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塾李涛 不为人熟知的“特殊”上将李涛

2017-08-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从瑶族农家子弟到共产党员 李涛,原名李盛才,曾用名李湘 ,瑶族.1905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汝城县延寿乡新坡村一个耕读世家.祖父李禧泉和父亲李树鸿均是晚清秀才,父亲终生以教书为业.李树鸿教子严格,期望儿子有较高的学识和良好的品行.李涛7岁入本村私塾,9岁随父到延寿乡达德小学,后转到县立模范小学.他天资聪颖,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李涛13岁时父亲病故,祖母和几个叔叔凑钱继续供他上学.年幼的李涛从此开始懂得人生的艰难,省吃俭用,奋发读书.1926年初,李涛在郴州加入中国共产党.2月,他与朱青勋等在郴

 从瑶族农家子弟到共产党员 李涛,原名李盛才,曾用名李湘 ,瑶族。1905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汝城县延寿乡新坡村一个耕读世家。祖父李禧泉和父亲李树鸿均是晚清秀才,父亲终生以教书为业。李树鸿教子严格,期望儿子有较高的学识和良好的品行。

李涛7岁入本村私塾,9岁随父到延寿乡达德小学,后转到县立模范小学。他天资聪颖,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李涛13岁时父亲病故,祖母和几个叔叔凑钱继续供他上学。年幼的李涛从此开始懂得人生的艰难,省吃俭用,奋发读书。

1926年初,李涛在郴州加入中国共产党。2月,他与朱青勋等在郴县北街成立中共汝城县小组。5月,正当北伐军由广东出师北伐之初,李涛受中共郴州特别支部派遣,同朱青勋一起返回汝城县开展建党工作。

6月,中共汝城县支部成立。同年夏,李涛被选调到衡阳政治讲习所学习。8月,经中共湖南区执委批准,中共汝城县支部扩大为中共汝城县特别支部,李涛任湖南总工会驻汝城工人运动特派员,并任中共汝城特别支部委员,在汝城开展工人运动。

汝城位于湘、粤、赣三省之交,地处军事要地,土豪势力猖獗。李涛与省委任命为驻汝城农运特派员的朱青勋一起宣传革命,揭露土豪劣绅的阴谋。1926年秋,汝城县总工会筹备处成立。

1927年2月,汝城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李涛当选为县总工会委员长,并兼任工人纠察队队长。他日夜巡查,维持治安,禁烟、禁赌、禁娼,清查不法劣绅,有力地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同时,李涛还回到家乡汝城县延寿乡,亲自组织发动延寿乡的农民运动。经过革命斗争的锻炼,22岁的李涛已成为汝城县革命群众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北京军区原政委、李涛的同乡朱良才上将曾回忆说:“李涛同志很早就参加了爱国学生运动。

我在汝城搞农民协会的时候,李涛是汝城总工会的委员长,参与领导了全县的工人农民运动。那时他只有22岁。” 战斗在中央苏区 1927年5月,长沙发生“马日事变”后,湘南各县革命运动相继遭受反动势力的摧残。

汝城的革命运动,则在特别支部的领导下蓬勃发展。当时担任中央农委书记的毛泽东曾在武汉向党中央建议,“以汝城为中心”开展湘南秋收暴动。 1929年4月,根据组织的安排,李涛到江西工作,担任赣西游击大队政治指导员、党代表。

1930年春,李涛任红六军一纵政治部宣传科长,后任红六军二纵八支队政治委员。同年秋,李涛任红三军七师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军委委员。 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围剿”。

李涛与刚到任的师长陈伯钧率领第七师官兵立即投入反“围剿”战斗。红三军以七师为先锋,于12月29日占领黄行岭以北地区和齐子岭等主要阵地,迎击敌张辉瓒部。在李涛、陈伯钧的指挥下,七师和兄弟部队直捣张辉瓒指挥部,全歼张辉瓒部所辖2个旅。

随后,李涛、陈伯钧又率七师从东韶出击,在友军的配合下,与敌谭道源部激战,毙敌团长、团副各1名,逼使敌军向宜黄东南逃窜。此役歼敌谭道源师过半,缴获枪4千余支,机枪46挺。

1931年5月,国民党20万军队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敌人采取“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方针,红军仍坚持“诱敌深入”的方针,依托有利地形,集中兵力歼灭敌人。

