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蹒跚学步到砥砺前行 中国设计走过40年

2019-04-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设计已经走过了40年,而改革开放无疑赋予了中国设计新的发展契机.近日,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主题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设计四十年回顾展1978-2018"于中华世纪坛南广场闭幕.展览将这段不凡历程分为"志学"."求索"."而立"."行健"四个阶段,通过四十年四十个单元的梳理与回顾,为观者勾勒出一条清晰的脉络,而这条脉络上每一个历史节点所承载的"设计的价值"

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设计已经走过了40年,而改革开放无疑赋予了中国设计新的发展契机。近日,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主题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设计四十年回顾展1978-2018”于中华世纪坛南广场闭幕。

展览将这段不凡历程分为“志学”、“求索”、“而立”、“行健”四个阶段,通过四十年四十个单元的梳理与回顾,为观者勾勒出一条清晰的脉络,而这条脉络上每一个历史节点所承载的“设计的价值”,也反映出“中国设计人”对社会理想、生活价值、美好愿景的深层思考与积极实践,描画出中国设计在过去、今天与未来的角色蜕变。

从蹒跚学步到砥砺前行 中国设计走过40年

他们亲鉴设计40年蜕变

此次展览的三位策展人——王敏、林存真、王昱东本身就是设计40年中最有说服力的代表人物。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王敏教授作为改革开放元年的首批(77级)大学生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学习设计。王敏用几组数据亲证设计教育40年间的巨大发展,“那时候,现代设计产业与现代设计教育都刚刚起步,全国只有不超过18所院校设有设计专业;到今天,中国有了近2000所院校有了设计教育。

从蹒跚学步到砥砺前行 中国设计走过40年

40年前我国设计专业学生人数不超过2000人,今天在校学设计的大学生超过150万。

40年前,国内的教育几乎没有涉及现代设计理念,专业学生也很难有机会获得最新的设计资讯。”在海外求学工作20年之后,2001年王敏教授应国家邀请为北京申办奥运做设计,2003年回国担任刚成立的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全身心地投身中国的设计事业,才真正有机会去实现自己几十年的理想,为提升中国现代设计做点事情。

从蹒跚学步到砥砺前行 中国设计走过40年

“北京奥运会设计、北京世界设计大会举办……作为这一个个历史大事件的参与者,他的个人经历恰好浓缩地反映了中国现代设计从虚心研习到独立自信,再到备受全球瞩目的过程。”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副主任、展览策展人王昱东表示。

近十年中国设计在爆发

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林存真教授现场介绍了本次设计周主题展选题背后的学术思考,她认为,中国现代设计在四十年的快速发展进程中,作为一种创新、引领的社会驱动因素,在国家形象、经济增长、文化观念、审美传播、生活方式等诸多层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设计四十年的发展,就是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发展,无论从赋能大国形象,还是关切民生日用,设计都与之密不可分。

“在策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最近的十年,中国设计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这集中体现在2008奥运会设计,以及随后的2009年世界设计大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设计。

因此,我们可以说近十年这种井喷式的设计发展,是以2008年奥运会为起点的,是集中了全社会各界力量来做的一件大事,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设计的风姿,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设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她还表示,今天的中国设计呈现出跨越融合式发展的趋势,设计的思维方式介入更多的领域和学科,实现协同创新。设计与科技融合、设计驱动社会创新、设计推动人民生活巨变。因此,在展览的最后,“以设计邀约未来”意在展望中国设计的未来,以设计全方位展现新时代中国面貌的美好愿景。

发展脉络

四十单元勾勒设计四十年

主题展将四十年中国现代设计的不凡历程分为“志学”、“求索”、“而立”、“行健”四个阶段。通过四十年四十个单元的梳理与回顾,为观者勾勒出一条清晰的脉络,以及这条脉络上每一个历史节点所承载的“设计的价值”,凝练出中国现代设计的深层内涵,反映出“中国设计人”对社会理想、生活价值、美好愿景的深层思考与积极实践,描画出中国设计在过去、今天与未来的角色蜕变。

从1979年落成的首都机场壁画到“三大构成”引领中国设计基础教学,从常沙娜到靳埭强,作为中国设计快速学习吸收的十年,第一个十年(1978—1988)以“志学”为主题,观众可以从中回顾中国设计快速学习吸收的里程碑事件和人物。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工业制造、建筑、印刷、服务等行业的催动下,从平面设计的兴起开始,现代设计理念开始迅速渗透至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等关乎经济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需求的各个门类,中国现代设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上升期。”王敏评价道。

第二个十年(1988—1998)主题为“求索”。在中西交汇、上下求索的新十年,观众可以从亚运会会徽和吉祥物设计、GDC第一届“平面设计在中国92展”、首届“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评选中感受中国现代设计的成长与活跃。

在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过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此时的中国设计在域外文化交流与国内市场繁荣的共同影响下,现代观念得以强化。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促使现代设计与产业的结合更加紧密,民族企业品牌的崛起带动企业形象、产品、服装、室内等设计领域的需求量大增,一大批设计行业协会、知名的设计公司、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也应运而生。

王昱东认为,这一时期中国现代设计的成长与活跃,从侧面反映了人们不断丰富、提高的物质与审美需求。

第三个十年(1998—2008)主题为“而立”,中国设计进入到了自省、自立的“而立之年”,这个板块从“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的成立、“华文宋体”等中国早期第一批优秀的中文电脑字库的设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等方方面面阐述中国设计理念逐步确立的过程。

王敏认为,在经历了快速吸收消化国际经验的二十年后,中国设计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观念对话中,开始重新审视自身优秀的传统基因和本土文化,“通过奥运会设计,自主品牌创新以及各类国际性设计大展与活动,中国设计已经融入全球设计的大格局,并在自我建构的自觉路径中逐步确立了关于自身的核心理念。”

在第四个十年(2008-2018)“行健”中,2009北京世界设计大会、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举行、《宁波博物馆》获普利兹克建筑奖、北京服装学院APEC“新中装”的亮相,都意在表达,中国设计已经完成了从“制造”到“创造”的品牌蜕变。“透过新近一些社会创新项目,亦显示出中国设计在公共文化领域开始担负起更加广泛的社会责任。”王昱东表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