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花路放剧情深度解析 现实主义者的文艺——《心花路放》隐含剧情意义深掘

2019-11-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心花怒放>中,在徐峥黄勃泡阿凡达妞对比的场景中,以及后面应付杀马特时,以及黄勃与前妻的对话里,可以发现黄勃不善言谈的特征,但是黄勃表现出的另一种气质那是徐峥木有的,正是这点弥补其其余的缺陷,因此当初能吸引其前妻以及被那位女gay所欣赏的.心花路放剧情深度解析 现实主义者的文艺--<心花路放>隐含剧情意义深掘黄勃表现出来的那点东西是什么呢?似乎是一种执着,一种单纯,或是其它什么的.我觉得这表现出来的东西似乎跟他擅长喜好音乐有关,或许对于大多数这类人而言,当他有一件他一直喜欢并坚持着

《心花怒放》中,在徐峥黄勃泡阿凡达妞对比的场景中,以及后面应付杀马特时,以及黄勃与前妻的对话里,可以发现黄勃不善言谈的特征,但是黄勃表现出的另一种气质那是徐峥木有的,正是这点弥补其其余的缺陷,因此当初能吸引其前妻以及被那位女gay所欣赏的。

心花路放剧情深度解析 现实主义者的文艺——《心花路放》隐含剧情意义深掘

黄勃表现出来的那点东西是什么呢?似乎是一种执着,一种单纯,或是其它什么的。我觉得这表现出来的东西似乎跟他擅长喜好音乐有关,或许对于大多数这类人而言,当他有一件他一直喜欢并坚持着的事情时,比如音乐,写作,弹奏,画画,某项运动。。。。。长此以往,他就会散发一些独特的气质与魅力,虽然,在普遍情况下不为大多数人所注意,但在某些情景里,对某些特定人而言,他们就会彼此吸引。

心花路放剧情深度解析 现实主义者的文艺——《心花路放》隐含剧情意义深掘

影片很奇怪,黄勃与袁泉的剧情设置类似悬疑剧情一样,我看到影片都过了一个小时,这两个我以为本应相遇的人却仍是活在各自的两个世界里,没有交集,直到影片要结束才发现影片里这两个人的世界还不在同一时光里,在他们俩相逢时,才把过去与现在连接起来,重现了俩人相逢的场景。

心花路放剧情深度解析 现实主义者的文艺——《心花路放》隐含剧情意义深掘

袁泉也就是黄勃前妻,当初可以说是因为对黄勃音乐的喜欢而与黄勃走在了一起,(看到相逢时他们聊天内容,与徐峥的泡妞场景对比是那么无趣,可对于俩当事人而言,却又是那么自然)

可后来为什么两人分开呢?

我知道的是黄勃为了生活放弃过了音乐,后面影片结尾黄勃放下与袁泉的感情纠葛后,坦然面对袁泉时,袁泉也是鼓励他继续保持对音乐的喜爱。

而影片最后黄勃与在徐峥婚礼上新认识的伴娘聊天时,也自然的说着自己是玩音乐的了。。。

有时候,我在想,一个人,做一件事,能坚持多久?

现在或许明白,当坚持足够久时,便很容易找到另一个愿陪你坚持的人,或是一群同样坚持着的人。

我一直觉得坚持一件事的人,终究会遇到一个另一位愿陪你一起坚持的人,黄勃因他的音乐而遇见袁泉,而后放弃音乐,直到最后他重拾这项爱好又因音乐认识了那位同样教音乐的伴娘。。。

影片里有两个不同时候的袁泉,一个是遇见黄勃之前的袁泉。一个是现在的与黄勃离婚的袁泉。现在的袁泉似乎一直都比黄勃要成熟,机场那儿通话,袁泉担心黄勃会出什么事,袁泉说一直想要与黄勃好好谈谈,而影片最后,袁泉又鼓励黄勃坚持音乐。

为什么袁泉与黄勃会相遇又离开呢,似乎可以从影片刻画的以前的与黄勃相遇前的袁泉来看,那时袁泉周围的朋友都已结婚而她自己仍是孤独一人,生活有老是不顺,似乎什么都在故意与她作对,那时她似乎应算是不成熟吧,跟黄勃一样(这里的成熟可能用词不当),她因为一首歌而奔去大理,内心似乎带着某种浪漫的憧憬,以及某种遭遇的渴望,结果在那里她伤透了心,喊出了要单身到底的渴望,失望的想要离开之际遇见了那首歌的作者黄勃。

。。。(袁泉在旅馆里墙壁上在耿义与康小雨之间写上对不起三字真的是因为那是狗的名字吗?)

我想说,黄勃坚持音乐遇见的袁泉并不是那个真正适合陪他坚持的人,袁泉只是在大理的旅途失望后,对某种渴望追求心灰意懒之际,遇见黄勃,而把他当作自己理想追求的一种替代与安慰,没错,袁泉玩弄了黄勃,她与黄勃的相爱只是为了自己。

就好像一些某方面失意之人,在情场逢场作戏以安慰自己一样。我不知道后面她是怎么变得成熟,知道自己与黄勃不合适,但她确实是负了黄勃,可怜黄勃一直不明白,黄勃在这段情感里,至始至终都是个单纯的未成长的孩子。

于是在袁泉离开他后,正是影片的刚刚开始,然后黄勃从影片开始至影片结束经历一段脱胎换骨的成长之旅,直到影片结束,现在的黄勃回到当初他与袁泉相逢的地方,涂改了旅馆签名墙,放下过去,真心祝福袁泉,祝福他的那个前妻。

于是最后在徐峥婚礼上,他能与袁泉正面对话了。袁泉鼓励他继续坚持音乐,因为那时的袁泉也许明白,他将会因为这份坚持继续找寻到一个真正适合他的人,正如当初遇见她一样,只不过这次黄勃会明白那个适合他的她是否对彼此双方而言来都是真心适合。

片末的那位伴娘或许给出了一个关于黄勃未来的完美结局。

我也想到了我自己,我对自己一些爱好的坚持是否应该继续呢,当我坚持到足够时间,积累到足够程度的时候,我是否也会散发出足够的魅力来吸引到一些彼此相互理解认同的人?

当然,文学艺术影片终究是某种理想化的高于生活的,高大上或是高逼格的玩意。

我们都是活在现实里的人,这是最基本的基础,而且一个真正有能力活得很理想的人在态度上应是对此给予了足够的尊重。

所以,对于某些爱好的坚持,对一些人而言,是很简单的事,但或许对大多数人而言,你可能首先得拥有其它的能力与实力,以足够支撑起自己发展一份爱好的天空,像这样的:

【26岁的他辞掉工作,和朋友建了支乐队。到各民办大学演出,反响平淡。30岁钱花完了,父亲得病要很多钱。“唱完这场就放弃,青春就到这里了。”甘肃七里河大学演唱会前,他留下眼泪说。一位女学生递上纸条:我喜欢你的歌,要坚持梦想。他把纸条攥紧决定坚持梦想。34岁,他欠了十几万的债,父亲也病逝了。】

以及其它一些被骂着文艺狗的还不承认,理想化到偏激的人,你们还是不要老是拿所谓的文艺,理想之类的当做借口与挡箭牌,我觉得你们那样真是对生命,对文艺的一种侮辱。