李涛、陈伯钧先是率七师在东固以南牵制敌第十九路军,然后从兴国、龙江快速向东固集结,沿白云山小路行军,在中洞南侧的密林中隐蔽,监视敌军动向。当敌公秉藩师经过中洞时,七师下山出击,俘虏敌师长公秉藩。

5月25日,李涛所在红三军到广昌甘竹狙击敌军,又向南丰方向追击敌朱绍良部第八师和第二十四师,击毙敌第五师师长胡祖玉,全歼守敌,胜利结束了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嗣后,李涛、陈伯钧奉命率七师以于都、会昌为工作区域,扩大根据地、训练部队。

同年6月,蒋介石自任“围剿军”总司令,调集30万军队发动第三次“围剿”。毛泽东、朱德决定“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作战方针,率红军主力绕道千里,到赣南兴国集中,在敌军主力中间的空隙穿插,绕至敌军主力后面,出其不意地发起攻击,三战三捷。

随后,李涛、陈伯钧率红七师随红三军回师东北追击敌军。9月15日,在方石岭歼敌韩德勤和蒋光鼐师一部。这次战役,俘敌5千多人,缴获步枪 4500多支,机枪90多挺,子弹l万多发,还夺得战马200多匹。

1932年4月中旬,李涛、陈伯钧又奉命赶到龙岩,与敌张贞师连打两仗,张贞师主力大部被歼。6月,李涛调任红十三军第三十九师政委、师党委书记、军党委委员。

在水口战役中,红十三军担任正面攻击;红三军和红十五军从左右两翼侧击,迅速击溃敌两个团。随后红一军和红十二军赶来支援,取得了水口战役的胜利。10月,李涛因坚决执行毛泽东的战略方针,被“左”倾路线执行者免职,调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

1933年9月后,李涛历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对敌工作部部长、红九军团政治部主任、军团党委委员、红九军团政治部保卫局局长。 长征路上的军委纵队司令员 1934年l0月,中央红军由江西出发长征,李涛调任红军政治保卫局红军工作部执行科长。

1935年3月初,由于军委纵队司令员兼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需要集中精力处理对各军团的指挥事宜,军委纵队副司令员叶剑英又调往三军团工作,中革军委决定,李涛任军委纵队司令员。

军委纵队主要由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政府、中革军委机关干部组成,中央、军委领导人随队行动,党政军的首脑机关都在这里,安全责任重大。当刘伯承、李富春向李涛宣布军委的决定时,李涛大感吃惊,怕自己干不好。

刘伯承鼓励他说:“在军委纵队的干部中,你是带过兵、打过仗的,跟机关干部不同。几年前反'围剿'时,你不是先后带过两个红军师,完成了任务吗?”李富春也鼓励李涛接受这一任务。

他说:“毛主席、恩来同志就在你的队伍里,大事你可以随时请示。还有,陈云同志做你的政治委员,你还担心什么?”李涛这才接受了这一安排,但是表示:这一凶险时刻过后,希望刘总长或剑英司令员还回来带领军委纵队。

李涛对军委纵队政治委员陈云很尊重。他们遵照中革军委的部署,指挥军委纵队安全行进。李涛与各梯队司令员保持密切联系,精心组织每天的行军、设营,布置警戒。他直接抓中央领导人的警卫工作,和参谋人员预想了各种可能的突发情况特别是遭遇战,研究了应对预案。

他直接掌握保卫团、警备分队、炮兵分队,随时防备意外。通过险路前,他常常先去勘察地形;渡河前,他指挥工兵分队架设浮桥或寻找船只;行军时,他关照年长者和伤病员。

为保证军委一、二、三局的工作不间断,他在行军前安排梯次转移,组织运输分队为他们减负,在设营时使他们有一个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 四渡赤水之后,红军的安全形势有了明显的改善,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继续兼任军委纵队司令员,李涛改任军委纵队政治部主任。

1935年9月,军委纵队改编为陕甘支队第三梯队,李涛改任梯队政治部党总支书记。长征到达陕北后,李涛调任西北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部长。1936年红军东征时,李涛调任总政治部统一战线工作部部长,参与对国民党东北军、第十七路军的统战工作。

同年冬,中央派李涛到西安杨虎城部作统战工作。行前,周恩来亲自交待任务,并将他的名字李湘 改为李涛。“西安事变”后,李涛又奉命前往陕南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郑位三、陈先瑞部工作,任七十四师军政委员会副主任,为该部实现由内战到抗战的转变做出了贡献。

第一页1 2 3 >>最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