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特点 春天里的致富赞歌:特色产业助牧民增收

2019-12-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 惠海珍 摄影报道) 2004年,世代居住在海拔4700米长江源头唐古拉山镇7个村的128户牧民,响应三江源生态保护号召,搬迁下山住进政府修建的移民新村--长江源村.15年间,藏族同胞有的开始转产创业,有的转型成立畜牧合作社让牛羊入舍,草原生产方式变迁的背后是一场巨大的革新.春天的特点 春天里的致富赞歌:特色产业助牧民增收放下牧鞭转产创业走进长江源村,春日的暖阳照在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上.村里随处可见的是藏式的茶馆.有民谚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quo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 惠海珍 摄影报道) 2004年,世代居住在海拔4700米长江源头唐古拉山镇7个村的128户牧民,响应三江源生态保护号召,搬迁下山住进政府修建的移民新村--长江源村。15年间,藏族同胞有的开始转产创业,有的转型成立畜牧合作社让牛羊入舍,草原生产方式变迁的背后是一场巨大的革新。

春天的特点 春天里的致富赞歌:特色产业助牧民增收

放下牧鞭转产创业

走进长江源村,春日的暖阳照在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上。村里随处可见的是藏式的茶馆。有民谚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道出了藏族同胞离不开茶的关系。茶馆里,三五个村民围坐在一起,一壶酥油茶,边喝茶边谈天说笑。

春天的特点 春天里的致富赞歌:特色产业助牧民增收

"我们的茶和汉式的茶不一样,我们有酥油茶、甜茶、奶茶等,我们最爱喝的还是酥油茶。"茶馆老板尕布边品酥油茶边说,"现在生活好了,开茶馆的人也越来越多了,生意都还不错!刚搬迁下来时,村民经济条件都差不多,没技术更没啥闲钱。

春天的特点 春天里的致富赞歌:特色产业助牧民增收

现在不一样了,村里现在80%都有小汽车,来往市区方便多了。村民从懒懒散散转变成忙忙碌碌了,我这茶馆也从‘喝茶’地方变成了‘谈事’的场所。听说,我们镇上要大力发展旅游业了,我这特色茶馆的也会有更多的外地游客来品尝!相信大伙们乘着这‘春风’都奔出更美好的生活!"

长江源村驻村工作人员表示,搬迁下山已经15年间,党支部积极发挥作用,转变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多种经营和劳务输出等,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畜产品交易、交通运输、开小卖部等经营活动;与此同时,驻村队不断进行政策宣讲,使得就业、创业、惠农政策家喻户晓,让村民们都形成"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思想。

手工雕刻:重振传统技艺

在茶馆不远的房间里发出的"隆隆声"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走进入发现是一间雕刻玛尼石的工作室。工作室内,几位师傅各拿着一个石头,在旋转的利刀下正在雕刻"六字真言"的玛尼石。靠墙的黑板上画着"雕刻版"的六字真言,几个学徒将这些字画到石头上,在慢慢的进行对比雕琢。

今年已经50岁的吉美,在2006年参加了村上组织的雕刻培训班,这一干就是13年。吉美说:"我们这里的师傅们年纪都比较大了,出去打工也不方便了。学了这门手艺,一年工资有个三、四万元。原来我们是在负责人家里的一间小屋子里雕刻,玛尼石在我们民族文化中需求量比较大,一些游客也爱买,所以今年负责人租下了这间房子,又扩招了人。"

泼水、描画……这些年轻人学得有模有样。据了解,工作室的负责人免费培训村民,技术好的可以留在工作室里工作,不愿意按点儿上班的,也可以计件获得报酬。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省委全会提出的"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犹如春风一般吹遍海拔4539米的长江源沱沱河畔,摄影工作室、民族手工编织、特色藏式餐馆……长江源村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培训项目参与民族工艺产业,带动当地转产牧民投身民族手工艺项目,不仅发展了自身经济,壮大了当地的民族手工艺等第三产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