋文公在位期间,晋国称霸,成为诸侯的盟主,晋文公为春秋五霸之一。

之后,晋景公又迁都新田(在今临汾市南部的侯马县),称为新绛。

现代考古发现证明,今日运城市北部的绛县、新绛县,虽然取了与晋国都城相近的名称,但其实它们只是在晋国都城附近,名称相似,但并非晋国的都城绛、新田。

在春秋时期,晋国很多代国君持续扩张,从建国初期据有运城盆地东部,到后来,囊括今山西全部、陕西东部与北部、河北中部与南部、河南西部与北部、山东西北部与内蒙一部的广大地区,成为春秋时期的头号超级大国。

如果不是后来的三家分晋,那么,根本就轮不到秦国,须知,晋国才是超级强国,晋国将长期领导诸侯,中国将走向完全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

赵魏韩三家分晋,合称三晋,他们在山西境内是这样瓜分的,运城盆地、临汾盆地归于魏国,上党高地归于韩国,而太原盆地、忻州盆地、大同盆地,皆归于赵国。

赵国的国土还包括河北西部,亦即,太行山两侧,皆为赵国领土。

赵国国土还包括内蒙古的一部分,北界抵达阴山一线,基本上达到人类居住区的最北边了,阴山以北,人烟稀少,不少都是极为寒冷的空地。

夷,是指开弓射箭的人,东夷人善战,在战国七雄之中,东夷人后代的两个嬴姓国家,秦国赵国,最为强大,秦国以重步兵著称,赵国以精锐骑兵取胜,两大强国实力不相上下,各有统一天下的机会。前260年,在上党高地的长平,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秦赵两国以举国之力相拼,结果,秦国取胜,天下大势,就此决定。长平,今高平市附近,位于上党高地中的长治盆地与晋城盆地之间的山地之中。

说过了运城盆地,再说吕梁山,此山位于山西西部,与黄河平行,马烽、西戎写的抗战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非常著名。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郭兰英唱道:“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两句词,唱出了山西的地形。

再说说中条山,中条山,得名于西周时期在山里以打猎为生、时不时下山抢劫的的条戎。中条山位于黄河以北,与黄河一起,形成了中原地区北部的两道天然防线。抗战开始后,黄河花园口决堤,黄泛区纵贯河南中部,日军在河南受阻于黄泛区,一直无法西进,因而与黄泛区西侧的中国军队形成对峙局面,于是,日军企图绕道山西,从山西南下,进入河南西部,从而拿下陕西,再南下四川,直取重庆,彻底征服中国。

但是,中国军队重兵防守中条山,一直阻击日寇南下。1941年,日寇向黄河以北的中条山,又一次发动进攻,著名的中条山战役爆发。山西南部的中条山,是中国军队在华北集结最多的地方,抗战爆发后的四年间,日寇连续对中条山发动十余次猛攻,均未能攻克,最后,于1941年5月底,日寇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亲自指挥,十二万日军对驻守中条山一线的十几万中国军队发动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即中条山战役。

中国军队方面,由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统领。由于双方武器相差太过悬殊,并且,驻守中条山的军队并非一流部队,所以,日军最终获胜,夺占中条山。

中国军队中,第3军军长唐淮源上将、第98军军长武士敏中将、第70师师长石作衡中将、第12师师长寸性奇少将、第215旅旅长赵锡章中将、第205旅旅长徐积璋少将、第14集团军参谋处处长张世惠少将、新27师师长王竣中将、新27师副师长梁希贤少将、新27师参谋长陈文杞少将(年29岁),阵亡;主要由十七岁到二十岁的娃娃兵和女兵组成的新27师,全部阵亡。

中条山会战获胜后,正当山西日军在为南下河南做准备时,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此后,日本必须全力对付美国,于是,华北日军因而停止了南下河南的行动。之后,关东军主力纷纷调往太平洋战场,与美军作战,结果纷纷被武器先进的美军所歼灭。东北被掏空,在东北已经不剩什么像样的日军了,因此,华北日军成为侵华日军唯一的主力,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尽力维持局面,直到日本天皇宣布投降。

说过了山西南部防线,再说说山西北部防线,山西的大同盆地与以南的忻州盆地之间,以北岳恒山相隔。明代有内长城,与外长城形成两道防线,内长城的山西段,自黄河边开始,自西向东,有三关,然后,再沿着恒山,向东延伸,一直到太行山,形成了忻州盆地的北部防线,这三关是:偏关、宁武关、雁门关。

外长城则在大同盆地北部,大同镇是长城九大边镇之一。

山西境内,有历史感的地方比比皆是,北部的五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名山;大同的云冈石窟,南北朝时期北魏帝国开凿,费时六十年完工,与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门石窟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