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十二虎臣】如何评价东吴江东十二虎臣中的徐盛?
说徐盛没资格立传当然不对,但论及战功和资历,确实在诸将末列,题主所举徐盛功绩,都不是对战局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丁奉率兵三千先破胡遵七万,官至右大司马、左军师。朱桓以五千破曹仁数万,潘璋谋火攻几让曹真、夏侯尚有来无回。朱桓、潘璋的战绩跟徐盛所在洞口之战一样,都是曹丕三路伐吴中的一战。曹休撤军的主因根本不是徐盛力战,而是朱然、朱桓、潘璋之活跃令曹真、曹仁、夏侯尚作战不利,曹休也只能退军。
按《贺齐传》描述,曹休又是因为看到贺齐“蒙冲斗舰之属,望之若山。休等惮之,遂引军还。”——贺齐和徐盛两种说法不过是专美传主。此战中全琮则是:“敌数千人出江中,琮击破之,枭其将军尹卢。”
此尹卢就是跟臧霸、孙观、吴敦齐名为泰山四大天王的尹礼,好吧,这是我乱说的称号。
徐盛的战功在同一时间被朱然、朱桓、潘璋、贺齐、全琮瓜分,还剩多少影响力?
徐盛所在建安二十二年的濡须口之战。此战首功是吕蒙,他担任都督据前所立坞,置强弩万张于其上,以此地利跟曹操对峙。这一战双方都不敢轻进,魏军先锋将士不安,张辽想要撤走,被臧霸劝阻。徐盛在此战的战功是一次战斗的机智应变,更体现其人能力,可类比甘宁百骑袭营,但对战役胜负没有什么影响。也就是徐盛有传才专门记载,没有放到描述整场战役的记载中。
徐盛在广陵之战逼退曹丕的计策究竟有多大影响力,就请自行估量,当时曹丕所乘旗舰差点沉没,极为不利于曹丕交战,而史学家多认为曹丕发动这一战,主因是为了消灭臧霸等青徐势力,将其军力纳入中央统辖。当年打死孙观、尹礼的吴军功不可没。
论起资历,陈武、董袭是孙策时期的中军老将,蒋钦、周泰紧在其后,徐盛做过蒋钦、周泰部下。徐盛的一些事迹,另一位没有立传的宋谦也有,宋谦是孙策时期的老将,资历应当在徐盛之前。如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披走。璋身次在后,便驰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这是一件二人的劣迹。而宋谦在夷陵之战也是“宋谦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
可见当时只要参战的将领都有战功,宋谦只是吃亏在没有列传,对其行事不能详知。还有在夷陵之战活跃的鲜于丹,最早在建安十九年始,也是转战各地。
挤干了水分,徐盛可道之处确实不多,论其才干和资历,我认为他跟宋谦一样,立传与否可有可无。若非《三国演义》给广陵之战加油添醋,徐盛得不到那么高人气。还有跟程普、黄盖同为老将的韩当,他纯粹是因为资历受到倚重,论才干实不如程普、黄盖,在龙逢之战中数被臧霸所败,多年没得晋升。反被后辈朱然、朱桓、全琮等人猛然追赶。
徐盛没能活到黄龙年间,按黄龙元年吴将排列,除了陆逊、诸葛瑾、步骘不谈。朱然为车骑将军、右护军,领兖州牧。全琮为卫将军、右护军、徐州牧,尚公主。朱桓为前将军,领青州牧,假节。朱据为左将军,尚公主。潘璋为右将军,贺齐为后将军。
按徐盛生前职位,肯定做不到车骑、卫将军。朱桓只是比全琮略低,是四方将军中唯一领州牧、假节。徐盛若想混入四方将军,也就看孙权会不会把女婿朱据的位置给他了。就算徐盛拿到四方将军之一,跟中流砥柱一词也相差甚远。贺齐吃亏在长期坐镇南方,就算随军北伐也做后应部队,功绩所得不多。不过他还帮徐盛捡过丢失在战场上的长矛。
潘璋有性格缺点,被压得很低。徐盛功绩不出彩不说,前不服蒋钦,后不服周泰,也是颇有五散人周颠的风范。
“我徐盛不服,但是我打不过他,我就是不服。”
在东吴能称的上中流砥柱的是周瑜、吕蒙、陆逊一类人物,少了徐盛没什么大影响,徐盛就算是后期混资历,都没有明显高于潘璋、贺齐的迹象。更别说相对前期诸将的资历与战功了。
三国无双7先出韩当,8代先出徐盛,我看都是以《三国演义》为主。让曹天人吃瘪的朱桓,性格也是各种不服,哪一点比徐盛差?当初韩当先出,我也是大惊失色,程普都不如韩当有特点乜?生擒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的潘璋戏份也很多,可以跟关兴有基情戏,光荣不爱出反派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